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科学测量
课题2
浙教版
七年级上
第1章
科学入门
第4节
第4课时 学生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体积和温度
下列仪器有“0”刻度线的是( )
A.体温计
B.量筒
C.刻度尺
D.量杯
C
1
下列工具中可以测量一片形状不规则叶片的表面积的是( )
A.量筒和水
B.细线和刻度尺
C.细线和方格纸
D.方格纸和刻度尺
2
D
在长度测量中,估计值一般是指( )
A.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B.毫米
C.测量工具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D.毫米的下一位
3
C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方法不正确会造成误差
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除误差
C.误差是错误测量值与正确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D.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除
D
4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较好的方法是( )
A.用直尺直接测量
B.用准确度较高的刻度尺去测量
C.用弹性不大的棉线与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棉线的长度
D.不能测量
C
5
现有量筒、水和刻度尺,要想比较精确地测量1枚1元硬币的体积,那么应选用的方法是( )
A.用刻度尺测出1元硬币的直径和厚度,再用圆柱体体积公式计算
B.将15枚1元硬币投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15枚1元硬币的总体积,然后除以15,得出1枚1元硬币的体积
C.将1枚1元硬币投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观察量筒液面的变化
D.以上方法都不行
6
B
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D
7
用“小方格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不占有整个小方格就不算入该物体的面积
B.只要占有小方格就应算入该物体的面积
C.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叶片的真实面积
D.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
D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B.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C.学生用的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厘米,因此无法用它来测量长度约为50厘米的课桌的宽度
D.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
D
9
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课堂记录,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
A.小明:用皮尺测量球场的宽度,记录数据是25.36米,这个皮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分米
B.小红:用刻度尺测得科学书的宽是16.80厘米,准确值是0.168米
C.小洁:下列是几个物理量的国际制主单位——长度:米;体积:米3;温度:摄氏度
D.小王:衢州市区2003年冬天最低气温是-6
℃,读作零下六摄氏度或负六摄氏度
C
10
小明在使用量筒时发现,有的液体在量筒中液面向下凹,有的液体在量筒中液面向上凸。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物理问题( )
A.容器中的液面为什么有时下凹、有时上凸?
B.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哪些因素有关?
C.量筒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种类和量筒的材料有何关系?
D.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种类和容器的材料有何关系?
D
11
某同学欲测量—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C.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D.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E.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1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应更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绕铜丝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结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A
E
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2除
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
偏大
某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30
cm,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
A.0.05
mm
B.0.005
cm
C.0.1
cm
D.0.1
mm
D
13
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7
℃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 )
A.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
℃
B.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7
℃
C.体温计的示数降到0
℃以下,无法读数
D.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易损坏
B
14
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 )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相同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D.只使用一把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D
15
在某次运动会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没有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而是用一根米尺来测量,则测量值将会比真实值( )
A.偏大 B.偏小 C.真实值 D.都有可能
D
16
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
℃与10
℃两条刻度线相距AB=6
cm,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BC=3
c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处应该刻上5
℃
B.C处应该刻上-5
℃
C.20
℃刻度线距A处2
cm
D.20
℃刻度线距B处3
cm
B
17
李明身高165厘米,针对他的身体条件,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他的脚长约为40厘米
B.他的正常步幅约为2米(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他的“1拃”约为40厘米(拃:念zhǎ,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他的“1庹”约为1.65米(庹:念tuǒ,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
18
学习了测量新知识的小科特别想知道一枚塑料薄片的体积(与一元硬币大小类似),于是马上进行了测量,在测量体积时他能选择的实验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相同规格的塑料薄片若干、不同规格的量筒(都能放入塑料薄片)。
19
(1)其中量筒的参数如下表,则最适合的量筒为________(填“A”“B”或“C”)。
C
?
量筒A
量筒B
量筒C
量程mL
500
250
250
分度值mL
5
5
2
实验步骤:
①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②记下水的体积V1;
③用细线将石块与n枚塑料薄片捆绑起来,并使其全部浸没,记下液面读数为V2;
④将量筒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
⑤将石块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水中,记下液面读数为V3;
(2)请你帮助小科选择合适的实验步骤并排序:__________(填序号),则一枚塑料薄片的体积V薄=________(用实验步骤中的字母表示);
(3)下列有关测量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测量的标准量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②当量筒放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可以把量筒举起,视线与液面相平后读数;
③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④①⑤③
①③
在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时,当把温度计插入热水中时,可以观察到水银柱先是稍微下降然后再上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玻璃泡___________的缘故。
受热膨胀
20
有一支示数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20
℃时,甲的示数为15
℃;当乙的示数为80
℃时,甲的示数为95
℃。问:当甲的示数为
-1
℃时,乙的示数为________;
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
的示数正好相同?如果存在,那么
该温度是________。
21
8
℃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