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 初二语文期末试题
2012.6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田字格内。(4分)
伫立夏天的校园,放眼望去,小草儿都青得逼你的眼。kuí wú的香樟树站立在教学楼前,操场上几个八年级的女生热烈地谈论着什么,笑声在湖水里荡起层层lián yī。
2.下列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西湖的水结冰了,爸爸!”儿子开心地冲爸爸喊道。
B.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C.“还楞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
D.团市委与电视台联合发起了“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万人纪念追思”活动,引起巨大反响。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否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找一份感兴趣的工作是所有毕业生的梦想。
B.多部门联合发出“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国家发改委日前传出消息,今年上半年各省将逐渐陆续推出居民阶梯电价。
D.面对女孩家属的感谢,“托举哥”邓雄飞反复说这是自己该做的,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
4.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
(1) ,疏而不漏。 (2)愚者暗于成事, 。
(3)白居易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 ”两句表现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感动了千万国人,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老师,请用李商隐《无题》中的两句话来赞颂他们的这种精神: , 。
5.名著和综合实践活动(6分)
班级开展了“我心中的英雄”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请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再说A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A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座位号
材料二:吴斌,这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几天来以闪电般的速度传遍了全中国,又如雷击般地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英雄已逝,但人们记下了他用生命诠释责任和敬业的1分16秒:在百码行驶的高速公路上,数斤重的铁片突然从天而降,冲破挡风玻璃后又刺入了吴斌的腹部,瞬间肝脏碎裂。然而虽身受剧痛,他却依旧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这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动作,挽救了车上24位乘客的生命。
材料三:安庆太湖县牛镇镇中心学校双河教学点地处海拔600多米的高山上,55岁的周建康是这里唯一的老师。36年来他授课烧水送孩子一肩挑,送走了一批批学生,也送走了一批批同事。校长说,派到这个教学点的老师一般蹲到一两年就要求调走,只有周老师始终坚守在这里。
(1)材料一所讲述的故事选自名著《水浒传》,作者___________,A 是指_________。(2分)
(2)在研讨会上,有的同学认为只有像《水浒传》中的英雄那样打抱不平、劫富济贫的人才称得上“英雄”。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提出反对意见。(4分)
( http: / / www. / )
二、阅读理解(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第6-7题。(4分)
秋日行村路
宋 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6.“红蜻蛉伴绿螳螂”中“伴”字用得妙,请你说说妙在何处。(2分)
7.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9-12题。(11分)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 东安一士人善画( ) (2) 旦而过之( )
9.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以试群猫”中的“以”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活板》) B.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C.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分)
令 初 不 知 爱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原文说说作者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体现画作的“逼真”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议论文《多责己 少怨人》,回答13—15题。(共6分)
①做错事情,被人误解,遭遇失败,身陷困境……我们都会抱怨。只是,常常抱怨别人多,责怪自己少。而为人处世,恰恰最需要的是多责己,少怨人,甚至不怨人。
②多责己少怨人是一种自省。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过:“如果你错了,就迅速而真诚地承认。”一个敢于承认自己错误而不为错误辩护的人,才能在检讨中不断进步,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还可能出类拔萃。相反,那些执迷不悟的人、知错不改的人,不但毁了自己的形象,引起别人的反感,还埋下了日后重蹈覆辙的隐患。
③多责己少怨人是一种勇气。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常胜将军,名人伟人无不是从失败中一次次熬过来的。有的人犯了错误,遭受失败,就牢骚满腹,无非是顾及自己的面子。殊不知,“错”的一半是“金”,“败”的一半是“贝”。错误或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错里淘金”“败中拾贝”。当我们勇敢地把错败踩在脚下,把包袱甩在身后,迎来的就是成功的美丽。
④而只责己不怨人当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境界。古人说:“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可见,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只责己不怨人,必是有宽大的胸襟、超人的度量。这样的人,能潇洒地忽略旁人的诽言谤语,能从容地笑对世间的是非黑白,也更能赢得别人的钦羡与尊重。有道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屑于中伤,不畏于人言,谣言不攻自破,污水不洗自清。有了这般境界,又怎有怨,又何须恨?
⑤其实,人生岂有时时顺心,岂能事事顺意?那些喜欢抱怨的人迟早会被疏远、被孤立、被淹没,而那些勇于、诚于、乐于责己的人,会以明智而积极的生活态度,收获别样的精彩!
