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项综合全练(二)人体的呼吸

文档属性

名称 【五三】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项综合全练(二)人体的呼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13 17:32:44

文档简介

【五三】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项综合全练(二)人体的呼吸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肺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 B.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
C.肺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体育锻炼能增加肺泡的数目
【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这些特点利于进行气体交换。体育锻炼能增加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目,而不是增加了肺泡的数目,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2.(2018七下·南江期末)哮喘病人的肺长期处于膨胀状态,使呼吸不畅通,最先影响的是(  )
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间的气体交换
【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平静呼吸时,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因此,哮喘病人的肺长期处于膨胀状态,最先影响的是肺内气压,肺内气压直接影响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运动及其原理:
类别
肋间肌
和膈肌 胸廓 膈顶 肺
肺内气压
气体进出肺泡 气体变化
吸气 收缩 扩大 下降 扩张 下降
外界气体被吸入肺泡 含氧较多
呼气 舒张 缩小 回升 缩小 上升
肺泡内的气体被呼出体外 含二氧化碳较多
3.(2020·郴州)人在呼吸时,胸廓扩大导致吸气、缩小导致呼气。下列哪种组合表示肺处于吸气状态(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流出,形成呼气运动。
观察图示可知:甲图和丁图,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膈顶下降,胸廓扩大,应该是吸气。
乙图和丙图,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膈顶上升,胸廓缩小,应该是呼气。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4.(2019·德州)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既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动脉内流得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氧气很少。在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内是从外界吸入的空气,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就会自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直到平衡,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是增多,直至平衡,不能无限增多;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直至平衡,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逐渐减少的,直至平衡的。根据上述,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血液中的氧气不可能全部扩散到组织细胞,因此血液中氧气不能为0,也不能无限增多;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选项D曲线体现气体扩散后,达到平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示如下:
5.小明分别做了用玻璃管和用吸耳球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的实验,如图所示,变浑浊的是哪一组?使澄清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气体是哪种气体(  )
A.甲 氧气 B.乙 水蒸气
C.甲 二氧化碳 D.乙 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能使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用此特性可以鉴别二氧化碳气体;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因此乙组的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减少的氧气,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6.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为产前死亡的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一块,投入水中,如果肺下沉即为产前死婴,因为(  )
A.肺泡内充满了痰液 B.肺泡被血块堵塞
C.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态 D.婴儿肺的质量大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产前死的婴儿肺内未充气体,呈实体状态,所以会下沉,而一旦吸气后,肺会膨胀,放入水中会上浮。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共四个过程。
7.如图曲线甲和曲线乙是一个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甲表示该人在此状态下每分钟呼吸约18次
B.曲线乙表示该人处在运动状态
C.曲线甲的呼吸深度小于曲线乙
D.人处于曲线乙状态时,气体交换率较低
【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从曲线甲可以看出 ,此人10秒内呼吸了3次,1分钟为60秒,故此人每分钟呼吸约18次,A不符合题意。
BC、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甲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曲线乙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剧烈运动时的呼吸状况,因此曲线甲的呼吸深度小于曲线乙,B、C不符合题意。
D、曲线乙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气体交换效率较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8.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会发出的奇怪声响。下列不符合打嗝时状态的是(  )
A.胸廓容积扩大 B.肺收缩
C.膈肌收缩 D.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 主地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吸气时,肋间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端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故答案为:B
【分析】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二、非选择题
9.图中是呼吸系统及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是人的呼吸系统,包括肺和呼吸道,呼吸道由图中   (用图中的序号填写)组成。吃饭时不能说话,是因为[   ]   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如果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   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就有可能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2)图乙中可以看出人体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了   ,其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进行   。空气中的   透过   和毛细血管壁进人血液。
(3)图丙中曲线BC段表示   ,其 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状态,此时肺内气压的值   外界气压。
【答案】(1)1、2、3、4、6;2;咽;会厌软骨
(2)肺泡;气体交换;氧气;肺泡壁
(3)呼气;舒张;高于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呼吸道由 1鼻、2咽、3喉、4气管、6支气管组成,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使空气进入前面的气管;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食物进人后面的食道。若吃饭时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有可能进入气管.引发剧烈咳嗽。
(2)吸入的气体,会顺着支气管到达其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吸气时氧气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人血液。
(3)图丙中曲线BC段(B、C两点除外)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因此表示呼气,这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缩小。
