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单选题(共17题)
1.某试液中只可能含有K+、Ba2+、、Fe2+、Al3+、Cl-、、中的若干种离子,离子浓度均为0.1
mol?L?1,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Al3+、Cl-
B.滤液X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Fe2+和Ba2+
C.无法确定沉淀C的成分
D.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Fe2+、Cl-、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和盐酸反应:CO+2H+=H2O+CO2↑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Ba2++SO=BaSO4↓
C.向稀盐酸中加铁:3Fe+6H+=3Fe3++3H2↑
D.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Ag++Cl-=AgCl↓
3.下列各项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a2+、Na+、CO、OH-
B.Mg2+、Ba2+、OH-、NO
C.H+、K+、CO、SO
D.Al3+、Fe3+、SO、Cl-
4.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
B.熔融KOH、熔融NaCl、熔融Na2O
C.稀H2SO4、NaOH溶液、稀HNO3
D.食盐水、石灰水、铜
5.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盐酸
B.NaCl
C.CO2
D.Cl2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与盐酸反应:2Fe
+
6H+=
2Fe3++
3H2↑
B.稀氨水中加入盐酸:OH-+
H+=
H2O
C.碳酸钙溶于醋酸中:CaCO3
+
2H+=
Ca2++
H2O
+
CO2↑
D.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u2++
2OH-=
Cu(OH)2↓
7.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氨水滴入氯化铝溶液中:Al3++3OH-=Al(OH)3↓
B.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I-+Cl2=I2+2Cl-
C.用铝粉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少量H2:Al+2OH-=AlO+H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CO+Ba2++2OH-=BaCO3↓+2H2O+CO
9.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同浓度同体积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NH+OH-=NH3·H2O
B.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Ca2++H2O+CO2=CaCO3↓+2H+
C.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2Fe3++H2O2=O2↑+2H++2Fe2+
D.用Na2SO3溶液吸收少量Cl2:3SO+Cl2+H2O=2HSO+2Cl-+SO
10.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NaHCO3=Na++
B.KClO3=K++Cl-+3O2-
C.Ca(NO3)2=Ca2++2(NO)
D.熔融状态下,NaHSO4=Na++H++SO
11.下列物质溶液间中的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OH—+H+=H2O表达的是
A.Ba(OH)2与H2SO4
B.NH3?H2O和HCl
C.HNO3和KOH
D.NaHCO3和NaOH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B.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HCO+H+=CO2↑+H2O
C.大理石加入到盐酸中:CO+2H+=CO2↑+H2O
D.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H++OH-=H2O
1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氯化钠溶液
B.熔融的硫酸钾
C.金属铝
D.盐酸
14.下列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铜片中滴加浓硫酸并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Cu+4H++SOCu2++SO2↑+2H2O
B.服用阿司匹林过量出现水杨酸()中毒反应,可静脉注射NaHCO3溶液:+2HCO→+2CO2↑+2H2O
C.20mL1.0mol/L的明矾溶液与10mL3.5mol/LBa(OH)2溶液混合充分反应:3Ba2++6OH-+2Al3++3SO=3BaSO4↓+2Al(OH)3↓
D.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Ca2++2HCO+2OH-=CaCO3↓+2H2O+CO
15.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CO2↑+H2O
B.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C.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
Cu+2H+=Cu2++H2↑
D.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OH-+=+H2O
16.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对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泡沫灭火器中两种药剂混合:2Al3++3HCO=Al2(CO3)3↓+3H+
B.应用电解原理在锌上镀铜:Zn+Cu2+=Zn2++Cu
C.Ba(OH)2、NaHSO4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Ba2++OH-+H++SO=BaSO4↓+H2O
D.酸性KI—淀粉溶液中通入O2变蓝:4I-+O2+4H+=2I2+2H2O
17.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CO、NH、Fe3+、Al3+、AlO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4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Cl-)=0.4mol·L-1
C.SO、NH一定存在,AlO可能存在
D.CO、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二、综合题(共4题)
18.现有下列电解质:①稀硫酸②冰醋酸③Ba(OH)2④石炭酸⑤氨水⑥NaHSO4⑦盐酸⑧明矾⑨钾钠合金。
(1)(用序号填空)其中可以导电的有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属于盐的有___。
(2)写出⑥在融化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______。
(3)写出将③的水溶液逐滴加入到一定量的⑧溶液中至沉淀质量最大时的离子方程式:___。
19.现有以下物质:①NaOH溶液;②液氨;③明矾;④熔融KHSO4;⑤Fe(OH)3胶体;⑥铜;⑦CO2;⑧CH3COOH;⑨蔗糖;⑩冰水混合物
(1)以上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以上纯净物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写出制备物质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色,即制得Fe(OH)3胶体。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是否成功制备出胶体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③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写出④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0.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海带海带灰含有I-的溶液含有I2的溶液纯净的I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灼烧”前先将海带用酒精浸润,其目的是_____。
