抗日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抗日战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30 09:5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胡锦涛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流砥柱:
比喻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
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高举旗帜
指明方向
勇挑重担
与时俱进
更趋成熟
高举旗帜
旗帜: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和扩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①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一系列宣言,“华北事变”后正式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经过“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重大事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②“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通电,提交国共合作宣言;“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到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进步势力:
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中间势力:
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其他爱国分子
顽固势力:
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巩固,而要达到此目的,必须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这是不可分离的三个环节……”
               ——毛泽东
发展进步势力:
①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抗日根据地。
②采取各项措施,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
争取中间势力:
①支持中间党派和民主人士。
②“三三制”政权团结了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③“双减双交”政策,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孤立顽固势力:
①提出三个坚持和三个反对的口号。
②粉碎皖南事变,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孤立。
指明方向
1、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本质
2、正确预见了战争发展的趋势
3、明确提出了抗日战争的主要战略方针
4、紧紧抓住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战争本质:
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的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战争趋势: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也是战争形势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
战略方针:
“全国抗战的战略基本方针是持久的防御战,但在战役上以速决战为原则;作战的基本原则是运动战,避免持久的阵地消耗战;而在战役的指导上应是外线作战;在敌之侧后广泛开展游击战,配合正面主力歼敌。”
胜负关键 :
“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订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抗战路线,即全面的抗战路线。中共放手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 “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和“雁翎战”、“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
勇挑重担
2、中国敌后战场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
1938年是59%,1939年是62%,1940年是58%,1941年是75%,1942年是63%,1943年是58%,1944年是64%,1945年是69%。
勇挑重担
3、 1945年春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9个抗日根据地已遍及大江南北,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万,成为战略反攻的主要力量。
勇挑重担
1、敌后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对日军形成两面夹击的战略格局。
2、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的1941年后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战的重心和台柱子。
3、敌后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的战略出发地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地 。
与时俱进
1、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 主要内涵: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其核心和主题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延安精神
2、延安特区:
新中国的试验田
与时俱进
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三中全会,承诺:
1.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
2.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施普选的彻底的
民主制度。
当年9月,“特区”更名改制为“边区”。
1、 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那种共和国已经过时了。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无疑将成为一切先进工业国家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统治形式。但是那种共和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还不适用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因此,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就是所谓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2、从1937年底开始,陕甘宁边区就实行了选举制度。……识字多的选民用票选法,识字不多的选民用画圈法、画杠法,完全不识字的选民用投豆法。选民热情很高,边区的投票率总能维持在80%以上。边区的普选,后来推行到所有抗日民主根据地。另外建立健全“三三制”政权,建立健全参议会制度,都是边区民主建设的重要元素。
3、“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在适当改善工人生活条件之下,同时奖励资本主义与联合资产阶级,奖励富农生产与联合富农。”
1942年《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更趋成熟
2、在组织上,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期间形成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巩固。
1、在政策策略上,中共能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斗争形势的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3、在思想上,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通过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创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2)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3)毛泽东思想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展开并达到成熟,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4)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得到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高举旗帜
指明方向
勇挑重担
圣地光辉
走向成熟
课堂小结:
1、中国抗日战争得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敌
B.中国国大物博地广人多不屈不挠
C.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抗战
D.世界反法西斯各国的同情和支持
课堂巩固:
2、列举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高举旗帜
指明方向
勇挑重担
与时俱进
更趋成熟
3、请谈谈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之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涵和显著特征 。
井冈山精神主要内涵是:坚定的革命信念,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其中坚定的革命信念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最显著特征。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其核心和主题就是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涵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依靠群众,为民创业和守业。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这一精神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