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练习卷 (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练习卷 (含解析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3 18: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3.3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2021年同步练习卷(6)
一、选择题
1.西汉的建立者和都城分别是(  )
A.汉高祖
长安
B.汉高祖
洛阳
C.周武王
镐京
D.秦始皇
咸阳
2.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面对这种社会景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  )
A.提倡勤俭节约
B.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C.大力整顿吏治
D.加强中央集权
3.刘邦在政权建立之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原因包括(  )
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面
②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③汉高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统治者
④当时全国还没有实现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列对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士兵还乡务农
B.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C.轻徭薄赋
D.废除了徭役和兵役
5.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西汉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  )
A.以黄老道家思想取代法家思想
B.把封建剥削降到人民可以接受的程度
C.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D.调整赋税制度
6.西汉前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  )
①统治者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
③重视“以德化民”
④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秦朝速亡和“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政府要重视民生,以民为本
8.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①“文景之治”
②开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③西汉建立
④楚汉之争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9.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史实(  )
A.农民张三仅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汉文帝命人仿照秦始皇陵修建陵墓
C.汉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县官王平因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
10.汉景帝在法律上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继续减轻刑罚,对文帝废肉刑改革中一些不当之处做出修正;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对特殊罪犯给予某些照顾。这些措施旨在(  )
A.保障生产和稳定秩序
B.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C.改变文帝的残暴政策
D.减轻农民赋税和徭役
11.据史料记载,楚汉战争时每石米的价格突破了万钱,而汉文帝时谷价多为每石数十钱,甚至出现过“(每石)粟至十余钱”的低价纪录。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大商人对物价的操纵
B.汉初休养生息的成效
C.刘邦抑制豪强的努力
D.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
二、解答题
1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汉朝的繁盛,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带来许多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一样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zī)盛。
——汉文帝
上(汉文帝)常衣绨衣(粗糙的衣服)……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
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
——《汉书?食货志》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是什么?为改变这种境况,材料二中的“上”采取了什么政策?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国措施。这两位皇帝统治时期,西汉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3)综上所述,汉朝的繁盛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带来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2.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面对这种社会景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发展农业生产。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3.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西汉初年已经完成统一,④不正确。
故选:A。
4.据所学知,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汉初的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主要内容有士兵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轻徭薄赋。汉朝没有废除了徭役和兵役,故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描述是D。
故选:D。
5.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西汉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C符合题意。
故选:C。
6.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衰退,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特别是文帝和景帝时期,主张以农为本,减轻赋税,重视“以德化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最终形成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故选:D。
7.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政府要重视民生,以民为本是“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②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因此西汉建立后,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休养生息政策从汉高祖时就开始实行。
③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④楚汉之争发生在秦朝末年。秦朝灭亡后,原来的农民反秦领袖刘邦和项羽为争夺统治权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故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
故选:D。
9.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选项ACD符合史实,选项B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10.根据“继续减轻刑罚,对文帝废肉刑改革中一些不当之处做出修正;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对特殊罪犯给予某些照顾。”可归纳出减轻刑律,汉景帝进一步保障生产和稳定秩序。文帝时许多官吏断狱从轻,持政务在宽厚,不事苛求,因此狱事简省,人民所受的压迫比秦时有显著的减轻。汉景帝在法律上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1.材料“楚汉战争时每石米的价格突破了万钱,汉文帝时谷价多为每石数十钱”体现的是汉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主要和得益于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二、解答题
12.(1)据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一样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可知,当时的社会的境况是经济萧条,一片残破荒凉的景象。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为改变这种境况,材料二中的“上”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2)依据材料三“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zī)盛……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和所学知识概括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国措施有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这两位皇帝统治时期,西汉出现了文景之治治世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时期,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3)综上所述,汉朝的繁盛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带来的启示有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民为本;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执政者励精图治,澄清吏治,国家才会兴盛。(任答两点,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境况:经济萧条,一片残破荒凉的景象。原因: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政策: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局面:“文景之治”。
(3)启示: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民为本;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执政者励精图治,澄清吏治,国家才会兴盛。(任答两点,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