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1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物质的分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1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物质的分类(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13 22:1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物质的分类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课后培优练习(二)(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H2SO4
CuSO4
Na2O
CO2
B
NaOH
HCl
NaCl
CuO
CO
C
NaOH
HClO
CaF2
Al2O3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A.A
B.B
C.C
D.D
2.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且遇碘单质变蓝。现将淀粉和Na2SO4的稀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再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以下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A.取少量半透膜内溶液于试管,滴入BaCl2溶液后不产生白色沉淀
B.取少量半透膜内溶液于试管,滴入碘水后变蓝
C.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滴入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D.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滴入碘水后不变蓝
3.物质世界丰富多彩,可以分类认识和研究。下列依据不同角度对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是氧化剂
B.Na2O、CaO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盐酸和熔融的烧碱均能导电,都是电解质
4.对物质进行分类,有利于我们的学习。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非电解质
A
H2SO4
NaOH
NaHCO3
BaSO4
B
HCl
C2H5OH
NaCl
CO2
C
HNO3
Ba(OH)2
BaCO3
CH4
D
CH3COOH
KOH
Na2S
Cl2
A.A
B.B
C.C
D.D
5.下列有关分散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伪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
B.区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可利用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溶液很稳定,胶体、悬浊液和乳浊液均不稳定
D.溶液、胶体的分散质的粒子能透过滤纸,悬浊液的分散质的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6.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泥浆水
B.淀粉溶液
C.盐酸
D.酒精和水的混合液
7.按照物质的分类方法,HNO3应属于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④⑥⑦
C.①④⑤⑦
D.①④⑤⑥
8.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硫酸属于酸
B.氢氧化钙属于碱
C.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
D.纯碱属于碱
9.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
B.Fe(OH)3胶体比NaOH溶液更加稳定
C.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得Fe(OH)3胶体
1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陶瓷 ②水泥 ③玻璃 ④漂白粉 ⑤胆矾 ⑥氯水 ⑦液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⑤⑦
D.⑥⑦
11.下列有关物质的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
A.将SiO2加入水中,可以获得硅酸胶体
B.加热氯化铵固体,可以制取氨气
C.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可制得Fe(OH)3胶体
D.向硫酸铝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可以获得Al(OH)3沉淀
12.(原创)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2、Si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
B.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根本区别
C.纯净盐酸为纯净物、冰水混合物为混合物
D.烧碱、纯碱都属于碱,油脂、甘油都属于酯
13.分类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物质归类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水煤气、石油裂解气、漂粉精、铝热剂
B.电解质:明矾、石墨、冰醋酸、硫酸钡
C.化合物:干冰、烧碱、冰水混合物、胆矾
D.能用启普发生器或其简易装置制取的有H2、CO2、H2S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4.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H2O
②空气
③Mg
④CaO
⑤H2SO4
⑥Ca(OH)2
⑦CuSO4·5H2O
⑧碘酒
⑨C2H5OH和⑩NaHCO3。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酸的是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
15.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逐步深入认识物质组成、结构、变化的历史。随着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化学概念的认识与描述也在不断完善。
(1)初中时,我们将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试从氧化反应的本质上重新定义:________。
(2)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该定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试结合高中所学知识,给燃烧重新定义:________。
(3)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这是1883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S.Arrhenius)提出的电离学说。试用有关方程式表示氨的水溶液呈弱碱性的原因:______。
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Bronsted)和英国化学家劳里(Lowry)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判断,下列粒子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E.
F.