(2)“过滤”时除了烧杯外还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
(3)①从环保角度考虑,“氧化”时最适合加入的氧化剂是_____(填标号)。
A.氯气
B.硝酸
C.H2O2
②若使用上述选中的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4)上述流程中涉及的实验操作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_____(填标号)。
(5)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检验加入CCl4萃取碘后的水层中是否还含有碘单质:_____。
21.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该小组突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溶液中的NO3-
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O2
(1)验证假设一
该小组涉及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____
假设一成立
实验2: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____
(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的pH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入下图
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____;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
(3)验证假设二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____
(4)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通入足量的O2和KNO3,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映后两溶液的pH前者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
试液加入稀硫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碳酸根离子,再加入足量硝酸钡生成气体,说明含有亚铁离子,加入硝酸钡有沉淀A生成,说明含有硫酸根,不含钡离子,过滤,滤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有气体生成说明含有铵根离子,生成沉淀B,说明B为氢氧化铁沉淀,过滤,滤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有沉淀C,C可能为氢氧化铝沉淀,也可能是碳酸钡沉淀,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都相同,在根据电荷守恒,说明含有氯离子,不含铝离子。
【详解】
A.根据前面得出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为、Fe2+、,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都相同,在根据电荷守恒,说明含有氯离子,不含铝离子,故A错误;
B.滤液X中不存在Ba2+,故B错误;
C.根据前面选项得到溶液中不含铝离子,说明沉淀C为碳酸钡沉淀,故C错误;
D.根据分析得到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Fe2+、Cl-、,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D
【详解】
A.CaCO3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正确的写法是:CaCO3+2H+=Ca2++H2O+CO2↑,故A错误;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除了生成硫酸钡沉淀外还生成水,正确的写法是:Ba2++2OH-+2H++SO=BaSO4↓+2H2O,故B错误;
C.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不符合客观事实,正确的写法是Fe+2H+=Fe2++H2↑,故C错误;
D.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Ag+和Cl-生成AgCl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
A.Ba2++CO=
BaCO3↓,故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Mg2+与OH-反应Mg2++2OH-=Mg(OH)2↓,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H+与CO反应2H++CO=CO2↑+H2O,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各种离子能在溶液均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B
【详解】
A.醋酸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熔融KOH、熔融NaCl、熔融Na2O中都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都能够导电;由于都是化合物,都是纯净物,因此三种物质都属于电解质,B符合题意;
C.稀H2SO4、NaOH溶液、稀HNO3中都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都能够导电。由于都是混合物,因此都不属于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食盐水、石灰水都是混合物,因此都不是电解质;铜是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5.B
【详解】
A.盐酸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选项A不符合题意;
B.NaCl是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和水溶液中都能导电,属于电解质,选项B符合题意;
C.CO2的水溶液能导电,但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是碳酸不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选项C不符合题意;
D.Cl2为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6.D
【详解】
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Fe+2H+=Fe2++H2↑,故A错误;
B.氨水是弱碱,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NH3·H2O+H+=NH+H2O,故B错误;
C.醋酸是弱酸,CaCO3是难溶性盐,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故C错误;
D.硫酸铜、氢氧化钠都是可溶性物质,在溶液中都能拆成离子,所以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Cu2++
2OH-=
Cu(OH)2↓,故D正确;
故答案:D。
7.C
【详解】
A.硫酸钠属于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故A错误;
B.氢氧化钡是强碱,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B错误;
C.硫酸铝属于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故C正确;
D.硝酸钙属于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钙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Ca(NO3)2=Ca2++2NO,故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
A.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分,故A错误;
B.I-还原性强于Fe2+,通入少量氯气时只氧化I-:2I-+Cl2=I2+2Cl-,故B正确;
C.得失电子不守恒,正确写法:2Al+2OH-+2H2O=2AlO+3H2↑故C错误;
D.在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依据“以少定多”的原则,方程式应该为:HCO+Ba2++OH-=BaCO3↓+H2O,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
