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西游记》课时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
1.
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孙猴子善“偷”,偷蟠桃、偷金丹、偷妖怪宝贝……可是他们师徒也有被偷的时候,请举出一例。
(2)红孩儿是如何擒获唐僧的?孙悟空最终是在谁的帮助下降服了红孩儿?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望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花鸨乃鸟中至贱至淫之物,不拘鸾、凤、鹰、鸦都与交群,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蝤踵。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真君赶至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知之,见旗杆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杆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扑地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1)本段节选自《西游记》,作者是:_______________;概括此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
(2)孙悟空神通广大,可在变为土地庙时却因尾巴“不好收拾”,只得竖在后面作一旗杆。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西游记》生动地塑造了取经路上师徒四人的典型形象,其中你最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为什么喜欢(至少答出三点原因)。
?
名著阅读
(1)班级开展名著《西游记》读书交流活动,就“怎样阅读《西游记》原著”这一问题,大家观点不一。有人建议从西游记中“品读诗意语言,感悟人生哲理”,有人建议“精读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请仿照前面的形式,写出一条你的阅读建议。要求:不能和前面内容雷同,字数大致相同:____________。
(1)阅读选段,填空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此段是《西游记》第
27回节选,该节讲述了________的故事,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唐僧具有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成功,径回东土,五圣成真。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写出两条你认为取经成功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不能言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ㄕ,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1)上文出自经典名著《西游记》,作者是明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选文涉及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
(2)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几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在这四个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结合《西游记》的内容情节(),说说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西游记》第一回共五千五百字左右,而对联(含回目)就有近九十副。其中有一副上联是:“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请将下列打乱顺序的词语组合成下联,写在横线上。
上联:“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一壑??万节??含烟??色苍苍??修篁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行者却弄神通,摇身一变,变得就如那女子一般,独自个坐在房里等那妖精。不多时,一阵风来,真个是走石飞砂……那阵狂风过处,只见半空里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第18回)
②……三藏净了手焚香,望南礼拜道:“多蒙菩萨圣恩!”那几个老儿也一齐添香礼拜。拜罢,三藏上厅高坐,教:“悟空放了他绳。”行者才把身抖了一抖,收上身来,其缚自解。那怪从新礼拜三藏,愿随西去。又与行者拜了,以先进者为兄,遂称行者为师兄。三藏道:“既从吾善果,要做徒弟,我与你起个法名,早晚好呼唤。”……(第19回)
