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解】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回顾与思考

文档属性

名称 【细解】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回顾与思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13 18:33:09

文档简介

【细解】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回顾与思考
一、思维导图
1.思维导图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答案】喉;支气管;气体交换;温暖;湿润;清洁;气管、支气管;会厌软骨;收缩;增大;被动扩张;增大;变小(低于外界);舒张;缩小;弹性回缩;缩小;增大(高于外界);毛细血管;肺泡壁;一层;控制污染物排放;植树造林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还能对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温暖、清洁,如: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形成痰的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
咽既属于呼吸道又属于消化道,是食物和空气共同的通道,因为会厌软骨的作用,食物和空气才能各行其道,在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食物进入食道,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为的是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会误入气管。
故意图中,①是喉、②是支气管,③是气体交换,④是清洁、⑤温暖,⑥湿润,⑦气管和支气管,⑧会厌软骨。
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间肌收缩,导致胸廓的前后径扩大,膈肌收缩,导致胸廓的上下径扩大,从而使胸廓扩大,胸腔内的压力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强,空气由外界进入肺,导致吸气运动。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导致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从而使胸廓缩小,胸腔内的压力变大,肺内气压变大,大于外界气压,肺内空气排出,完成呼气运动。
肺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数量多,肺泡外面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的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的组成。
所有,图中,⑨是收缩,⑩增大, 被动扩张, 增大; 变小, 舒张, 缩小, 弹性回缩, 缩小, 增大, 毛细血管, 肺泡壁, 一层,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植树造林。
故答案为:①是喉、②是支气管,③是气体交换,④清洁、⑤温暖,⑥湿润,⑦气管和支气管,⑧会厌软骨,⑨是收缩,⑩增大, 被动扩张, 增大; 变小, 舒张, 缩小, 弹性回缩, 缩小, 增大, 毛细血管, 肺泡壁, 一层,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植树造林。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等基础知识,熟记即可。
二、考点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考点训练
2.(2020·福建)人体吸气时,气体经过气管、支气管进入(  )
A.鼻 B.咽 C.喉 D.肺
【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3.(2020·郴州)吃饭时大声说笑,食物易进入气管。这与下列哪个结构来不及盖住喉口有关(  )
A.软腭 B.气管软骨 C.会厌软骨 D.甲状软骨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吃饭时大说大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就会呛着。
故答案为:C。
【分析】会厌软骨: 位于口腔的上方,呈叶片状,能覆盖和开启。呼吸、言语时,则会厌开启;饮食吞咽时,则覆盖喉腔,以防食物进入气管。
4.人体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清洁作用。下列不属于呼吸道的器官是(  )
A.鼻 B.喉 C.气管 D.食道
【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可见选项中,A鼻、B喉、C气管都属于呼吸道,D食道属于消化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咽既属于消化道有属于呼吸道,是食物和空气共同的通道。
5.(2019·营口)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B.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构成
C.气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D.喉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A. 鼻腔是呼吸道的器官之一,与呼吸功能相适应,其内部有鼻毛,可阻挡灰尘;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和湿润空气,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因此,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A符合题意。
B. 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构成,B不符合题意。
C. 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C不符合题意。
D.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构成;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肝门构成。因此,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呼吸系统的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为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咽是气体和食物的通道,喉还是发声的器官,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6.如图所示为关于呼吸系统的概念图,请写出标号所代表的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
【答案】呼吸道;咽;清洁;气体交换;肺泡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还能对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温暖、清洁,如: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肺是进行气体交的场所,肺泡是结构和功能单位。
故答案为:①呼吸道,②咽,③清洁,④气体交换,⑤肺泡。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功能,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7.如图所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下列标号所指结构名称:1   ;2   
(2)6和7合称为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图中标号1、2、3、4和5组成的通道,叫做   。它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   、湿润、清洁。
(4)人体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   ,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5)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4     。
【答案】(1)鼻(或鼻腔);咽
(2)肺
(3)呼吸道;温暖
(4)下降(或向下)
(5)气管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图中,1是鼻腔,2是咽与3喉、4气管、5支气管构成呼吸道。
(2)6左肺和7右肺合称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图中标号1、2、3、4和5组成的通道,叫做呼吸道,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所以,它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4)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间肌收缩,导致胸廓的前后径扩大,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导致胸廓的上下径扩大,从而使胸廓扩大,胸腔内的压力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强,空气由外界进入肺,完成吸气运动,所以,人体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5)咽既属于呼吸道又属于消化道,是食物和空气共同的通道,因为会厌软骨的作用,食物和空气才能各行其道,在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食物进入食道,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为的是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会误入气管。
故答案为:(1)鼻(或鼻腔)、咽;(2)肺;(3)呼吸道、温暖;(4)下降(或向下);(5)气管。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等基础内容,比较简单,熟记: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还能对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温暖、清洁,如: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
三、考点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8.肺通气量指单位时间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运动时肺通气量可增大至安静状态的10~12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可使肺通气量增大,吸入气体增多
B.吸入气体时,胸廓容积变小,肺收缩
C.肺通气量增大有利于组织细胞得到更多氧气
D.科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和提高肺功能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运动可使肺通气量增大,吸入气体增多,A说法正确。
B、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体积扩大,肺也随之扩张,B说法错误。
C、肺通气量增大有利于组织细胞得到更多氧气,C说法正确。
D、科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和提高肺功能,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理解肺通气量指单位时间内出入肺的气体量,可以反映肺的通气功能,平静呼吸时每分钟呼吸频率12~18次,肺通气大可以使组织细胞得到更多的氧气。
9.(2020·德州)有关“肋间肌和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呼气 B.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吸气
C.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吸气 D.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呼气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1)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2)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如图所示:

