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13 15:26:5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同步练习
(训练时间:40分钟)
基础训练
考艾岛(位于太平洋中)上的怀厄莱阿莱山海拔1
548
m,山上某地年平均降水量11
430
mm。完成1~3题。
1.甲乙丙丁四个方向,降水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年降水最多的地方,其带来降水的盛行风风向为(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读非洲西侧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年平均气温较高,主要是因为(  )
A.纬度较低
B.西侧有洋流经过
C.盛行风温暖
D.地势较低
4.影响图中20
℃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为(  )
A.海陆性质差异与纬度B.海陆性质差异与洋流
C.地形地势与大气环流D.盛行风向与植被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6.导致图中甲、乙两地自然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地形
7.下图为世界四地区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
???。
(2).当华北正值雨季时,甲、乙、丙、丁四地中,正处于多雨期的是???
???。
(3).丙地气候类型分布面积较小的原因是什么?
(4).丁地及其周围沿海地区气候类型分布面积与乙地气候类型的分布面积有什么不同?并分析乙地气候如此分布的原因。
能力提升
''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完成8~9题。
8.四种气候类型中,某季节气候特征成因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图示各气候类型中,我国只可能有其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据此回答10~11题。
10.3月到5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该季节南亚地区气温高的原因有(  )
①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较大 ②受东北季风控制,晴天多云量少 ③西南季风到达带来的热量较多
④北方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该月影响斯利那加的近地面大气环流状况为(  )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西南季风
D.东北季风
如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13.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长白山天池湖畔
B.重庆嘉陵江沿岸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武夷山九曲溪边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王国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降水稀少,气候炎热干燥,地面没有一条河流,淡水资源极为短缺。2018年3月中旬,南非因干旱进入国家灾难状态,多座大中型水库干涸。下图为沙特阿拉伯和南非位置图。
(1)简述开普敦的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
(2)说明沙特阿拉伯没有河流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
1.D 
2.D 
3.A 
4.B 
5.C 
6.B 
7.【答案】
(1)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2)甲、丙
(3)丙地在30°S以南地区的陆地面积较小
(4)该气候类型在丁地及其周围沿海地区的分布范围比乙地区大得多。
原因:乙地近海地区有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只能影响山脉以西的南北狭长的沿海地区
【解析】【分析】解:(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是地中海气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2)华北雨季为7、8月,甲、乙、丙、丁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火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7、8月是南半球的冬季,甲、丙位于南半球,正处于多雨期;乙和丙位于北半球,夏季炎热干燥。(3)丙地是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丙地在30°S以南地区的陆地面积较小,因此地中海气候面积较小。(4)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丁位于地中海沿岸,乙位于北美洲西海岸,丁地地中海沿海地区分布范围比乙地北美洲西海岸大得多,原因是乙地北美洲西海岸有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只能影响山脉以西的南北狭长的沿海地区。
8.A 
9.C
10.B 
11.B
12.A 
13.C
14.[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开普敦位于30°S以南的非洲大陆西南部,根据世界气候分布规律可知(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第(2)题,读图可知,沙特阿拉伯的纬度约在18°~30°N之间,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表水蒸发快;材料“沙特阿拉伯王国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降水稀少”,水量少难以形成地表径流;植被稀少,沙漠广布,沙质土壤地表水下渗快,因此难以形成河流。
[答案] (1)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时,温和多雨。
(2)自然原因:全年降水稀少;气温高,晴天多,蒸发量大;沙质土壤地表水下渗严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教学设计
课题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核心素养目标:1.结合实例,掌握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掌握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综合思维)
重点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难点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两幅景观图请思考两地景观差异主要受哪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学生思考对比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形成的差异
从对比两地区环境差异引出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讲授新课
(承接)同学们,从两地景观差异对比可以得出地理环境的差异,那么这些景观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图片导入)(图片导入)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一、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1.太阳辐射(1).原因: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分布不均匀。想一想: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有什么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图片导入).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图片导入)纬度位置决定了获得太阳能的多少,决定了一地基本的气候类型。(图片导入)(图片表格)2.大气环流(1).作用:促进了高低纬度地区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图片导入)(图片导入)(2).不同的大气环流形成不同的气候。想一想:副热带和温带的大陆东西岸气候有什么不同?(图片导入)(图片表格)3.下垫面因素: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⑴.海陆差异想一想:海陆差异表现在那些方面?想一想:比较三城市的海洋性和大陆性特征海洋性特征:伦敦>莫斯科>吐鲁番大陆性特征:吐鲁番>莫斯科>伦敦(图片导入)(图片导入)海陆的差异还形成了太规模的季风环流,以及地方性的局部环流,如海陆风等,也同样影响着气候的形成。(图片导入)(2).洋流想一想:洋流在高低纬之间有何调节作用?