③却说那三人穿林入里,只见那呆子绷在树上,声声叫喊,痛苦难禁。行者上前笑道:“好女婿呀!这早晚还不起来谢亲,又不到师父处报喜,还在这里卖解儿耍子哩!咄!你娘呢?你老婆呢?好个绷巴吊拷的女婿呀!”那呆子见他来抢白着羞,咬着牙,忍着疼,不敢叫喊。沙僧见了老大不忍,放下行李,上前解了绳索救下。呆子对他们只是磕头礼拜,其实羞耻难当。(第24回)
④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意。”(第31回)
⑤……行者道:“不是怪你来迟,这
A
十分无礼!我向罗刹处弄得扇子来,却被这厮变作你的模样,口称迎我,我一时欢悦,转把扇子递在他手,他却现了本象,与老孙在此比并,所以误了大事也。”八戒闻言大怒。举钉耙,当面骂道:“我把你这血皮胀的遭瘟!你怎敢变作你祖宗的模样,骗我师兄,使我兄弟不睦!”你看他没头没脸的使钉耙乱筑。那
A,一则是与行者斗了一日,力倦神疲;二则是见八戒的钉耙凶猛,遮架不住,败阵就走...…(第61回)
(1)第①选段中“女子”是________________,第②选段中三藏新收的徒弟“法名”叫__________________,第⑤选段中被八戒大骂并“使钉耙乱筑”的妖怪
A
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选段中写到“只见那呆子绷在树上......”,请联系上文概括其中原委。
(3)结合第④选段说说八戒是用什么法请回孙悟空的?请从“整本书的角度”概括八戒的人物形象特点。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那呆子拉着马,有草处且不教吃草,哒哒嗤嗤的,赶着马,转到后门首去。只见那妇人,带了三个女子,在后门外闲立着,看菊花儿耍子。他娘女们看见八戒来时,三个女儿闪将进去,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那妇人道:“你师父忒弄精细。在我家招了女婿,却不强似做挂搭僧,往西跄路?”八戒笑道:“他们是奉了唐王的旨意,不敢有违君命,不肯干这件事。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那妇人道:“我也不嫌,只是家下无个家长,招一个倒也罢了;但恐小女儿有些儿嫌丑。”八戒道:“娘,你上复令爱,不要这等拣汉。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有几句口号儿。”妇人道:“你怎的说么?”八戒道:“我——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
那妇人道:“既然干得家事,你再去与你师父商量商量看,不尴尬,便招你罢。”八戒道:“不用商量!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于我。”妇人道:“也罢,也罢,等我与小女说。”看他闪进去,扑的掩上后门。八戒也不放马,将马拉向前来。怎知孙大圣已一一尽知,他转翅飞来,现了本相,先见唐僧道:“师父,悟能牵马来了。”长老道:“马若不牵,恐怕撒欢走了。”行者笑将起来,把那妇人与八戒说的勾当,从头说了一遍。三藏也似信不信的。
少时间,见呆子拉将马来拴下。长老道:“你马放了?”八戒道:“无甚好草,没处放马。”行者道:“没处放马,可有处牵马么?”呆子闻得此言,情知走了消息,也就垂头扭颈,努嘴皱眉,半晌不言。又听得呀的一声,腰门开了,有两对红灯,一副提壶,香云霭霭,环珮叮叮,那妇人带着三个女儿,走将出来,叫真真、爱爱、怜怜,拜见那取经的人物。那女子排立厅中,朝上礼拜。果然也生得标致,但见他:
一个个蛾眉横翠,粉面生春。妖娆倾国色,窈窕动人心。花钿显现多娇态,绣带飘飘迥绝尘。半含笑处樱桃绽,缓步行时兰麝喷。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遍体幽香,娇滴滴有花金缕细。说甚么楚娃美貌,西子娇容?真个是九天仙女从天降,月里嫦娥出广寒!
那三藏合掌低头,孙大圣佯佯不睬,这沙僧转背回身。你看那猪八戒,眼不转睛,淫心紊乱,色胆纵横,扭捏出悄语,低声道:“有劳仙子下降。娘,请姐姐们去耶。”那三个女子,转入屏风,将一对纱灯留下。妇人道:“四位长老,可肯留心,着那个配我小女么?”悟净道:“我们已商议了,着那个姓猪的招赘门下。”八戒道:“兄弟,不要栽我,还从众计较。”行者道:“还计较甚么?你已是在后门首说合的停停当当,‘娘’都叫了,又有甚么计较?师父做个男亲家,这婆儿做个女亲家,等老孙做个保亲,沙僧做个媒人。也不必看通书,今朝是个天恩上吉日,你来拜了师父,进去做了女婿罢。”八戒道:“弄不成!弄不成!那里好干这个勾当!”
行者道:“呆子,不要者嚣。你那口里‘娘’也不知叫了多少,又是甚么弄不成。快快的应成,带携我们吃些喜酒,也是好处。”他一只手揪着八戒,一只手扯住妇人道:“亲家母,带你女婿进去。”那呆子脚儿趄趄的,要往那里走。那妇人即唤童子:“展抹桌椅,铺排晚斋,管待三位亲家。我领姑夫房里去也。”一壁厢又吩咐庖丁排筵设宴,明晨会亲。那几个童子,又领命讫。他三众吃了斋,急急铺铺,都在客座里安歇不题。
(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1)文段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四位菩萨(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化身母女,假意要招他们为女婿。其中________不为所动,________识破真相,________一心跟随师傅,________却动了凡心。
(2)猪八戒费尽心思要入赘为婿,结果怎样?
