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竹节人》(2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竹节人》(2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3 16:34:59

文档简介

《竹节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
(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空中课堂。今天杨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进入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杨绛先生说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每个阅读者的阅读目的不同,收获自然也就不同。单元导读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语文要素呢?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2)在阅读中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够收获满满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一起走进《竹节人》这篇课文吧。竹节人顾名思义就是用竹节做成的小人儿。一位叫范锡林的作家,对这个承载了一个时代记忆的玩具是情有独钟。这里面到底有着怎样的趣事,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回到他的童年,去感受风靡全班乃至全校的新鲜玩意儿。
二、关注目的,方法指导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看看这些词语你都记住了吗?给大家三分钟读一读,记一记吧。
疙瘩
豁开
颓然
怒气冲冲
大步流星
威风凛凛
念念有词
前功尽弃
挖空心思
叱咤风云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弄巧成拙
作鸟兽散
津津有味
虎视眈眈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化为乌有
2.老师发现“颓”字左边“秃”字最后一笔要变为横折提,避让右边的“页”。大家在写字本上练习写一写。
3.孩子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和平时学的课文有一些不一样?打开课本看看,课文前面的内容和课文后面的内容找一找吧。
4.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课题下的“提示”为我们明确的提出了三个阅读任务。(5出示任务)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课后还有学习伙伴的学习方法分享。
5.那么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课题下的“学习提示”吧,分析比较一下三个学习任务,你又打算怎样完成它们呢?
生1:这段话告诉我们,由于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不同,可以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我们阅读《竹节人》这篇课文要完成三个阅读任务:
①写玩具制作说明书,教玩法
②品读乐趣所在
③讲老师的故事
我打算先通读全文,再选择相关的内容,去细读,完成阅读任务。
三、根据任务,方法提示
1.这个小小的竹节人不仅吸引了我们在玩,还吸引了老师。看来,真的非常有趣!这么有趣的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就来完成第一个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我们就根据这位小伙伴的提示去体验一下,带着目的的阅读,去完成下面的“玩具说明书”吧。请同学们去文中勾画出描写“怎样做”和“怎么玩”的段落,请注意一定要找准找全。
2.学习小伙伴呀,还提醒了我们,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大家赶快开启你的第一个任务阅读吧。
四、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课文中描写竹节人做法的是第3自然段,也有同学还勾画了第11—15自然段,他们发现这些是竹节人的创意制作方法,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
2.描写竹节人玩法的段落主要集中在8-18自然段,还有的同学把第26自然段老师的玩法勾画了,这样找玩法更全面。我们把做法和玩法罗列在一起,就是完成了玩具制作指南了吗?当然不是。接下来,就请大家细读相关段落,圈画重点,借助文中信息来完成一份玩具制作指南。作为玩具制作指南,要呈现哪些内容呢?我们又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呢?(指名说)
3.下面大家就带着你们的设想去阅读,去完成阅读任务吧。老师相信,你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还会有新的想法和思考。不知道大家是否完成了这个阅读任务,老师想邀请大家先来听听这位同学的分享。
竹节人制作指南
准备工作

