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戊戌变法 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3 17:0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杀!”……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一、背景:
甲午战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第6课




梁启超
康有为
资产阶级维新派
第6课




慈禧太后
地主阶级
顽固派
二、序幕:公车上书
第6课




请求拒和、
迁都、变法
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第6课




三、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维新运动期
间各地重要学会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强学会旧址
第6课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梁启超《变法通议》
只有变法才能救中国
《时务报》书影
第6课




第6课




第6课




第6课




第6课




严复
“通上下之情”
“通中外之故”
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第6课




第6课




请欣赏历史剧: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争
第6课




第6课




第6课




第6课




第6课




第6课




第6课




第6课




第6课




第6课




第6课




第6课




第6课




第6课




四、高潮:百日维新
光绪帝
我决定要变法啦!
第6课




第6课




第6课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标志变法开始。
1、光绪帝同意变法
四、高潮:百日维新
分类
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
教育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京师大学堂
经济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2、内容
第6课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地主阶级顽固派。
想一想,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上称这次变
法为“戊戌变法”。
第6课




第6课




五、结果: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刘光弟、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失败)
百日维新
第6课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怕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为民族大业不惜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三: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第6课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改良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历史意义: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政治民主化的开端。
失败教训:
性质:
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意义是什么?给后人
留下了什么教训?
是一次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