(3)你是怎样看待猪八戒这个形象的?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
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正看处,有人报:“又一个爷爷来了。”众鬼判急急观看,无不惊心。真君却道:“有个什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众鬼判道:“不曾见什么大圣,只有一个爷爷在里面查点哩。”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
(二)
那呆子急纵云头,上山拦住,厉声高叫道:“真君,且慢车驾。有齐天大圣请见哩。”那爷爷见说,即传令,就停住六兄弟,与八戒相见毕。问:“齐天大圣何在?”八戒道:“现在山下听呼唤。”二郎道:“兄弟们,快去请来。”六兄弟乃是康、张、姚、李、郭、直,各各出营叫道:“孙悟空哥哥,大哥有请。”行者上前,对众作礼,遂同上山。二郎爷爷迎见,携手相搀,一同相见道:“大圣,你去脱大难,受戒沙门,刻日功完,高登莲座,可贺!可贺!”行者道:“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虽然脱难西行,未知功行何如。今因路遇祭赛国,搭救僧灾,在此擒妖索宝。偶见兄长车驾,大胆请留一助。未审兄长自何而来,肯见爱否。”二郎笑道:“我因闲暇无事,同众兄弟采猎而回。幸蒙大圣不弃留会,足感故旧之情。若命挟力降妖,敢不如命;却不知此地是何怪贼?”六圣道:“大哥忘了?此间是乱石山,山下乃碧波潭,万圣之龙宫也。”二郎惊讶道:“万圣老龙却不生事,怎么敢偷塔宝?”
(1)请概括选文(二)悟空之所以让八戒去请二郎神的前因后果?
(2)请简析选文(一)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结合选文(二)情节,说说悟空的个性产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原著说说他个性变化的原因。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A】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精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八戒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猪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精。那妖精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好火——
炎炎烈烈盈空燎,赫赫威威遍地红。却似火轮飞上下,犹如炭屑舞西东。这火不是燧人钻木,又不是老子炮丹。非天火,非野火,乃是妖魔修炼成真三昧火。
【B】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1)“裙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请简述缘由。
(2)请结合选文及原著概括文段【A】中“妖精”的性格特征。
(3)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题目。
那人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杆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
上文中的“那人”是_______________,“真君”是_______________;“那人”与“真君”打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0.
名著阅读。
《西游记》目录摘选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二回?
唐王秉诚修大会?
?
观音显圣化金蝉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
高老庄大圣降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
木叉奉法收悟净
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检索摘选的目录,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
五行山收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沙河收沙悟净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西游记》选段
土地即与七仙女同进蟠桃园,寻至花亭不见大圣,只有衣冠在亭,不知何往,四下里都没寻处。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个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旁有仙使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
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下摘桃。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向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望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大圣息怒。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适至此间,先见了本园土地等神,寻大圣不见。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故先在此摘桃。万望恕罪。”
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大圣笑道:“可请我么?”仙女道:“不曾听得说。”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仙女道:“此是上会旧规,今会不知如何。”大圣道:“此言也是,难怪汝等。你且立下,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看可请老孙不请。”
好大圣,捻着诀,念声咒语,对众仙女道:“住,住,住……”这原来是个定身法,把那七衣仙女,一个个瞾瞾睁睁,白着眼,都站在桃树之下。大圣纵朵祥云,跳出园内,竟奔瑶池路上而去。
(1)《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全书充满丰富奇特的想象。细读选段再列举出一处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
情节一:_______________
情节二:大圣可以用定身法把仙女们定在原地不动。
(2)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先生分别以一个字来概括经典名著的精神实质,《三国演义》概括为“忠”,《水浒传》概括为“义”,《红楼梦》概括为“情”。请你也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语来概括《西游记》,并简述理由。
?
