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物质的分类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课后培优练习(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l2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B.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C.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D.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2.英国《自然》杂志上报道:一种臂长只有7纳米的纳米级镊子,能够钳起分子或原子。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与纳米级镊子臂长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胶体
C.乳浊液
D.悬浊液
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粒子直径在1nm
--
100nm的物质为胶体
B.用半透膜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溶液,用过滤能分离淀粉胶体中的泥沙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FeCl3溶液和Fe(0H)3胶体
D.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工厂中常用静电除去粉尘
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铵不属于盐类
B.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食盐水属于浊液
D.二水氯化钙(CaCl2·2H2O)属于混合物
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纯碱、烧碱、熟石灰都属于碱类
C.氨气、冰醋酸、食盐均为电解质
D.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6.物质的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发现金星的大气层中含有三氧化二碳(C2O3),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H2O2、N2O4
B.石墨、氧气
C.H2SO4、HClO
D.NaCl、Na2CO3
7.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①硫酸、烧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②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③Na2O、Fe2O3、A12O3属于碱性氧化物
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CO2、SO2、NO2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因此它们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⑦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A.只有②④⑥⑦
B.只有①③⑤⑦
C.只有③④⑥
D.只有①②⑤
8.“分类”是一种思想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B.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醋酸、纯碱、明矾和石灰石分别属于酸、碱、盐和化合物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9.含有0.01molFeCl3的氯化铁饱和溶液因久置变得浑浊,将所得分散系从如图所示装置的A区流向B区,其中C区是不断更换中的蒸馏水。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反应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B.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Fe(OH)3固体颗粒
C.在B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Fe(OH)3胶体
D.进入C区的H+的数目为0.03NA
10.给物质分类时由于标准不同往往会出现( )
A.树状分类法
B.环状分类法
C.球状分类法
D.交叉分类法
11.已知:只含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盐为正盐。下图中符合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NaHCO3
B.Cu2(OH)2CO3
C.NaCl
D.Na2CO3
12.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①同位素:H、、
②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
③酸性氧化物:、NO、
④混合物:盐酸、水银、水煤气
⑤电解质:小苏打、冰醋酸、石膏
⑥非电解质:干冰、液氯、乙醇
A.②⑤
B.②⑤⑥
C.②④⑤⑥
D.全部
13.按照交叉分类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4.补齐物质及其用途的连线___。
15.利用分类法研究化学物质可系统、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①MgO、Na2O、CO2、CuO
②HCl、H2O、H2SO4、HNO3
③NaOH、Na2CO3、KOH、Cu(OH)2
(1)三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这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NaHCO3,该反应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写出Na2CO3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HCO3-与H+、OH-在溶液都不能大量共存,试用离子方程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16.(1)纯净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
A.交叉分类法
B.树状分类法
(2)人们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分类标准分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体系。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H、O、S、N几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在下表相应类别中:
物质类别
非含氧酸
碱
酸式盐
酸性氧化物
化学式
______
_____
____
_____
17.(1)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如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中②、③、⑥、⑧后面的横线上。(只填一种即可)
物质类别
强酸
强碱
钠盐
氧化物
氢化物
化学式
①
HCl
②
____
③
______
④
NaOH
⑤
Na2CO3
⑥
______
⑦
CO2
⑧
______
⑨
NH3
⑩
H2O2
(3)现有以下物质:
①NaCl晶体;②干冰;③液态的醋酸;④铜;⑤固体;⑥蔗糖;⑦酒精;⑧熔融的;⑨
