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单元 习作: 家乡的风俗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单元 习作: 家乡的风俗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3 16:4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人教版·六年级下
第一单元
家乡的风俗
习作要求
温馨提示:本次习作要求写家乡的风俗习惯,是一篇写事的文章,选材的范围可以是间接了解的,也可以是亲身体验的。无论怎样获得的,都应有家乡特别的地方,写出风俗的特点。对于自己亲身经历的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误区警示
(1)取材的局限性。
由于学生受经历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可能只局限在过一般传统节日的感知中,加之对风俗的由来和所隐含的深层意义了解不多,容易出现选材面窄,内容单一的现象。
(2)介绍中缺乏自身感受。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缺失,许多参加过的风俗活动也只是流于表面,使得学生的感受和认识肤浅,或人云亦云。
(3)整合材料的方法不当。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都有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但却不能根据自己习作的需要去整合获取的资料。要么就是无限地选用,要么就是用得不恰当,导致习作详略不当,主次不分。
拟题思路
根据风俗习惯名称拟题
《端午节》《登高》
“修饰词+风俗名称”拟题
《快乐的中秋节》《难忘的除夕》《别样的龙舟》
以单元主题拟题
《家乡的风俗》
泼水节
立冬节
中秋节
孔子文化节
选材指导
方法点拨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
为纬线结构全文,用(京味)的语言,(详略得当)地介绍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腊八粥》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温馨的图景。课文主要写了(等粥)
和(喝粥)两件事,重点写了(等粥)的情景,简略写了(喝粥)的情景。
想一想,作者在写文章时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你打算怎么写呢?
一、细心精心选材,突出重点。
这里介绍了家乡糖瓜祭灶的习俗,可以说,祭灶这一活动有许多可以写的,作者却运用动作描写,单单把妈妈祭灶的过程写得具体而详细,选材非常突出,体现了妈妈祭灶时的的虔诚和严谨,表现了祭灶这一习俗在家乡传统文化中的分量,突出了重点。
示例:
晚上六点左右,妈妈把一盘糖瓜和一碗清茶摆在灶王爷的香案前,点上蜡烛和香,向灶王爷祈祷。当祭拜完灶王后,妈妈把灶王像慢慢撕下来用火烧掉,表示灶王爷已经上天。这时候,我就可以吃到糖瓜了。
这一段在介绍年画历史时,重点介绍了年画产生的背景、作用以及年画题材的发展变化,而简要交代了年画的种类和主要产地,真正做到了精心选材,重点突出。
这段写我开始包粽子的狼狈相,从细节入手,将“我”的动作写得具体细致,如“卷成、舀、放、包、抓起”等动词的准确运用。同时,还运用了比喻“简直成了胖娃娃”,来写粽子的样子,并用拟人“好像是张嘴笑我呢”,写出了“我”此时的窘态。
二、关注细节,巧用修辞。
这一段重点介绍了“踩花山”这个习俗的特点。先写了人们“神采飞扬”“互助问候”地来;接着交代步骤:先是“花杆头”向人们祝福,然后宣布“开始”,最后大段描写踩花山的欢腾场面:宏大、热烈。恰当的排比句,使场面富有感染力。
这个传说讲述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道出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传说的神秘性和悠久的历史传承为这一习俗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引入传说和历史,突出历史悠久。
示例:
“赛龙舟”的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当国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便划船追赶拯救。之后,后人便有了比赛龙舟的民族特色。
相传,屈原投河自尽之后,人们为了不让水里的蛟龙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于是,便做了一些包着肉菜等馅儿的糯米团,把它们扔下河去,想让蛟龙吃饱后便放弃吃屈原的念头。由于用糯米包制食物这一方法味道鲜美、香浓,便流传下来端午当天包粽子的习惯,而粽子也由此而来。
如果选择介绍家乡风俗,就应该多用自己的话,以亲历者的角度,向读者讲述自己的见闻与感受。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先生的随笔《过年》,就是以亲历者的身份介绍了过年的习俗。
四、选好角度,整合感受。
这是范文的开头,由“灯谜”引入,接着交代了去看灯的时间,以及“我们”去看灯展这件事,明确了本文的创作角度,即从“亲历者的角度”介绍家乡的风俗。
开头对“踩花山节”的时间、花杆、花杆头做了清晰的交代,然后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开始讲述。结尾“这就是我所介绍的苗族热闹的踩花山节……”又拉回到第一人称的角度。但无论哪一个角度都以介绍风俗习惯为重点,详略得当,有条有理。
任务一:选定内容。
想一想:你都了解家乡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在这些风俗中,你对哪一种风俗有过实际的体验。至少列出五项: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经过思考与比较,我认为_______这一风俗习惯给我的印象深,我决定和大家分享。
任务二:选择叙述方式。
(一)讲述式:①找到与那种习俗相关的图片或影音、文字资料进行观看;②与了解习俗的人进行交谈,了解更多的资料。
(二)体验式:①找到与自己一同参加的同伴,共同回忆参加那次风俗活动的经历;②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回想,借助资料深入了解,使体验更深刻。
任务三:梳理思路。
(1)习俗名称→传说(由来)→过程
→影响和启示

(2)习俗传说→习俗的过程→习俗的价值或意义。
我的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确定主题。
这篇记实文的主题可以有多个选择:①探究风俗的乐趣;②对家乡传统习俗的喜爱;③尊重传统,缅怀追忆。
我为这篇习作确定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
任务五:巧妙构思。
仿照构思图,写出自己的习作提纲。
同学选出的精彩之处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充满文化气息的众多节日里,反映着人们的一种意愿——欢乐、祝愿、寄托——它给人以情趣、智慧、希望和喜悦。
中华民族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这无数的节日风俗,在历史的长河中青春永驻,受到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