料:毛笔杆1-2支、纳鞋底的线

具:
制作过程
第一步: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做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第二步:在脑袋和身子中间部位钻一个小眼,用做装手臂。
第三步:用纳鞋底的线把他们穿在一起。
注意: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会崩裂。
基本玩法
拉动鞋线一松一紧就可以了。
有同学质疑说寸把长到底是多长?带裂缝的课桌可不好找了,玩竹节人一定要裂缝的课桌吗?
生4:寸把长从字面上理解应该就是一寸左右,你看一根毛笔杆也没多长,还要锯八截做胳膊和腿了,大约也就三四厘米左右,这样可能更接近说明书应该用的语言。裂缝也不一定是课桌的,课文中说老师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玩竹节人,就说明玩竹节人只要有缝隙就可以了。
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的建议,可以看出她的阅读是有思考的阅读。
5.对于制作玩具说明书,除了课文文字说明外,有的同学还用一些文字和图文制作了玩具制作指南,请这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她的制作指南吧。这样的说明书更清晰明了,真不错。
6.老师发现,这个传统玩具的制作,大家忽略了藏在做法中的两个重要工具“锯”和“钻”。我们不仅要会阅读,还要会思考。信息提取尽可能做到全面准确。
五、课堂小结,做竹节人
1.《竹节人》是一篇叙事文章,语言生动有趣传神。而玩具说明书实用性强,语言简洁明了,我们细读文章,有些信息不能照搬,要学会灵活的运用,语言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
2.这节课我们带着阅读目的,完成了一份实用性很强的玩具制作指南。我们怎么做到的呢?首先,我们明确了阅读任务,然后带着阅读目的去阅读课文,接着我们筛选出相关段落,提取信息并转化成了说明书的语言,完成了阅读任务。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5:我知道与阅读目的关系不大的部分可以略读,这样阅读速度就提快了一些。阅读目的不同,所关注的内容也就不同,可以反复读相关段落。这节课,我带着编写说明书的目的反复阅读了做法和玩法的部分,跳过了一些特别生动的语句。
3谢谢你的分享,我们阅读的目的不同,所以关注的内容也就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不同。带着目的阅读就是这样,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去调整阅读速度,选用恰当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4.了解了竹节人的制作,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属于你的竹节人呢?下课后我们也去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竹节人玩玩吧。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带着有目的的阅读,这种高效的阅读方法去学习竹节人这一课吧。《竹节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任务,明确分工
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再次和大家相聚在空中课堂,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竹节人》这一课。上节课,我们走进了《竹节人》,体验了有目的阅读的这种高效的阅读策略,我们不仅研究出了竹节人的做法和玩法,还完成了一份玩具说明书。
2.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竹节人》一文,不过阅读的目的可不一样了,我们将用上节课的方法,再次开启有目的的阅读,去完成剩下的两个任务。
二、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我们先来看看第二个阅读任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我们又该怎样来完成这个任务呢?课后小伙伴告诉了我们读法。(出示)我们就先按小伙伴说的去细读相关段落,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吧。这么有趣的竹节人,让我们全迷上了。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竹节人的乐趣呢?请画出相关段落读一读吧!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被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生1:文中最吸引我的是玩竹节人的情节。特别是8、9自然段中描写的竹节人生动有趣,可静、可动有趣极了。静的时候,竹节人像一个壮士,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的,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动的时候,竹节人手舞之,身摆之,两个竹节人还可以一起搏斗了。有时其中一个的线被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想到这样的画面,我就觉得特别的好笑。
2.这位同学从玩竹节人中找到了乐趣,值得为他点赞。浑身疙瘩肉是什么意思呀?我猜你一读就明白了,就是浑身肌肉的意思。细读这些语言还真是有趣,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字描绘的画面。
3.这么有趣的竹节人你看,连装备都是有趣的。冰棍棒、废弃的钩针、铅皮、铁丝,似乎什么东西都能成为竹节人的装备,加上这些威风吓人的名号,我们的创意玩法连被人嫌弃的破课桌都成了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4.从作者对竹节人的描述中可见竹节人的有趣。又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和同学们对玩竹节人的痴迷呢?请你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你跟老师找的是一样的吗?请来说说你的理由。
①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黒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而作鸟兽散。
②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作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③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生2:我从同学们的观战中也看出了竹节人的有趣。一圈黒脑袋,可见观战的人很多,课下跺脚,攒着观战,课上还意兴不减,后面的同学还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抓住他们的动作描写,让我感受到文中人物对竹节人这个游戏的痴迷,足见竹节人这个游戏的乐趣无穷。
这位同学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通过品味细节,体会出人物的情感。这样的方法是我们学过的,能灵活的运用在此处,当真是一个能活学活用的孩子。(6出示)老师发现大家找到了有做竹节人的乐,也有玩竹节人的乐,有玩耍之乐,也有观战之乐,有下课时玩的乐,也有上课时偷玩的乐,有孩子们的乐,也有老师的乐,从几个不同角度体会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大家读的是同一篇文章,但是感受乐趣的角度不同,体会乐趣时所使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这么好玩的竹节人,让我们忍不住上课也玩上了。不巧,被老师给盯上了。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再次开启有目的的阅读吧。课后小伙伴提示我们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请大家根据小伙伴的提示去梳理吧。
生3:故事的起因:我们在课上偷玩竹节人;经过:王老师看出了破绽,没收了竹节人;结果:王老师独自玩起了竹节人。
生4:我有补充。我读了20自然段之后,从故事的情节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是我们上课玩竹节人,老师没收了竹节人,经过是我们看老师玩没收的竹节人,结果是我们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其实,我们还可以关注人物心情变化,起因是课上我们玩竹节人被没收,老师很愤怒,我们很沮丧,经过是我们课间惊喜的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老师玩得很开心,结果是我们两手空空,轻手轻脚溜了。虽然我们没有拿回竹节人,但是看到老师跟我们一样喜欢玩竹节人,我们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了。
这位同学抓住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讲完整,还关注了人物心情的变化,提示了我们不一样的阅读方法,值得大家借鉴。老师对玩竹节人也那么入迷,这部分老师是怎么玩的就应该是重点,课文写得比较简略。
老师玩得跟我们一样入迷,其实我们可以再次细读课文,我们怎么玩的细节,运用到老师怎么玩的上,这样可以将老师玩得入迷刻画得淋漓尽致,再加上合理的想象,故事会更精彩,今天课后就用上这样的方法去写一写老师玩竹节人的故事吧。
三、回顾方法
1.我们多次阅读了同一篇文章,先后完成了三个截然不同的阅读任务。在此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4:我们阅读的是同一篇文章,使用的是带着阅读目的这种策略。阅读的过程是按照先明确阅读目的,再带着目的去阅读,并用浏览、反复细读等阅读方法去梳理段落,筛选信息。我们每次的阅读任务不同,重点阅读的段落也就不同。
2.是的,我们写玩具说明书,就要关注介绍做法和玩法的段落;分享乐趣,就要关注描写乐趣所在的段落;讲述故事,就要关注刻画老师的段落。同样的课文,同样的任务,我们每个人使用的方法也就不同:提炼信息、梳理内容、想象画面、品读词句等等,都是好的阅读方法。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
阅读方法
1.写玩具说明书
介绍做法和玩法的段落
提炼信息
梳理内容
想象画面
品读词句
……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8—19段;20—23自然段
描写乐趣所在的段落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刻画老师的段落
四、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目的的阅读。在今后读书时,希望同学们能带着目的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还可以提升阅读质量。再次回到单元导读,一起读一读杨绛先生的这句话。杨绛先生想告诉我们:读书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你学会这种高效阅读方法了吗?
2.小小的竹节人,是作者美美的回忆。走进竹节人,我们不仅分享了快乐,还收获了读书方法,就让我们在阅读中继续享受快乐的童年吧,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