①.作用:在高低纬度间调节着热量和水分,对所经地区的热量和降水有显著影响。(图片导入)②.寒流和暖流的作用想一想:洋流对卑尔根和海参崴的气候有什么影响?(图片导入)卑尔根:北大西洋暖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水汽含量多。海参崴:千岛寒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且寒流对大气底层有冷却作用,不利于空气对流,降水偏少。探究活动1:秘鲁首都利马少雨多雾的原因?(图片导入)  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气候干燥而温和,属热带沙漠气候。  多雾的重要原因:秘鲁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经过,沿海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水汽只能成雾,而难以向上输送凝云致雨。(3).地形①.温度坡向:阳坡和阴坡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温度不同。(图片导入)海拔:海拔高的地区比海拔低的地区气温低。想一想: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多少摄氏度?为什么气温会下降?海拔每增加100米,气温平均下降0.6℃凸起的山地高原会受到高处冷空气的影响,加上海拔高处空气变得稀薄,保温作用较差,所以海拔高的地区比海拔低的地区气温低。(图片导入)②.降水想一想: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有什么差异?背风坡:下沉气流形成干燥的天气。迎风坡:上升的湿润气流带来降水。(图片导入)探究活动2: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狭长地带的原因?(图片导入)主要原因:常年受来自暖流上空的盛行西风的影响。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北美东部科迪勒拉山系,山脉是南北走向,延伸很长,阻挡了从西面来的海洋水汽,山脉西面是迎风坡,降水丰富,有海洋性气候的特征。(4).其他因素(图片导入)4.人类活动(1).影响大气温度(图片导入)想一想: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大气温度的?①.人类在消耗能源(石油、煤炭等)的过程中,将储存于地球内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并将大量废热释放到大气中;②.在各种电器设施(如空调等)的使用中所产生的废热,也被释放到大气中。⑵.改变大气成分(图片导入)想一想:人类活动是如何改变大气成分的?人类向大气释放的各种废气,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还改变了大气成分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大气的热力性质,引起气候的变化。(3).改变下垫面性质→局部地区气候变化→影响整个气候(图片导入)二、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1.自然地理景观想一想:什么叫自然地理景观?(1).概念:是一个地方所呈现的自然风景或景色,包括植物和动物
、地表形态、土壤类型、河湖特征等方面。(图片导入)(图片导入)(2).形成因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综合
作用下形成的。
气候在自然地理景观形成中的作用,主要通过自然地理景观来反映,而植被又是自然地理景观最直观的表现。2.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1).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态和内在结构。(图片导入)想一想:骆驼刺根系发达有何作用?
骆驼刺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株高仅30~80厘米,而根系则深达10米以上,发达的根系能够更好地帮助自身吸收更多的水分。(2).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①.气候的地区差异(图片导入)②.气候的季节变化:自然地理景观的时间差异(图片导入).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图片导入)想一想:非洲气候有何分布规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图片导入)(图片导入)(4).自然地理景观的变化气候变化产生的巨大影响,首先表现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图片导入)阅读“中国野象分布的变迁”的图文资料(图片导入)想一想:中国野象分布的变迁说明了什么问题?①.中国野象活动北界不断南移(图片导入)②.中国野象活动北界不断南移中国气候总体有变冷趋势③.气候影响植被分布与种类,影响动物的栖息地与生活习性,气候的变化影响动物的分布。
学生知识回顾学生思考分析太阳辐射学生分析大气环流学生参与分析综合分析学生分析总结下垫面因素让学生参与分析活动2学生思考探究活动2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学生参与分析自然地理景观学生思考总结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学生思考总结探究活动4学生阅读课文材料分析问题
让学生学会知识回顾做新课铺垫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让学生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类地理事物让学生学会分析出秘鲁首都利马少雨多雾的原因让学生学会根据理论图来分析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学会理解自然地理景观概念、形成因素让学生学会根据教学内容来思考现实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课堂小结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一、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1.太阳辐射2.大气环流3.下垫面因素4.人类活动二、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1.自然地理景观2.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第三章 天气的成因和气候的形成
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实例,掌握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掌握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综合思维)
请思考两地景观差异主要受哪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撒哈拉沙漠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空气极为干燥,风沙地貌广布,河流稀少,形成荒漠景观。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降水丰富,河网密集,植被繁茂,属于常绿阔叶林景观。
多年平均值
天气:
风雨
冷热
阴晴
短时间、时刻变化
气候:

气温
降水
长期、稳定
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
气候两大要素
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
气温
降水
由于地球各地水热组合存在差异,使地球上分布着复杂多样的气候。
一、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1.太阳辐射
(1).原因: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分布不均匀。
想一想: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获得太阳辐射
递减
递减
寒带气候
热带气候
温带气候
纬度位置决定了获得太阳能的多少,决定了一地基本的气候类型。
亚热带气候
亚寒带气候
(2).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
热量带
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
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
亚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温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亚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
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
2.大气环流
(1).作用:促进了高低纬度地区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雨热同期
冬雨夏干
(2).不同的大气环流形成不同的气候。
想一想:副热带和温带的大陆东西岸气候有什么不同?
