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3 17:1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探究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学习演讲辞反复使用强调词汇和判断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
2.
思维发展与品质:梳理文章思路,理清论说文的内部逻辑关系
3.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中国革命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中国革命“精神”“情怀”和“人格”,传承中国革命文化
4.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体验文章中的豪情和襟怀带给人独特的熏陶,在审美鉴赏中,培养创造性解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朗读开幕词
1949年9月21日晚,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巨幅会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
毛泽东发表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我们一起大声地朗读这篇开幕词,可以从演讲者和聆听者的两个层面体会不同感受。
(毛泽东感情:自信、自强、自豪、睿智,毛泽东的开幕词: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目的明确、引导鼓动,说得到位,极具感染力)
(听者:心情激动、骄傲自豪、豁然开朗、信心百倍、干劲十足)
二、预习展示,朗读课文,学科融合拓展研习
1.初步感受:大声读出来演讲词,字词过关,有所发现,自圆其说,写出三个关键词,有所发现,自圆其说)
2.历史学科融合:历史课代表组织感兴趣的学生一起找历史背景,历史事件,找到文字资料,最好做成ppt。比如两个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时间,干了什么,不同影响,有什么不同。
3.
政治学科融合: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政策。
学习资料:
1.毛泽东(1893.12.26-1976.9.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是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我们学习过他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反对党八股》等,有壮丽浪漫、雄浑豪迈的诗词,有睿智理论、思维缜密的政论文。
2.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于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在重庆召开。会议由国民党政府主持召集。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代表八名、共产党代表七名、中国民主同盟代表九名、中国青年党代表五名以及无党派代表九名。共产党代表是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后由博古代)、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关于“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问题。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五项协议。上述协议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及其奉行的内战政策,基本上符合全国人民的和平民主愿望。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亲密合作、努力斗争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资料来源:360百科)
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
(资料来源:360百科)
4.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由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性质所决定的。人民民主专政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政党制度的核心价值和制度要素,从而形成了与西方政党制度相区别的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适应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政体的要求,是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确立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资料来源:360百科)
5.会议开幕词的写法
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①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会议名称;二是前面加上领导人的姓名;三是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②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③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最后是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三、解析题目,深层含义、表达效果
为什么使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样一个标题?结合第6段理解含义,并说明效果。
1.①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取得了胜利。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的国家、新的政权、新的制定、法令、方针以及美好愿景,人民当家做主。
③中华民族不再是被压迫和剥削的受人侮辱的落伍的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④中国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朋友遍于全世界。
⑤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伟大成就的豪情自信。
四、梳理思路
1.速读课文,标上段落,并概括每一段内容。
1
段:宣布会议开幕。(摘词+加词)
2段:参会人数及代表阶层,点名会议性质。(摘词+理解概括)
3段:政协会议成功的原因,战斗胜利。(摘词)
4
段:第一次失败的政治协商会议的觉悟(摘词)
5
段:会议的职权以及议程。(摘词)
6
段:
会议的重要意义,
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理解概括)
7
段:革命工作未完,需要提高警惕。(摘词)
8段:人民民主专政是保障和武器。(摘词)
9-11
段:国家经济、文化、国防等建设的蓝图。(理解概括)
12
段:表明中国将强大的决心和信心。(理解概括)
13—16
段:直接抒情,赞扬、自豪、喜悦。(理解概括)
2.
小结:
文章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观点
首先宣布会议开幕、介绍性质(1、2),回顾过去运用举例、对比的论证方法介绍背景(3、4成功的原因,失败觉悟);立足当下,会议的职权、议程、意义(5、6);展望未来,要警惕和保障成果,国家蓝图(7-12);最后表达内心情怀(13-16)赞扬、自豪、喜悦。
五、反复体味,语言特色,表现情怀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对文章语言表达特色,圈点勾划批注
1.文中很多句子感情充沛,请找出大声朗读出来,体味情感。

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愤怒惋惜)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骄傲自豪)

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蔑视自信)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敬仰赞美)
2.文中运用很多肯定强调的词语和判断句
①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强调词语,清醒的认识和高度警惕)
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强调词语,涵盖一切情况和规律,强调国民党的不可信,斗争到底的决心)
③这就说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性质判定,掷地有声、不容置疑)
3.修饰语的效果
①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修饰语呈现对比,态度鲜明,胜利气概。)
②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开幕了。(“渴望”一词强调这次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得民心、顺民意的。)
六、现实意义,使命和担当
假如你当时坐在会场,你会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样的担当和使命感?
七、媒体融合:
电视剧《建国大业》,《人间正道是沧桑》
电影《开国大典》《革命者》
八、高考链接训练: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材料一,按照首先提出莱辛的观点诗画并不同质,接着叙述“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引出诗画异质说的背景,然后探讨诗画并不同质的原因,最后补充说明诗画虽不同质但可以互补。②材料二首先提出我国古代也有画诗不同质的类似观点,接着论述莱辛的议论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最后引用中国古代绘画的例子证明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
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变成了传奇的“石头门”;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