(4)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广义的酸碱理论:凡是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都是碱;凡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都是酸。如:,即酸(电子对接受体)+碱(电子对给予体)→产物。试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
①,该反应中的碱是______(填“”或“”)。
②,该反应中的酸是______(填“”或“”)。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_____(填字母代号)。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化合物
⑦一元酸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④⑥⑦
C.①③⑤⑥
D.①④⑤⑥⑦
(2)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
②液态HCl、
③CaCO3固体、
④熔融KCl、⑤蔗糖、
⑥铜、
⑦CO2、
⑧H2SO4。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
(3)Fe(OH)3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叫_____;光束通过Fe(OH)3胶体,可看到明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_____;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刚开始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这是因为____,然后红褐色沉淀又逐渐溶解,原因是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17.Ⅰ.下列4组物质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它3种不同:
A.H2、C、P、Cu
B.O2、Fe、Cu、Zn
C.H2SO4、H2O、H2CO3、HNO3
D.CaO、Na2O、CO2、CuO
(1)以上四组物质中与其他三种物质类别不同的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2)这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Cu2(OH)2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将鸡蛋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在盐酸中溶解有气泡产生:__________________;
(2)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2页,总2页
试卷第1页,总1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A错误;
B.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B错误;
C.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C错误;
D.五种物质的类别正确,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因淀粉溶液是胶体,分散质淀粉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若半透膜完好无损,淀粉就不会进入烧杯的蒸馏水中,加入碘水就不变蓝,硫酸钠溶液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渗到烧杯的蒸馏水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半透膜是否完好无损,故选D。
3.B
【详解】
A. 化合价升高,说明失电子,该物质为还原剂,故A错误;
B. Na2O、CaO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因此Na2O、CaO均为碱性氧化物,故B正确;
C. 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C错误;
D. 盐酸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
答案:B。
4.C
【详解】
A.硫酸钡属于电解质,故错误;
B.乙醇不是碱,故错误;
C.硝酸是酸,氢氧化钡是碱,碳酸钡是盐,甲烷是非电解质,故正确;
D.氯气是单质,不是非电解质,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注意单质或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5.C
【详解】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伪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故A正确;
B.区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可利用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胶体也是均一稳定的,故C错误;
D.溶液、胶体的分散质的粒子能透过滤纸,悬浊液的分散质的粒子不能透过滤纸,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6.B
【分析】
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独有的性质,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应是胶体。
【详解】
A.泥浆水属于悬浊液,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不符;
B.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符合;
C.盐酸是溶液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不符;
D.酒精和水的混合液是溶液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不符;
故选B。
7.B
【详解】
HNO3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属于酸;硝酸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属于含氧酸;硝酸只能电离出一个氢离子,故是一元酸;硝酸是由氢、氧、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则①④⑥⑦正确,故答案为B。
8.D
【详解】
A.硫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所以硫酸属于酸,A正确;
B.氢氧化钙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所以氢氧化钙属于碱,B正确;
C.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C正确;
D.碳酸钠的俗名为纯碱,纯碱属于盐,D错误;
答案选D。
9.B
【详解】
A.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故A正确;
B.溶液比胶体更稳定,故B错误;
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正确;
D.
加热条件下三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则制备Fe(OH)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故D正确;
故选:B。
10.C
【详解】
①陶瓷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属于混合物,错误;②水泥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的混合物,错误;③玻璃是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的混合物,错误;④漂白粉是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错误;⑤胆矾是硫酸铜晶体,只有一种微粒,是纯净物,正确;⑥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含有多种微粒,属于混合物,错误;⑦液氯是液态的氯单质,是纯净物,正确。故属于纯净物的是⑤⑦,选项C正确。
11.C
【详解】
A.SiO2不溶于水,无法与H2O反应生成硅胶,A不符合题意;
B.加热NH4Cl分解产生NH3和HCl,NH3和HCl遇冷形成NH4Cl,故不能通过加热NH4Cl制备NH3,B不符合题意;
C.制备Fe(OH)3胶体时,应往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现红褐色,停止加热,C符合题意;
D.NaOH溶液过量,则Al(OH)3能与NaOH反应生成可溶性NaAlO2

无法得到Al(OH)3沉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A
【详解】
A.
SO2、Si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A项正确;
B.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B项错误;
C.
盐酸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C项错误;
D.