HCl。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①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物质⑨HCl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氧化性”、“还原性”或者“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④铜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应该只能表现______________(填“氧化性”和“还原性”),写出一个关于HCl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该反应中HCl表现了Cu所不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2页,总2页
试卷第1页,总1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MgO属于碱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A错误;
B.金刚石和白磷的化学式分别为C和,均为单质,故B正确;
C.CO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属于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答案为B。
2.B
【详解】
纳米级镊子的直径只有7纳米,溶液中溶质的直径<1nm,悬浊液、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00nm,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故B正确。
故选B。
3.A
【解析】
A应该说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
--
100nm的分散系为胶体,A错误。B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胶体能透过滤纸,泥沙不可以,所以B正确。C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胶体有,C正确。D静电除尘的原理是带电的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定向移动(电泳),D正确。
4.B
【详解】
A.氯化铵是铵根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的盐类化合物,属于铵盐,A项错误;
B.葡萄糖注射液使溶液不是胶体,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征性质,故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项正确;
C.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不属于浊液,C项错误;
D.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二水氯化钙(CaCl2·2H2O)属于纯净物,D项错误;
答案选B。
5.D
【详解】
A.CO属于不成盐的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
B.纯碱为Na2CO3,属于盐,不是碱,B项错误;
C.NH3溶于水,与水生成NH3·H2O,NH3·H2O电离,属于电解质,而NH3不是电解质,C项错误;
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项正确;
本题答案选D。
6.A
【分析】
【详解】
发现的三氧化二碳是属于非金属的氧化物,
A.都为非金属的氧化物,与三氧化二碳属于同一类别,正确,选A;
B.石墨和氧气都是单质,不属于氧化物,错误,不选B;
C.硫酸和次氯酸属于酸,不属于氧化物,不选C;
D.都属于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不选D;
故选A。
7.D
【详解】
①硫酸、烧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正确;
②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正确;
③Na2O、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A12O3属于两性氧化物,错误;
④溶液、浊液都没有丁达尔现象,错误;
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⑥酸性氧化物是指与水反应只生成对应的酸,或者与碱反应只生成对应的盐和水,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
⑦根据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付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无必然联系,错误;
故选D。
8.D
【详解】
A.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Na2O是碱性氧化物,而过氧化钠和酸反应时除了生成盐和水,还生成氧气,故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B错误;
C.纯碱是碳酸钠,阳离子是金属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故是盐,而不是碱,故C错误;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能为金属氧化物,如Mn2O7等,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掌握酸、碱、盐和氧化物等概念是解答关键,注意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举例排除法的灵活应用。
9.D
【详解】
A.饱和FeCl3在沸水中水解可以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正确,A不选;
B.滤纸上层的分散系中悬浮颗粒直径通常大于10-7
m时,为浊液,不能透过滤纸,因此滤纸上的红褐色固体为Fe(OH)3固体颗粒,正确,B不选;
C.胶体的直径在10-9~10-
7m之间,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在滤纸和半透膜之间的B层分散系为胶体,正确,C不选;
D.若Fe3+完全水解,Cl-全部进入C区,根据电荷守恒,则进入C区的H+的数目应为0.03NA。但是Fe3+不一定完全水解,Cl-也不可能通过渗析完全进入C区,此外Fe(OH)3胶体粒子通过吸附带正电荷的离子如H+而带有正电荷,因此进入C区的H+的数目小于0.03NA,错误,D选。
答案选D。
10.D
【解析】在给物质进行分类时,采用交叉分类法能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给物质分类时由于标准不同往往会出现交叉分类法,故答案为D。
11.D
【详解】
A.
NaHCO3??碳酸氢盐,故A错误;
B.
Cu2(OH)2CO3?不是正盐、它是碱式盐,故B错误;
C.
NaCl不是碳酸盐,故C错误;
D.
Na2CO3??三个条件都具备,故D正确;
答案选D。
12.A
【详解】
同位素是同元素的不同原子,H、是氢元素的同位素,是单质,故错误;
同素异形体是同元素的不同单质,、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正确;
、都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NO不能与碱反应是不成盐氧化物,故错误;
水玻璃和水煤气是混合物,水银是单质,故错误;
明矾、冰醋酸、石膏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故正确;
干冰的水溶液能导电,原因是干冰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使溶液导电,碳酸是电解质,干冰是非电解质;液氯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液氯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乙醇为非电解质,故错误;
答案选A。
13.A
【分析】
交叉分类法就是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方法。
【详解】
A.对于盐的交叉分类法,可以根据组成盐的阳离子分为镁盐、铜盐;根据组成盐的阴离子分为硝酸盐、硫酸盐,A项正确;
B.对于盐的交叉分类法,可以根据盐的溶解性分为可溶性盐、难溶性盐;根据组成盐的阴离子分为碳酸盐、硫酸盐。Ag2CO3属于难溶性盐,B项错误;
C.NaHCO3属于盐,不属于酸;CH3COOH属于酸,不属于氧化物,C项错误;
D.Mn2O7属于金属氧化物,D项错误;答案选A。
14.