12.
阅读下面的《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却说那人用手搀着行者道:“我也知道你的本事,我也闻得你的英名,只是你今番越理欺心,纵有腾挪,脱不得我手。我就和你讲到西天,见了你那佛祖,也少不得还我人参果树。你莫弄神通!”行者笑道:“你这先生,好小家子样!若要树活,有甚疑难!早说这话,可不省了一场争竞?”
那人道:“不争竞,我肯善自饶你?”行者道:“你解了我师父,我还你一颗活树如何?”
那人道:“你若有此神通,医得树活,我与你八拜为交,结为兄弟。”行者道:“不打紧,放了他们,老孙管教还你活树。”
那人谅他走不脱,即命解放了三藏、八戒、沙僧。
(1)下列有关《西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小说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B.《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界三军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山为妖,后经太白金星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
C.《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酷爱自由、敢于反抗、充满斗争精神,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
D.《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取经师徒,还是各路妖魔人物,都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2)选段中的那人是《西游记》中的哪一位人物?孙行者后来怎么救活了人参果树?
(3)《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
13.
名著阅读。
(1)余秋雨评价《西游记》时,把师徒四人的性格概括为“皮猴”“憨猪”“严师”“忠僧”。其中“皮猴”的“皮”是顽皮之意,孙悟空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之前表现尤其明显,请列举两个相关情节。
(2)唐僧认为“劝善”就是“惩恶”,孙悟空认同这样的看法吗?结合《西游记》中具体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
14.
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降妖除魔去西天取经。请将下列事件①平顶山逢魔、大战金角大王、银角大王②大战黄袍怪、救出宝象国公主③大战红孩儿④乌鸡国救主。请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①④③②
(2)《西游记》里的那只石猴,除了法名“孙悟空”外,还有下列称呼①美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请从中选择一个,依据原著简述与该称呼的由来相应的故事情节。
?
15.
名著阅读。
修行是一种成长。《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修行路上遇到了众多山。请从下面选项中,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说说它对孙悟空成长的意义。
①舒适——花果山??
②磨练——五行山??
③坚持——火焰山
参考答案
1.
(1)示例一:观音院,老和尚为谋取唐僧的袈裟,设计要烧死唐僧师徒,孙悟空用计反烧了寺庙。不料想,火光引来了黑风山的黑熊精,趁乱偷走了唐僧的袈裟。
示例二:天竺国,悟空、八戒、沙僧收玉华王的三个儿子为徒,并把各自的兵器交于王府工匠,要他们照着样子各打造一件给徒弟用。谁想引来附近黄狮怪,偷走了他们的兵器。
(2)红孩儿扮成小孩,装作是被强盗绑在树上,骗得唐僧将其救下。趁孙悟空驮着他的时候,红孩儿用“重身法”压住孙悟空,自己刮了阵旋风,把唐僧卷走。孙悟空最终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降伏了红孩儿。
2.
(1)吴承恩,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或:孙悟空大战二郎神;大战二郎神)
(2)①因为长尾巴是猴的特点,让悟空露出尾巴,意在突出悟空的“猴性”,显得真实而有情趣。
②“露出”尾巴是故意让悟空暴露自己,以便让真君识破,为后文埋下伏笔,使情节曲折变化,引人入胜。
(3)【示例一】我最喜欢孙悟空。原因:①从他大闹天宫可看出他无所畏惧、敢于反抗;②从他力克群妖,可看出他勇敢机智、本领高强;③从他被唐僧赶走却依然念着师父,可见他重情重义。
【示例二】我喜欢猪八戒。原因:①他善良憨厚、忠心耿耿,是取经途中的重要人物;②他战斗勇猛,对敌斗争从不屈服,是孙悟空斩妖除魔不可缺少的助手;③他机智聪明,用激将法把孙悟空从花果山中请出来,搭救师父。
3.
