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毛泽东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1课
1、品读文本,理清层次结构,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了解开幕词的一般结构及基本写法。
3、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
毛泽东也是诗人、书法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写作背景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文学常识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
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
不论召开什么重要会议,或开展什么重要活动,按照惯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致开幕词,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幕词
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①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
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
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
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开幕词的格式
②称谓的写法:
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③正文的写法
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最后是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开幕词的格式
字词检测
1.读准字音
渴望(
)
勉强(
)
残酷(
)
妥协(
)
侮辱(
)
松懈(
)
阴谋(
)
警惕(
)
kě
wǔ
miǎn
xiè
kù
móu
tuǒ
tì
2.写对字形
(3)挣zhá(扎)
zhá(札)记
(4)警tì(惕)
赏cì(赐)
(1)sī(撕)毁
sī(厮)打
(2)huī(恢)复
huī(灰)心
解释词语
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不屈不挠:
永垂不朽:
繁荣昌盛:
情景导入
同学们,请根据你以前阅读的书籍或文章,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近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心酸屈辱、丧权辱国、内忧外患)可是,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光荣的岁月,去感悟那段岁月的荣光。
整体探究
速读文章,把握整体结构
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会议开幕。
第二部分(第2段)
第三部分(第3—6段)
第一部分(第1段)
介绍会议性质。
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四部分(第7—12段)
第五部分(第13—16段)
指出“站起来”的中国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保障胜利果实和加快建设的方法及作用,并表明必然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结束语,用充满感情的四句话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赞扬,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和自强,以及对本次会议必将圆满成功的喜悦。
整体探究
速读文章,把握整体结构
思考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论述了哪些具体内容?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1、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中心,阐述了三方面内容:
一是回顾过去,回顾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尤其是近三年多的解放战争历程,阐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必然性;
二是立足当下,正式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对国家发展大计作出规划,阐述了“站起来”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是展望未来,描绘出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阐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后的美好前景。
2、关联: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因,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果;第二部分又是第三部分的基础和前提。
文本探究
1、继续努力,防止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破坏和捣乱活动
2、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斗争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3、做好经济建设
4、做好文化建设
5、做好国防建设
毛泽东在讲话中认为新中国建设当前还面临那些迫切任务?
文本探究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震撼历史的宣言,既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也道出了中国广大民众自1840年以来就郁积已久的心声。
②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之后其他西方列强也接踵而至,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逼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陷人水深火热之中。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一直到五四运动,为了反对侵略和奴役,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斗争。终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了自己的主权。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思考:结合历史背景,探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并分析文章以此为题的表达效果。
文本探究
③这一宣告,既鼓舞和激励着全体与会者,也震惊着全人类;这一宣告,既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此进人一个新的时代。
④文章以此为题,既照应了文章的线索脉络,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人民胜利的喜悦,激动人心,振聋发聩!
思考:结合历史背景,探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并分析文章以此为题的表达效果。
文本探究
1、清晰的民族认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毛泽东主席的高瞻远瞩?
文本探究
2、清醒的历史观、人民观。
人民是取得一切胜利的重要保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文章中,毛泽东讲的最多的是“人民”二字。“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毛泽东主席的高瞻远瞩?
文本探究
3、长远的大局观、发展观。
文化建设是新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因为在旧中国,人民受教育机会较少,文化程度偏低,这就给未来新中国各方面建设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开展起来,而且是愈快愈好。
同时,文化建设搞好了,也可以大力提升人民的文明水平,“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毛泽东主席的高瞻远瞩?
文本探究
4、冷静客观的时局观。
坚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方针。未来的新中国,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保卫业已取得的政权,保卫人民取得的胜利果实。过去,我们依靠人民军队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今天,我们仍然依靠人民军队保卫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毛泽东主席的高瞻远瞩?
文本探究
再读全文,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提升民族自豪感。
课后作业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