【详解】
液氮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碳酸钠俗称苏打,可作食用碱,次氯酸钠遇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作漂白剂,故答案为:。
15.CO2
H2O
Na2CO3
不是
+2H+=H2O+CO2↑
+H+=CO2↑+H2O
+OH-=+H2O
【分析】
根据各组物质的组成设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书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详解】
(1)①中CO2是非金属氧化物,其他都是金属氧化物;②中H2O不是酸,其他都是酸;③中Na2CO3是盐,其他都是碱,故这三种物质分别是CO2、H2O、Na2CO3;
(2)生成NaHCO3的化学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反应中元素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Na2CO3是可溶性盐,硫酸是强酸,则Na2CO3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H2O+CO2↑;
(4)HCO3-是弱酸的酸式酸根,能与H+、OH-反应,其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CO3-+H+=CO2↑+H2O、HCO3-+OH-=CO32-+H2O。
【点睛】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拆分,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可改写为完全电离形式,其余仍用化学式表示。
16.B
分散质粒子大小
将5?6滴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H2S
NH3·H2O
NH4HSO4、NH4HSO3、NH4HS
SO2、SO3、NO
、NO2
【解析】
【详解】
(1)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很形象的分类法,按照层次,一层一层来分,就像一棵大树,图示方法就是树状图,选项B正确,合理答案是选项B;
(2)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体系;在实验室制备Fe(OH)3的实验步骤是将30mL蒸馏水煮沸,然后将5?6滴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待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就得到了Fe(OH)3
胶体;
(3)以H、O、S、N四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可组成的无氧酸有:H2S;碱有:NaOH或NH3?H2O;酸式盐有:NH4HS、NH4HSO4、NH4HSO3,氧化物有:H2O、NO、NO2、N2O5、SO2、SO3等。
17.树状分类法
HNO3、H2SO4(任填一种)
KOH
Na2SO4、Na2SO3、NaNO3、NaHSO4(任填一种)
Na2O、K2O、Na2O2、SO2、SO3、NO、NO2、H2O、ClO2(任填一种)
⑧
①③⑤⑧⑨
氧化性和还原性
还原性
Zn+2HCl=ZnCl2+H2↑
【分析】
(1)物质分类常见的方法是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根据各自的特征进行判断;
(2)根据酸、碱、盐、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填写;
(3)①②能够导电的物质是含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的物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所有的酸碱盐和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均属于电解质,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同一元素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化合价越低,还原性越强,处于最低时只有还原性,处在中间价时即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据此进行解题。
【详解】
(1)物质分类常见的方法是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交叉分类法就是按照物质相同点,把物质分成若干类的方法,树状分类就是一个确定范围内的物质之间所包含的关系有子概念与母概念,故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树状分类法,故答案为:树状分类法;
(2)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能够组成的强酸有:HCl、HNO3、H2SO4,强碱有:KOH,钠盐有:Na2SO4、Na2SO3、NaNO3、NaHSO4等,氧化物有:Na2O、K2O、Na2O2、SO2、SO3、NO、NO2、H2O、ClO2等,故答案为:HNO3、H2SO4;KOH;Na2SO4、Na2SO3、NaNO3、NaHSO4;Na2O、K2O、Na2O2、SO2、SO3、NO、NO2、H2O、ClO2;
(3)能够导电的物质是含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的物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所有的酸碱盐和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均属于电解质,故①NaCl晶体;②干冰;③液态的醋酸;④铜;⑤固体;⑥蔗糖;⑦酒精;⑧熔融的;⑨
HCl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⑧,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⑤⑧⑨,故答案为:⑧;①③⑤⑧⑨;
③物质⑨HCl中的H为+1价是其最高化合价,而Cl为-1价是其最低化合价,故HCl在反应中化合价既能升高也能降低,故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④铜的化合价是0价为铜的最低化合价,故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应该只能表现还原性,由前面分析可知,HCl表现了Cu所不具有的性质即氧化性,故写出一个HCl做氧化剂的反应即可,如Zn+2HCl=ZnCl2+H2↑,故答案为:氧化性和还原性;还原性;Zn+2HCl=ZnCl2+H2↑。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