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课题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学时:2
课堂笔记
学
习
目
标
1、熟读课文,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学习本篇人物通讯“以言见人”的特点;
3、学习焦裕禄精神品质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
1、学习本篇人物通讯“以言见人”的特点;
2、学习焦裕禄的精神品质。
学习难点
学习焦裕禄精神品质的现实意义。
课前预习(课前用)
【知识链接】
一、作者、作品简介
穆青(1921年3月15日-2003年10月11日),男,1921年出生于河南周口,曾任新华通讯社社长、近代新闻记者。
冯健,解放前夕主要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1949年后调新华社工作。建国后,历任新华通讯社开封分社、江西分社记者,新华社中南总分社、湖北分社记者、编委。撰有通讯《英勇搏斗一百天》、《管得宽》等。
周原(本名乔元庆),新华社高级记者,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周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主办:?新动采访室主任,写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报??(中华告文学,其作品曾多次获奖。
二、写作背景
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1964年12月份,新华社为了摸清河南受灾情况,穆青派记者周原去受灾最重的豫东采风。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原来到兰考县,了解到焦裕禄的事迹,并深为震撼,随后,穆青带着新华社记者周原、冯健等人抵达兰考再次深入县乡基层、群众和干部中采访,掌握了第一手真实材料。在耗时一年又两个多月采访、座谈、写稿、改稿,七易其稿后,1966年2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随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感动全中国!
三、文学常识
人物通讯的特点
人物通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常见的写法有:
①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
②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
③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文思考】(此部分对课文内容进行体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1、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尝试归纳文中所写焦裕禄的具体事迹。
2、文本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预习检测】
一、基础知识(字音,字义等)
盐碱(jiǎn)
鲜血(xuè)
抡着(lūn)
淤塞(yū
sè)
跋涉(bá
shè)
部署(shǔ)
颤抖(chàn)
噙着(qín)
巍然(wēi)
二、文本探究,回答问题(3-5个)
快速浏览课文,明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顺序。
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尝试归纳文中所写焦裕禄的具体事迹
文本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找出各部分焦裕禄典型的语言,体现其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习过程(课堂用)
【预习检测】(A级)
1.音形辨识
盐碱(jiǎn)
鲜血(xuè)
抡着(lūn)
淤塞(yū
sè)
跋涉(bá
shè)
部署(shǔ)
颤抖(chàn)
噙着(qín)
巍然(wēi)
2.词语释义
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不辞劳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白帐子猛雨:雨下得又密又猛,好像天地间挂了白色的帐子。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神情自若:指神情态度十分自然,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
泣不成声: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一、整体感知
(一)初读文本,掌握段落。
1.快速浏览课文,明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顺序。
明确
:小标题以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品质进行分类,整体按照时间线索进行安排。
2.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尝试归纳文中所写焦裕禄的具体事迹
明确:?导语:焦裕禄来到兰考的背景,初到兰考的作为。
第一节:焦裕禄身先士卒,带领县委班子深入-线进行细致地调查研究;
第二节:?兰考县遭遇洪灾,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救灾;
第三节:焦裕禄身患肝癌,但心中只有人民,不顾自身;
第四节:焦裕禄因肝癌住院,即使在病中依旧没有忘记关心兰考县的人民;
第五节:焦裕禄的精神永远流传,带给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3、文本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明确:利用小标题组合的方式,选取焦裕禄书记到达兰考的典型事迹,各节之间不是随意的组合而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它们共同组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县委书记的形象。
第一节: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亲临一线,身先士卒的精神。
第二节:“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心系群众,忘我工作。
第三节:“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热爱群众,无私奉献。
第四节:“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五节:“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肉体虽死,精神永存。
这几个小标题是按照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品质,按照时间为线索进行安排,每一节中都有一个核心的主题,例如第一节“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通过焦裕禄身先士卒下乡调研,表现他忘我工作的品质。每个标题都是焦裕禄品质的一个侧面,而加起来则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焦裕禄。
(二)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7段:介绍了兰考县的“三害”,以及焦裕禄带来的希望。
第二部分8—16段:焦裕禄率领的调查队经历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部分17—27段:焦裕禄处理灾情的具体工作。
第四部分28—36段:焦裕禄忍着病痛开会、工作,最终病情加重离开了工作岗位。
第五部分37—62段:焦裕禄病危、临终前对兰考县的牵挂以及他的离世。
第六部分63—71段:写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悼念以及兰考人民发扬焦裕禄精神,完成了焦裕禄的遗志。
二、研读文章,探究问题(B级)
(一)文本探究
文章是如何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焦裕禄形象的?