【分析】(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1 / 1【五三】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项综合全练(二)人体的呼吸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肺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 B.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
C.肺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体育锻炼能增加肺泡的数目
2.(2018七下·南江期末)哮喘病人的肺长期处于膨胀状态,使呼吸不畅通,最先影响的是(  )
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间的气体交换
3.(2020·郴州)人在呼吸时,胸廓扩大导致吸气、缩小导致呼气。下列哪种组合表示肺处于吸气状态(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4.(2019·德州)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5.小明分别做了用玻璃管和用吸耳球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的实验,如图所示,变浑浊的是哪一组?使澄清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气体是哪种气体(  )
A.甲 氧气 B.乙 水蒸气
C.甲 二氧化碳 D.乙 二氧化碳
6.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为产前死亡的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一块,投入水中,如果肺下沉即为产前死婴,因为(  )
A.肺泡内充满了痰液 B.肺泡被血块堵塞
C.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态 D.婴儿肺的质量大
7.如图曲线甲和曲线乙是一个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甲表示该人在此状态下每分钟呼吸约18次
B.曲线乙表示该人处在运动状态
C.曲线甲的呼吸深度小于曲线乙
D.人处于曲线乙状态时,气体交换率较低
8.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会发出的奇怪声响。下列不符合打嗝时状态的是(  )
A.胸廓容积扩大 B.肺收缩
C.膈肌收缩 D.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二、非选择题
9.图中是呼吸系统及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是人的呼吸系统,包括肺和呼吸道,呼吸道由图中   (用图中的序号填写)组成。吃饭时不能说话,是因为[   ]   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如果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   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就有可能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2)图乙中可以看出人体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了   ,其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进行   。空气中的   透过   和毛细血管壁进人血液。
(3)图丙中曲线BC段表示   ,其 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状态,此时肺内气压的值   外界气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这些特点利于进行气体交换。体育锻炼能增加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目,而不是增加了肺泡的数目,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2.【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平静呼吸时,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因此,哮喘病人的肺长期处于膨胀状态,最先影响的是肺内气压,肺内气压直接影响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运动及其原理:
类别
肋间肌
和膈肌 胸廓 膈顶 肺
肺内气压
气体进出肺泡 气体变化
吸气 收缩 扩大 下降 扩张 下降
外界气体被吸入肺泡 含氧较多
呼气 舒张 缩小 回升 缩小 上升
肺泡内的气体被呼出体外 含二氧化碳较多
3.【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流出,形成呼气运动。
观察图示可知:甲图和丁图,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膈顶下降,胸廓扩大,应该是吸气。
乙图和丙图,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膈顶上升,胸廓缩小,应该是呼气。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4.【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既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动脉内流得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氧气很少。在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内是从外界吸入的空气,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就会自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直到平衡,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是增多,直至平衡,不能无限增多;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直至平衡,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逐渐减少的,直至平衡的。根据上述,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血液中的氧气不可能全部扩散到组织细胞,因此血液中氧气不能为0,也不能无限增多;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选项D曲线体现气体扩散后,达到平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示如下:
5.【答案】D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能使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用此特性可以鉴别二氧化碳气体;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因此乙组的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减少的氧气,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6.【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产前死的婴儿肺内未充气体,呈实体状态,所以会下沉,而一旦吸气后,肺会膨胀,放入水中会上浮。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共四个过程。
7.【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从曲线甲可以看出 ,此人10秒内呼吸了3次,1分钟为60秒,故此人每分钟呼吸约18次,A不符合题意。
BC、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甲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曲线乙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剧烈运动时的呼吸状况,因此曲线甲的呼吸深度小于曲线乙,B、C不符合题意。
D、曲线乙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气体交换效率较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8.【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 主地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吸气时,肋间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端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故答案为:B
【分析】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9.【答案】(1)1、2、3、4、6;2;咽;会厌软骨
(2)肺泡;气体交换;氧气;肺泡壁
(3)呼气;舒张;高于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呼吸道由 1鼻、2咽、3喉、4气管、6支气管组成,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使空气进入前面的气管;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食物进人后面的食道。若吃饭时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有可能进入气管.引发剧烈咳嗽。
(2)吸入的气体,会顺着支气管到达其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吸气时氧气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人血液。
(3)图丙中曲线BC段(B、C两点除外)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因此表示呼气,这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缩小。
【分析】(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