跳读奇幻情节,把握故事脉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打白骨精),示例:唐僧不辨妖魔,不辨是非,耳根子软(立场不坚定),无主见,无原则的仁慈等。,要有信仰、有理想;意志坚定,不畏艰难;领头人品质优良;自身要有过硬的本领;有高人指导和帮助。
4.
吴承恩
三打白骨精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弟子金蝉子投胎。他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前往西天取经。他善良仁慈,却常不能明辨是非;虽然满怀理想主义,却显得有些迂腐。但他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不言放弃,在徒弟们的帮助下,他从西天取得真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花果山灵石孕育而成,拜须菩提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和筋斗云,武器是金箍棒。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五百年后他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三番两
次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最终师徒四人历经艰辛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孙悟空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疾恶如仇,是机智与勇敢的化身,被加封斗战胜佛。猪八戒: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错投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后被孙悟空降伏,随唐僧西天取经。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它虽好吃懒惰,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虽然自私自利,但能顾全大局;虽憨厚率直却粗中有细。最后猪八戒修得正果,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又名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了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他勤劳稳重,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取得真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
5.
(1)高小姐(高翠兰),猪悟能,牛魔王
(2)为了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四位菩萨化身母女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八戒却动了凡心被菩萨绷在树上。(或写:骊山老母与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意在试探师徒四人是否坚固禅心,唯有八戒禅心不坚被捆。)
(3)激将法。
猪八戒性格憨厚、忠心耿耿、有时也会随机应变,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但同时还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难分敌我等。
6.
(1)唐僧,悟空,沙僧,八戒
(2)结果八戒没有得逞,被“娘几个”戏弄一番,网住吊在大树上,还是被师兄救了下来。
(3)示例:①我认为八戒十分可恶。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的毛病实在多。
②我认为八戒十分可爱。虽然本事比悟空差,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他憨厚老实,有力气,忠勇和善良,能知错改错,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也算个英雄。
7.
(1)悟空与八戒为追回九头虫盗走的舍利子,与九头虫相斗不敌,请二郎相助。后来众神合力打败九头虫,追回舍利子。
(2)语言描写,写出了悟空被二郎识破后依然挑衅二郎要占了他的庙宇,表现了悟空桀骜不驯、骄傲自大的个性特点。
(3)选文(二)中,悟空不提二郎曾经降服他的事情,向众神行礼,并感恩他们的帮助,可见他的性格变得谦逊有礼、仁慈大度。
悟空个性变化的原因:①深受唐僧仁慈佛心的教化;②紧箍咒对其冲动言行的惩罚与约束;③被师兄弟相助共克患难的情谊所感染;④取经路上重重磨难的磨砺;⑤誓要取得真经拯救人间的信念使他有了人生的价值。
8.
(1)“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
缘由:因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
(2)①从红孩儿用三昧真火打败孙悟空,红孩儿用三昧真火打败孙悟空及四海龙王,红孩儿假变观音菩萨诱擒猪八戒,红孩儿识破假变牛魔王的孙悟空等事件,可看出他聪明狡黠、狂妄任性、胆大心细。
②从红孩儿被观音菩萨用计擒获收为善财童子,可看出他野性难驯。
(3)示例一:唐僧最富有人情味。因为他有菩萨心肠,富于同情心,路遇白骨精时,因不忍孙悟空滥杀无辜而逼走孙悟空,虽好坏不分,显得软弱,但也凸显其富有人情味。
示例二:唐僧最富有人情味。当他惩戒孙悟空,对着孙悟空念紧箍咒时,不时因孙悟空的求饶,而不忍心往下念。
示例三:孙悟空最富有人情味。孙悟空因打死白骨精而遭唐僧驱赶,走前那声声“师父”,体现了他的人情味。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显露无疑。
示例四:猪八戒最富有人情味。在高老庄时,耕田耙地,收割田禾,表现得很勤快。取经路上,与孙悟空协力合作,虽不时偷懒,有时立场不坚定,但仍是孙悟空最得力的助手。
示例五:沙僧最富有人情味。沙僧被唐僧收服后负责挑担,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9.