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内涝、风沙、盐碱作斗争;
二、同自己的病痛作斗争。
文章正是在十分尖锐的斗争中显示了焦裕禄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革命性格。
(二)品读语段
任务活动:读完文章,哪个地方领你感触最深,为什么?
第15段:送走了风沙滚滚的春天,又送走了暴雨集中的夏季,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5000余里……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明确:这一部分采用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写出了调查队冒着风沙、暴雨进行,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情形,给人以真实的感受;通过具体的数据来介绍焦裕禄带领的调查队所取得的成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两者结合,共同表现了在焦裕禄的带领下,调查队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第19段:他说“我说,你们记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最后一条”
明确:体现了焦裕禄遇事沉着冷静,考虑周到,有条不紊。既有高度的责任担当,也有过硬的智谋策略。
第24段:这一天,焦裕禄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风雪中,他在9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焦裕禄安慰老人说:“如今印把子抓在咱手里,兰考受灾受穷的面貌一定能够改过来。”
明确:通过具体描写这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集中体现了焦裕禄在风雪中关心群众的形象。焦裕禄不占群众一丝一毫的便宜,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对老贫农称“我是您的儿子”,这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发自内心,读来令人感动,体现了焦裕禄在处理群众和党的关系时,把群众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第32段:公社的同志一边汇报情况,一边看着焦裕禄强按着肚子在作笔记。显然,他的肝痛得使手指发抖,钢笔几次从手指间掉了下来。汇报的同志看到这情形,忍住泪,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而他,看起来还是神情自若的样子,说:“说,往下说吧。”
明确: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焦裕禄受病魔折磨的痛苦,也侧面反映出了他的坚强和伟大,刻画出了大无畏的共产党人的形象。
(三)鉴赏本文“以言见人”的特点
任务活动:找出各部分典型的语言,并分析其作用。
导语部分: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片白变成一片青!”
明确:当时是兰考县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他的语言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明确:体现出焦裕禄身先土卒、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这里住的是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
明确:反映焦裕禄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宝贵品质。同时也表明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拥护和爱戴。通过这个故事,深化了文章的情感,突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密切的联系。用典型的事迹更加体现出焦裕禄的心系百姓一心为公的大公无私的精神。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隔了一会儿,焦裕禄从怀里掏出一张自己的照片,颤颤地交给张钦礼,然后说道:“钦礼同志,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向你说了,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伺候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明确:这里体现了焦裕禄心系百姓、心系民生的奉献精神,以及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36万兰考人的心声:“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给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胃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明确:通过百姓的语言,侧面写出了焦裕禄的精神品质的高贵。
(四)内蕴探究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中的“他还活着”有几层含义?
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江灯。愈来有发出耀眼的光芒。焦裕禄同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人们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不断开创新的奇迹。
三、主旨探讨
通过记录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的事迹,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同时,也点出了这种精神的价值及其影响。
四、学习反思
总结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及现实价值
一、服务群众的公仆情怀
习近平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探寻治理“三害”的方法,在顶风冒雪的访贫问苦中,他常对乡亲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你们的儿子。”这看似简单的话,充分反映了焦裕禄“心里装着
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
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奋斗,这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兰考县一直被认为是最穷、最困
难县。严重的自然灾害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出现了坐等救济粮等消极情绪。焦裕禄任职后,没有被已有的困难吓倒,而是实地考察去为人民寻找出路,焦裕禄表示:“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三、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
焦裕禄精神的灵魂就是实事求是。如何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焦裕禄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做事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兰考的基本情况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大风中实地考察,根据风向找到84个风口以建设防风墙;面对严重涝情以实地绘制的地图为准挖出排水渠,使得30多万亩庄稼在暴雨中幸存,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四、知难而进的无畏品质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他没有半点畏惧,反而讲“兰考是重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
。
五、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
“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焦裕禄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作为一名县委书记,他从来没有为自己争取过半点为官的名利,在工作生活中从来不搞特殊,在家庭困难、身体状况欠佳的情况下坚决拒绝接受额外的救济,争取把每一斤粮食、每一分钱都用在其他基层干部和老百姓身上。
现实价值:
树立典型,发挥焦裕禄式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焦裕禄精神所承载的作为一个基层干部应有的精神和品质,使得焦裕禄同志不仅成了县委书记的榜样,更成了全党的榜样。同时,这种榜样的力量也会在普通群众间,起到振奋人心,熏陶教化的作用。提高全民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五、布置作业
谈谈你对“焦裕禄精神”的感受,写一篇500字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