纯碱属于盐,甘油不属于酯,而属于醇类,D项错误;
答案选A。
13.B
【分析】
A、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质或化合物混合而成的物质;
B、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D、能用启普发生器或其简易装置的条件:①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②不需要加热,生成气体不能易溶于水。
【详解】
A、水煤气主要成份是一氧化碳和氢气为混合物;石油裂解气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除乙烯外,还有丙烯、异丁烯等;漂粉精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铝热剂是把铝粉和三氧化二铁粉末按一定比例配成的呈粉红色的混合物,选项A正确;
B、明矾是十二水硫酸铝钾,溶于水电离出钾离子、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为电解质;石墨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冰醋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硫酸钡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选项B不正确;
C、干冰、烧碱、冰水混合物、胆矾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选项C正确;
D、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和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用硫化亚铁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它们都符合用启普发生器或其简易装置的条件,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4.②⑧

⑦⑩

【分析】
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酸、碱、盐、有机物及混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详解】
①H2O是纯净物。②空气是混合物,③Mg是金属,④CaO是氧化物,碱性氧化物,⑤H2SO4是酸,⑥Ca(OH)2是碱,⑦CuSO4·5H2O是盐,属于纯净物,⑧碘酒是混合物,⑨C2H5OH是有机物,⑩NaHCO3是盐。因此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⑧;属于酸的是⑤;属于盐的是⑦⑩;属于有机物的是⑨;故答案为:②⑧;⑤;⑦⑩;⑨。
15.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物质之间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燃烧
CD
【分析】
(1)氧化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但都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据此从本质上分析解答;
(2)燃烧不一定要有参加,如在中燃烧等,据此分析解答;
(3)NH3?H2O电离生成NH4+和OH-导致溶液呈碱性;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就可以得出所有酸都能够释放出H+,能结合H+的都是碱。即属于酸又属于碱必须符合能给出质子又能结合质子,据此分析解答;
(4)根据广义酸碱概念分析,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形成化学键的物质都是碱;凡是能够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分析两个反应中给出电子对和结合电子对的物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氧化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氧化反应的本质是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故答案为: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2)可燃物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物质之间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燃烧,故答案为:物质之间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燃烧;
(3)NH3?H2O电离生成NH4+和OH-导致溶液呈碱性,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
A.只能结合质子,CH3COO-+H+=CH3COOH,所以是碱不是酸,故A错误;B.NH4+?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是酸;故B错误;C.H2O?既能电离出质子,又能结合质子,所以既可以看作酸又可看作碱,故C正确;D.HSO3-可以结合质子也可以给出质子,HSO3-?SO32-+H+;HSO3-+H+?H2SO3,所以既是酸又是碱,故D正确;E.OH-只能结合质子,OH-+H+=H2O,所以是碱不是酸,故E错误;F.不能给出质子,能结合质子,是碱不是酸,故F错误;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CD,故答案为:NH3?H2O?NH4++OH-;CD。
(4)根据广义酸碱概念分析,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形成化学键的物质都是碱;凡是能够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①与的反应中,提供电子对,所以是该反应中的碱;②H3BO3+H2O?H++B(OH)4-,该反应中给出电子对而形成化学键的物质H2O,接受电子对,所以该反应中的碱是H2O,酸是,故答案为:;。
16.B
①②③④⑧
⑤⑦
电泳
丁达尔效应
聚沉
Fe(OH)3+3H+=Fe3++3H2O
【详解】
(1)HNO3属于化合物,HNO3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所以HNO3属于酸,不属于氢化物或氧化物,根据HNO3的组成和电离时生成的氢离子数目,HNO3属于含氧酸、一元酸,硝酸易挥发,所以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属于酸、含氧酸、化合物、一元酸,答案选B。
(2)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据此判断在题中所给的10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NaCl晶体、②液态HCl、③CaCO3固体、④熔融KCl,⑧H2SO4,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蔗糖、⑦CO2,答案:①②③④⑧;⑤⑦;
(3)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OH)3胶粒带正电,通电后,胶粒会向阴极方向移动,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叫电泳;光束通过Fe(OH)3胶体,由于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形成一条明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这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胶体发生聚沉,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继续加盐酸,氢氧化铁胶体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答案:电泳;丁达尔效应;聚沉;Fe(OH)3+3H+=Fe3++3H2O。
17.
Cu
O2
H2O
CO2
2Cu+O2+CO2+H2O=Cu2(OH)2CO3
CaCO3
+
2H+
=
Ca2+
+
H2O
+
CO2↑
SO42-
+
Ba2+
=
BaSO4↓
【解析】Ⅰ.(1)A组中Cu为金属单质,其余为非金属单质;B组中O2为非金属单质,其余为金属单质;C组中H2O为氧化物,其余为酸;D组中CO2为酸性氧化物,其余为碱性氧化物;(2)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四种物质应该是铜、氧气、水和CO2,反应的方程式为2Cu+O2+CO2+H2O=Cu2(OH)2CO3;
Ⅱ.(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
+
2H+
=
Ca2+
+
H2O
+
CO2↑;(2)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铜,离子方程式为SO42-
+
Ba2+
=
BaSO4↓。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