13.请从文中找出表达论点的句子。(1分)
14.请简要分析第②段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说:“勇于、诚于、乐于责己的人,会以明智而积极的生活态度,收获别样的精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散文《爱的移位》,回答16—19题。(共9分)
①每晚,儿子都要回家,看望独居的老父亲。
②回到家,儿子摸摸藤椅,轻轻摇了摇,藤椅吱呀吱呀地响。儿子弯腰检查,发现藤椅一条腿上的藤条松了。这把藤椅是老父亲最喜欢坐的椅子,也是他最珍爱的椅子,他坐上面读读报纸,坐上面看看电视,打个盹,发下呆,思念母亲……在儿子的印象中,老父亲大把大把的时间,都是在藤椅上度过的。藤椅陪伴了他二三十年,也许更久,现在它有点松了。儿子赶紧找来工具,先用铁丝将藤椅的腿绑牢,然后,用布条一层一层缠起来,这样,藤椅就既结实,又不会伤着老父亲了。
③若干年前,年轻而勤劳的父亲总是自己动手,用木头做了几把轻便的桌椅,专门给儿子用。年幼的儿子很调皮,任何东西都会成为他的玩具,小椅子也不例外。害怕椅子太重,砸伤了孩子的脚,所以,年轻的父亲特地找来质地最轻的梧桐木,做成了几把椅子和一张小桌子,并且耐心地将每一个角,都磨圆,这样,即使孩子碰着了,也不至于弄伤他。
④儿子走进书房。老父亲一辈子爱书,一堵墙都是书架,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老父亲现在还经常找几本出来读读。儿子和往常一样再次帮老父亲整理书架,将老父亲常翻的一些书,移到书架的下层,这样,父亲就不用自己登高去翻找了,可倔强的老父亲,有时还会偷偷地站在凳子上,去找一些上层的书,这让儿子非常担心,他几次“严厉”地“警告”老父亲,若是再站凳子的话,他就将书架上面几层给封死,以杜绝危险的发生。
⑤若干年前,儿子从蹒跚学步,到自如地奔跑跳跃,正一天天长大。但是,这个调皮的男孩,也因此造成了一次次险情。好奇心使他什么东西都要看一看,什么东西都要摸一摸,什么东西都想玩一玩。为了不伤到他,年轻的父亲只能将家里一些易碎和危险的东西,往高处藏:茶几上的玻璃杯,移到柜子上;桌上的花瓶,挪到橱顶上;地上的开水瓶,藏在厨房平台的最里层。可是,这反而更激起了孩子的好奇心,他趴在桌子或柜子沿上,踮起脚尖,再踮起脚尖,然后,伸手去探,去摸,去捞,去勾……“啪!”一个玻璃杯碎了。年轻的父亲看到孩子的模样,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佯装“严厉”地“警告”他,再这样小心揍屁股。而他从没有因此打过孩子,他怎么能够阻止一颗向往、好奇、长大的心呢?
⑥将家里认真检查了一遍之后,儿子来到客厅,在沙发上坐了下来。老父亲正在看一部重播的古装历史剧,他对这种古装戏其实没什么兴趣,但他还是和平日一样陪老父亲看上一集。
⑦若干年前,儿子上中学了,学业越来越紧张,应试、升学,将儿子和全家人的弦,都绷得紧紧的,特别是高考之前那段时间,家里的空气沉闷的就像炸药,随时都会被点爆。人到中年的父亲和母亲,在家里走路,都是踮着脚尖的,生怕轻微的响动,影响了紧张复习的孩子,他们用这种无声陪伴着儿子。一次,儿子惊讶地发现,家里的电视机很久都没有打开过了,他问父亲,你们怎么不看电视了啊?父亲不屑一顾地说,电视节目越来越粗糙,越来越难看,不如不看。儿子信以为真。直到他高考结束那天,家里的电视机,和着父母的笑声,一起重新响了起来。
⑧夜慢慢深了。儿子将老父亲搀扶上床,然后,告别老父亲,回自己的家去了。
⑨若干年前,每个寒冷的冬夜,父亲__________。儿子翻了个身,又沉入甜甜的暖暖的梦乡。他不知道这一切。
(选自2011年1月30日《南方日报》,有删改)
16.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品味下面这句话,说说加点词好在哪里。(3分)
儿子摸摸藤椅,轻轻摇了摇,藤椅吱呀吱呀地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文章内容,发挥你的想象,在文章最后一节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使文章完整。(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和莫怀戚的《散步》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就两篇文章所表现的相同主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生活中,人们习惯说“再玩一会儿”“再吃一口”“再睡十分钟”……然而,当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首战失利,你是否有勇气说“再试一次”。或许再试一次,你的眼前便会柳暗花明;再试一次,你可能找到成功的起点;再试一次,你的人生或许呈现七彩斑斓。只要心中不放弃信念,收获总会来到你的面前。
请以“再试一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说真话,抒真情。 ②字迹清楚,书写工整。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命题:邱莹莹 审核:卞城生 (语期末) (01机 2012春)
初二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2012.6
积累与运用
1.魁梧 涟漪
2.B
3.D
4.略
5.(1)施耐庵 林冲
(2)观点明确,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如:一个人如果拥有坚韧的意志、冷静的心态和强烈的职业精神,能坚守自己平凡职业,对自己的本职有高尚的敬畏精神,这样的人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英雄。
二、阅读理解
(一)6.“伴”运用拟人的修辞,将两种可爱的小动物拟人化(1分),营造出相依相伴、和谐融洽的氛围(或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1分)。
7.抒发了诗人热爱农村自然风光(1分),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1分)。
(二)8.(1)善于,擅长 (2)早晨
9.B
10.令 / 初 不 知 爱
11.(1)在这时候,县令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2.作者在文中没有正面描写图画本身,只是借助猫的错觉“逮举轴,猫则踉跄逐之”来侧面烘托。(表现手法1分,结合原文内容1分)
(三)13.为人处世,恰恰最需要的是多责己,少怨人,甚至不怨人。
14.运用了引用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只答道理论证,给1分),有力地论证了“多责己少怨人是一种自省”(或强调突出多责己少怨人的重要性)(论证方法2分,作用1分)。
15.能做到多责己少怨人,便能睿智、从容、乐观地面对失败与挫折,能不断完善、进步,迎来美丽的成功,收获别人的尊重。(意对即可)
(四)16.总领全文(1分);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1分)。
17.运用叠词或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1分),写出了我在检查藤椅时的细心、小心翼翼(1分),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关爱(1分)。
18.例如:父亲都要披衣起床,蹑手蹑脚走进儿子的房间,将儿子蹬开的被子掖好。
19.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1分)
感受要结合生活实际(1分),围绕“孝顺”“亲情”“尊老爱幼”主题来写(1分)。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
…………………………………………装………………………………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