孙悟空,二郎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降服不了他,于是玉皇大帝派二郎神来捉拿孙悟空
10.
鹰愁涧收白龙马,高老庄收猪八戒
11.
(1)示例:①大圣竟可以从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就变成碗来粗细;
②大圣竟然可以变做二寸长的小人,在那浓叶之下睡着了。
(2)示例:①诚。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始终不改初心,用诚心求取真经,最终感化天地,功德圆满。
②专。为了求取真经,师徒四人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用心专一,毫不动摇。
③恒。为了求取真经,他们坚持不懈,以一颗恒心感天动地。
④勇。师徒四人敢做常人不敢为之事,勇敢面对妖魔鬼怪,具有大无畏精神。
⑤合作。西天取经之路充满险恶,但唐僧师徒最终能取得真经,功德圆满,靠的是四人团结合作,齐心协力。
12.
(1)B
(2)镇元大仙(或镇元子);孙行者请来观音菩萨,菩萨用净瓶底的“甘露水”救活人参果树。
(3)孙悟空:(1)动物性:长得一副猴相,雷公嘴、毛脸,具有猴子机敏乖巧、好动的习性;(2)神的本领(神性):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神奇本领;(3)人的特点(人性):心高气傲,容易冲动,爱捉弄人,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
猪八戒:(1)动物性:猪八戒嘴脸和猪相似,有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等特点;(2)神的本领(神性):天蓬元帅出身,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3)人的特点(人性):爱要小聪明,爱在师父面前进孙悟空的谗言、动不动就喊“散伙”等。
13.
(1)示例:①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②游地府撕碎阎王爷的“生死簿”;③大闹天宫,高喊玉帝为“玉帝老儿”;④回归花果山,高挂的旗号是“齐天大圣”。
(2)示例:孙悟空不认同这样的看法。孙悟空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他认为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也是为民除害。他明白妖怪本性的丑恶,始终秉持“除恶务尽”的观点,面对妖怪绝不心慈手软。在“三打白骨精中”,面对白骨精几次三番
的变化,他都能够用火眼金睛识破妖怪的本质。即使唐僧受到妖怪的离间把他赶走,他也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将白骨精打死
14.
(1)A
(2)示例一石猴勇敢跳入瀑布中探洞,并引群猴入水帘洞,被拥戴为美猴王。
示例二悟空向龙王借得“金箍棒”和披挂,在地府将所有猴属从生死簿上一笔勾销,龙王和冥司秦广王向玉帝告发,玉帝派人把他骗到天庭,封给他一个牧马的小官“弼马温”。
示例三悟空得知“弼马温”只是一个看马的小官后,知道自己上当受骗,心头火起,打出天门,回到花果山并竖起了“齐天大圣”的大旗。
15.
示例:①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诞生地,他通过勇闯水帘洞成为美猴王,生活舒适,自由自在。但是,有一天他心生无常之虑,于是出海拜师学艺,终于在著提祖师的教导下学会了长生之道、筋斗云和七十二变。成长意义:下定决心离开舒适的圈子,才能摆
脱束缚,实现人生的飞跃。
②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余年,被压山下虽然剥夺了孙悟空的自由,但是也磨练了他的心性,让他反思自己的错误,在观世音菩萨提出让他入佛门修行的时候他欣然同意。成长意义:失去自由之时正是磨练心性反思自我之刻!磨练,可以使人更加沉稳自律。
③路阻火焰山,孙悟空想尽办法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虽然前两次借扇都失败了,但这并没有阻挡孙悟空的步伐,他又在猪八戒、托塔李天王、哪吒太子及佛兵天将的帮助下战胜牛魔王,终于借来芭蕉扇,灭了火焰山之火。成长意义:面对困难,坚持不
懈,方法一定比困难多。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