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刺
今义:
古义:
讽谏,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邹忌
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chún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又称《国策》,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其体列为国别体,由西汉刘向编订,反映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共12策.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战国策》
1、熟读全文,读准字音与停顿;
2、掌握重点词句;
3、理清故事情节。
昳 窥 间进
期年 燕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yì
kuī
jiàn
jī
bàng jī
zhāo
cháo
听法指导:
a、思想专注;
b、在句中停顿处划“/”;
c、品味人物对话的语调和情感。
yān
停顿
☆邹忌/修/八尺有余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
☆王之蔽/甚矣!
☆皆/朝于齐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根据注解,用自己的话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看谁能够看图将人物的对话讲得惟妙惟肖。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朝 服 衣冠
窥 镜
徐公何 能及 君也?
旦日
明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来,孰 视之
句子翻译: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忌不自信
早晨。 穿戴。
照。
哪里,怎么。 比得上。
第二天。
第二天。
谁
仔细
我与 城北的徐公相比,谁 更美?
城北的徐公,是 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1、根据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2、领会邹忌的进谏技巧;
3、探讨“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意义;
4、课外拓展训练
课文的故事情节有六个“三”,谁能找出来?
提示:
1、邹忌向几个人询问自己有没有徐公美?
2、他们的答案一致吗?
3、邹忌对他们的回答分别如何分析?
4、邹忌进谏齐王时将自己和齐王进行了几方面比较?
5、齐王有几种级别的奖赏?
6、下令后按时间顺序发生了几次变化?
邹忌进谏
妻→私我
妾→畏我
客→求我
齐王纳谏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三比
三赏
三变
三思
三问、三答
战胜于朝廷
小
大
家事
国事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喻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邹忌 齐王 妻 → 私 → 宫妇左右 妾 → 畏 → 朝廷之臣 客 → 有求 → 四境之内 受蔽 受蔽(甚矣)
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思考:
邹忌的妻、妾、客回答他的问题时感情和语气相同么?为什么?
其妻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
“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反问句,口气肯定,不容怀疑,表达了妻子的偏爱赞扬之情。
虽是反问句,但口气讨好,表现了妾的卑微畏怯心理。
陈述句,语气平淡、客气,表现了客人的敷衍逢迎态度。
邹 忌:
邹忌、齐威王有何特点?
头脑冷静、实事求是、
善于思考、足智多谋、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闻过则改、虚心纳谏、
明智果断、兴利除弊。
齐威王:
三思-三比-三赏—三变
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
1、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 。
2、要多去实践,多去观察。
3、要多角度看待问题。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