A.NH4HSO4溶液中铵根离子、氢离子都能与OH-发生反应,且H+与OH-的结合能力更强,所以将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硫酸氢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A错误;
B.碳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在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不发生反应,无碳酸钙沉淀生成,故B错误;
C.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双氧水在氯化铁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2H2O2=O2↑+2H2O,故C错误;
D.亚硫酸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用亚硫酸钠溶液吸收少量氯气,部分亚硫酸根离子被氯气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氯气被亚硫酸钠还原为氯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O+Cl2+H2O=2HSO+2Cl-+SO,故D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
A.NaHCO3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即NaHCO3电离出Na+和,其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故A正确;
B.KClO3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即KClO3电离出K+和,其电离方程式为KClO3=K++,故B错误;
C.Ca(NO3)2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即Ca(NO3)2电离出Ca2+和,其电离方程式为Ca(NO3)2=Ca2++2,故C错误;
D.NaHSO4为强电解质,熔融状态下NaHSO4完全电离出Na+和,其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故D错误;
答案为A。
11.C
【详解】
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SO+2H+=BaSO4↓+2H2O,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水合氨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H2O+H+=NH+H2O,故B不符合题意;
C.硝酸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故C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OH—=
CO+H2O,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详解】
A.离子方程式要满足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
B.多元弱酸根离子不能拆,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H2O+CO2↑,故B正确;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难溶于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C错误;
D.醋酸为弱酸,跟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CH3COO-+H2O,故D错误;
故选B。
13.B
【详解】
A.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A错误;
B.熔融的硫酸钾能导电,故为电解质,故B正确;
C.铝是单质,故不是电解质,故C错误;
D.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14.D
【详解】
A.浓硫酸不能拆开,因此向铜片中滴加浓硫酸并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离子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2++SO+SO2↑+2H2O,A错误;
B.酚羟基与碳酸氢钠不反应,B错误;
C.明矾与氢氧化钡按照物质的量之比2:3.5反应生成硫酸钾、氢氧化铝、偏铝酸钾,离子方程式:7Ba2++14OH-+4Al3++7SO=3BaSO4↓+2Al(OH)3↓+2Al[OH],+4BaSO4↓,C错误;
D.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Ca2++2HCO+2OH-=CaCO3↓+2H2O+CO,D正确;
答案选D。
15.D
【详解】
A.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主要以固体存在,不能拆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应该为:2H++CaCO3=Ca2++CO2↑+H2O,A错误;
B.电荷不守恒,离子方程式应为:2Na+2H2O=2Na++2OH-+H2↑,B错误;
C.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不符合反应事实,C错误;
D.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OH-+=+H2O,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6.D
【详解】
A.泡沫灭火器中两种药剂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项错误;
B.应用电解原理在锌上镀铜是在阳极失电子,在阴极得电子,B项错误;
C.、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项错误;
D.酸性淀粉溶液中通入变蓝,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项正确。
故答案选D。
17.A
【分析】
由于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说明一定有NH,且物质的量为0.02mol;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一定有Fe3+,1.6g固体为氧化铁,物质的量为0.01mol,故有0.02molFe3+,一定没有CO;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为硫酸钡,一定有SO,物质的量为0.02mol;根据电荷守恒,一定有Cl-,至少?0.02mol×3+0.02-0.02mol×2=0.04mol,物质的量浓度至少0.04mol÷0.1L=0.4mol/L。
【详解】
A.至少存在Cl-、SO、NH、Fe3+四种离子,故A正确;
B.根据电荷守恒,至少存在0.4mol/L
Cl-,故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溶液中一定存在NH,NH与AlO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共存,因此一定不存在AlO,故C错误;
D.Al3+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故D错误;
故选:A。
18.①⑤⑦⑨
②④
⑥⑧
NaHSO4=Na++HSO4-
2Ba2++4OH-+Al3++2SO42-=2BaSO4↓+AlO2-+2H2O
【详解】
①稀硫酸是混合物,能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冰醋酸是弱酸,不导电,是弱电解质;③Ba(OH)2是强碱,不导电,是强电解质;④石炭酸是弱酸,不导电,是弱电解质;⑤氨水是混合物,能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⑥Na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不导电,是强电解质;⑦盐酸是混合物,能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⑧明矾是盐,不导电,是强电解质;⑨钾钠合金是混合物,能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则:
(1)其中可以导电的有①⑤⑦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②④,属于盐的有⑥⑧;
(2)Na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其在融化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
