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30 16:4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内容标准】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史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地理位置 。
(3)识读《春秋》和《战国》形势图,提高学
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
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讲述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故事,提
高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收集和讲述成语故事,培养学习历史
的兴趣。
⑵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古代君
王的故事,培养学生宽容忍让、诚信和坚
毅等到优良品质。
二、教材分析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本课讲述的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讲述了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使自己成为春秋是第一位霸主。
“战国七雄”讲述了“合纵”“连横”的斗争策略,各国之间时而合众,时而连横,几经反复,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教学重点:
齐桓公称霸;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时间跨度长,国名多,人物多,头绪杂,学生不易掌握。理解春秋战国各自战争的特点及趋势。
三、学情分析
1.初一的学生对成语故事很感兴趣,有一定的
基础,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
2.本课国名多,人物多,学生不易掌握,教学
中要关注。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是谁在哪一年
建立的?(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屏幕展示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
首先让学生了解 “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
一、春秋五霸
首先提问:春秋五霸是哪五个?(二说)他们为什么会争霸?(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然后让学生根据春秋形势图,掌握具体的地理方位。可以结合今天的地名,如可提问当时我们的家乡所在地处于哪一个诸侯国?
由五霸导入第一位霸主,提问“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归纳,教师稍做整理
1. 东方大国,盛产鱼盐;
2. 管仲改革,国富兵强;
3. “尊王攘夷”,策略正确。
讲到第2点时可提问“管仲为齐国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你知道哪些有关管仲的故事?”(一箭之仇,管鲍之交)
讲到第3点时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尊王攘夷”,为什么要“尊王攘夷”,得出结论是成功的外交政策,是齐桓公争霸的有利条件。
接着提问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葵丘之盟)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晋文公称霸用看图说史的形式,让学生讲述这一段历史,“退避三舍”诚信,实现承诺;避敌锋芒,诱敌深入。
楚庄王主要通过成语故事“一鸣惊人”和“问鼎中原”来讲述。
(过渡)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 ,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
二、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是怎么来得? 多媒体显示战国地图,找出七国的地理位置,都城名称和今地名,齐不是春秋时的姜氏齐国,而是田氏齐国,晋则被韩、赵、魏取代。
然后找出记忆规律: 齐楚秦燕赵韩魏,东南西北后中间。
在七国之间,秦国实力逐步增强。出示一段材料,思考:如果你是当时某一国的谋士,你会为自己的国家献出什么策略?由此引出合纵和连横。用图演示,讲述合众时可提问为什么六国合纵抗秦不能成功?学生可以参考课文内容及材料阅读的内容。
提问“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战争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出现了什么趋势 ”(从春秋争霸到战国兼并,说明出现了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
小结与作业
选一选
1.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2.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
①齐 ②吴 ③楚 ④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新田
临淄
商丘


会稽
洛邑

B
C
E
D
A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填一填







填一填
按照小组顺序,每组说出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各组不能重复。比比哪个组能坚持到最后?(注意范围在春秋战国时期)
老马识途 朝秦暮楚 远交近攻
纵横捭阖 围魏救赵
管鲍之交
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朝秦暮楚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毛遂自荐……
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