分布规律
西岸
东岸
温带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
终年温和湿润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
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
较差
全年降水情况
降水季节
分配
气候
类型


较少
较多


⑴.海陆差异
大陆性
气候
海洋性
气候
变化大
比较均匀
3.下垫面因素: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想一想:海陆差异表现在那些方面?
想一想:比较三城市的海洋性和大陆性特征
海洋性特征:伦敦>莫斯科>吐鲁番
大陆性特征:吐鲁番>莫斯科>伦敦
海陆的差异还形成了太规模的季风环流,以及地方性的局部环流,如海陆风等,也同样影响着气候的形成。
季风环流
海陆风
(2).洋流
①.作用:在高低纬度间调节着热量和水分,对所经地区的热量和降水有显著影响。
想一想:洋流在高低纬之间有何调节作用?
寒流
暖流
降温减湿
增温增湿
②.寒流和暖流的作用
想一想:洋流对卑尔根和海参崴的气候有什么影响?
卑尔根:北大西洋暖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水汽含量多。
海参崴:千岛寒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且寒流对大气底层有冷却作用,不利于空气对流,降水偏少。
  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气候干燥而温和,属热带沙漠气候。
  多雾的重要原因:秘鲁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经过,沿海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水汽只能成雾,而难以向上输送凝云致雨。
探究活动1:秘鲁首都利马少雨多雾的原因?
(3).地形
坡向:阳坡和阴坡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温度不同。
①.温度
海拔:海拔高的地区比海拔低的地区气温低。
想一想: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多少摄氏度?为什么气温会下降?
海拔每增加100米,气温平均下降0.6℃
凸起的山地高原会受到高处冷空气的影响,加上海拔高处空气变得稀薄,保温作用较差,所以海拔高的地区比海拔低的地区气温低。
②.降水
背风坡:下沉气流形成干燥的天气。
迎风坡:上升的湿润气流带来降水。
想一想: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有什么差异?
主要原因:常年受来自暖流上空的盛行西风的影响。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北美东部科迪勒拉山系,山脉是南北走向,延伸很长,阻挡了从西面来的海洋水汽,山脉西面是迎风坡,降水丰富,有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探究活动2:
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狭长地带的原因?
反射率不同影响气温
(如:冰川—反射率高—气温低)
植被覆盖
裸地——温差大,干燥,风速大
覆盖地——温差小,湿润,风速小
地表物质组成
(4).其他因素
4.人类活动
(1).影响大气温度
想一想: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大气温度的?
①.人类在消耗能源(石油、煤炭等)的过程中,将储存于地球内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并将大量废热释放到大气中;
②.在各种电器设施(如空调等)的使用中所产生的废热,也被
释放到大气中。
⑵.改变大气成分
增温
氟氯烃化合物
尘埃云雾
二氧化碳
降温
想一想:人类活动是如何改变大气成分的?
人类向大气释放的各种废气,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还改变了大气成分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大气的热力性质,引起气候的变化。
(3).改变下垫面性质→局部地区气候变化→影响整个气候
植树造林——绿洲效应
修建大型水库——湖泊效应
城市建设——热岛效应
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
人造尘埃——阳伞效应
人为释放热量——火炉效应
二、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自然地理景观
(1).概念:是一个地方所呈现的自然风景或景色,包括植物和动物
、地表形态、土壤类型、河湖特征等方面。
想一想:什么叫自然地理景观?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文
生物
地表形态
河湖特征



土壤类型
(2).形成因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综合
作用下形成的。
气候在自然地理景观形成中的作用,主要通过自然地理景观来反映,而植被又是自然地理景观最直观的表现。
2.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态和内在结构。
骆驼刺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株高仅30~80厘米,而根系则深达10米以上,发达的根系能够更好地帮助自身吸收更多的水分。
想一想:骆驼刺根系发达有何作用?
这里全年高温多雨,植被四季常绿,高大茂密
这里终年高温,干湿季明显,草原广阔。
这里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
这里终年酷寒、烈风、干旱
(2).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
①.气候的地区差异
自然地理景观的时间差异
②.气候的季节变化
(3).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
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非洲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大致相同
想一想:非洲气候有何分布规律?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4).自然地理景观的变化
只能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植物的生长范围向高纬扩散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洼地被淹没
气候变化产生的巨大影响,首先表现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全球变暖
原来的亚热带景观可能会变成热带景观
①.中国野象活动北界不断南移
不同历史时期野象在中国东部的分布北界示意
阅读“中国野象分布的变迁”的图文资料
西双版纳地区的野象
想一想:中国野象分布的变迁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中国野象活动北界不断南移中国气候总体有变冷趋势
中国气温变化曲线
③.气候影响植被分布与种类,影响动物的栖息地与生活习性,气候的变化影响动物的分布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
3.3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