(3)在明矾的水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当SO42-完全沉淀时同,所得沉淀质量最大,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a2++4OH-+Al3++2SO42-=2BaSO4↓+AlO2-+2H2O。
19.①⑤
③④⑧⑩
④⑥
FeCl3+3H2OFe(OH)3
(胶体)
+3HCl
红褐
利用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照射所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是否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
KAl(SO4)2·12H2O==K+
+Al3+
+2
+12H2O
KHSO4==K++
【分析】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化学式不同的物质;电解质通常为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导电有电子导电和离子导电之分。
【详解】
(1)
①NaOH溶液是由NaOH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⑤Fe(OH)3
胶体是由氢氧化铁胶粒分散到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二者都属于混合物,故选①⑤;③明矾、④熔融KHSO4都属于盐,⑧CH3COOH属于酸,⑩冰水混合物是水,它们都属于电解质,故选③④⑧⑩;④熔融KHSO4发生离子导电,⑥铜发生电子导电,它们都能导电,故选④⑥。答案为:①⑤;③④⑧⑩;④⑥;
(2)制备物质⑤Fe(OH)3
胶体时,应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让其发生水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
(胶体)
+3HCl;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可利用胶体的性质判断是否成功制备出胶体,方法为:利用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照射所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是否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答案为:FeCl3+3H2OFe(OH)3
(胶体)
+3HCl;红褐;利用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照射所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是否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
(3)③KAl(SO4)2·12H2O溶于水,可电离出K+、Al3+、等,电离方程式为KAl(SO4)2·12H2O==K+
+Al3+
+2
+12H2O。答案为:KAl(SO4)2·12H2O==K+
+Al3+
+2
+12H2O;
(4)④KHSO4熔融时,电离出K+和,电离方程式为KHSO4==K++
。答案为:KHSO4==K++
。
【点睛】
冰和水都由水构成,所以属于纯净物。
20.使海带燃烧更充分
漏斗、玻璃棒
C
2I-+H2O2+2H+=I2+2H2O
A
取少量水层溶液于试管中滴2~3滴淀粉溶液,如果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还有碘单质;如果溶液不变蓝,说明溶液中没有碘单质。
【分析】
海带灼烧时,其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化为CO2、H2O,在得到的海带灰中含有可溶性的KI,加水溶解,过滤,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得到含有I-的水溶液,然后加入氧化剂将I-氧化产生I2,根据I2不易溶于水,而在有机溶剂CCl4中易溶,水与CCl4互不相溶的性质,通过萃取、分液得到I2的CCl4溶液,然后蒸馏得到纯净的I2。
【详解】
(1)“灼烧”前要先将海带用酒精浸润,这是由于酒精是易燃物,用酒精浸润,就可以使海带燃烧更充分;
(2)“过滤”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因此除了烧杯外,还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
(3)①A.Cl2具有氧化性,可以将I-氧化产生I2,但氯气有毒,会造成大气污染,不利用环保,A不符合题意;
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I-氧化产生I2,硝酸则被还原产生NO、NO2等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不利用环境保护,B不符合题意;
C.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产生I2,其本身被还原产生H2O,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C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②在酸性条件下,H2O2将I-氧化产生I2,H2O2被还原产生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
(4)A.该操作是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在本实验中不涉及,A符合题意;
B.实验中要在坩埚中将干海带灼烧,涉及该操作,B不符合题意;
C.分离I2的四氯化碳溶液,可根据二者沸点的不同,采用蒸馏方法,使用到该装置,C不符合题意;
D.向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分液,需使用该装置,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5)由于I2遇淀粉溶液会变为蓝色,因此若要检验加入CCl4萃取碘后的水层中是否还含有碘单质,具体操作方法是:取少量水层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2~3滴淀粉溶液,如果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还有碘单质;如果溶液不变蓝,说明溶液中没有碘单质。
【点睛】
本题考查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涉及实验基本操作、仪器及物质的使用、物质的检验、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掌握反应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现象及各种分离混合物方法对物质的要求是本题解答的关键,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的特点,要学以致用,掌握好基础。
21.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
3SO2+2NO3-+2H2O=3SO42-+4H++2N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作为参考实验
假设二成立
实验3: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未经脱O2处理的25mL0.1mol/L的BaCl2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
小于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O2和NO3-分别氧化相同的H2SO3,生成的H+的物质的量前者多余后者
【详解】
(1)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亚硫酸是弱酸不能制备盐酸,故实验1无现象,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亚硫酸显酸性,电离出H+,和NO3-结合生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SO32-氧化成SO42-,故生成白色的BaSO4沉淀;
(2)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亚硫酸显酸性,故pH值减小;3SO2+2NO3-+2H2O=3SO42-+4H++2NO;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无现象
假设二成立
实验2:在盛有富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有白色沉淀生成
(4)小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O2和NO3-分别氧化相同的H2SO3,生成的H+的物质的量前者多余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