10.(2020·郴州)人在呼吸时,胸廓扩大导致吸气、缩小导致呼气。下列哪种组合表示肺处于吸气状态(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流出,形成呼气运动。
观察图示可知:甲图和丁图,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膈顶下降,胸廓扩大,应该是吸气。
乙图和丙图,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膈顶上升,胸廓缩小,应该是呼气。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11.胸部X光检查是确诊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检查时,医生要求被检查者用力吸气后闭气不动。此时,膈肌和肺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膈肌舒张肺回缩 B.膈肌收缩,肺扩张
C.膈肌收缩、肺回缩 D.膈肌舒张、肺扩张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难度不大,熟记即可,可以结合以下流程简单记忆:
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12.(2020·新疆)下列有关肺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肺泡壁外缠绕着毛细血管 B.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
C.肺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体育锻炼能增加肺泡的数目
【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结构特点都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没有软骨支撑。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A选项正确;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气体交换的效率高,B选项正确;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C选项正确;体育锻炼能增加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目,而不是增加了肺泡的数目,D选项错误。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在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的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13.(2020·黑龙江)某学校举行庆祝活动,晓丽同学帮忙吹气球,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吹气球时肺内气压小于气球内气压
B.吹一段时间后感觉头晕,是因为膈肌频繁运动神经疲劳
C.吹气球时胸腔容积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增大
D.吹气球时肺泡和组织细胞均停止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吹气球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所以吹气球时肺内气压大于气球内气压,A错误。
B连续性的吹气球必然改变正常的呼吸节奏,导致呼气时间过长,吸气短促,吸入的新鲜空气少,使脑部供氧不足,就会头晕,B错误。
C吹气球是呼气过程,呼气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增大,C正确。
D肺泡和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不会在吹气球时停止,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2)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4.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同学肺容量最大为4升
B.AB段表示吸气过程
C.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AD段曲线所示呼吸频率为36次/分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根据图可以看出,该同学的肺容量为4升,说法错误。
B、AB段肺容量上升,代表外界气体进入肺,是吸气过程,B说法正确。
C、BC段肺容量减小,气体出肺为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C说法错误。
D、AD段时间为10s,完成了三个呼吸周期,所以一分钟内可以完成18次,即呼吸频率为18次/分,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难度一般,熟记: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15.散步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从外界到肺的路线: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疫情期间外出需做好个人防护
D.吸入的氧气最终在血液中参与呼吸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所以, 氧气从外界到肺的路线应为: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说法错误。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B说法错误。
C、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疫情期间外出需做好个人防护,C说法正确。
D、吸入的氧气最终通过血液循环送往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被组织细胞利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难度不大,熟记: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16.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内只有肺泡周围才能进行气体交换
B.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三层细胞
C.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含氧量减少
D.通过扩散作用实现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
【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在人体内除了肺泡周围能进行气体交换,组织细胞周围也能进行气体交换,A说法错误。
B、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的壁,这两者的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构成,所以一共经过两层细胞,B说法错误。
C、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气少静脉血变为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C说法错误。
D、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即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难度不大,熟记: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过程:分别为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所以人体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库扩散实现的。
17.某生物社团的同学用塑料桶、塑料管、气球等材料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模拟膈肌运动的结构,其中[4]表示的是(  )
A.肺 B.膈肌 C.胸廓 D.气管
【答案】C
【知识点】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图中1玻璃管代表气管,3小气球代表肺,4玻璃钟罩代表胸廓,5橡皮筋代表膈肌。
可见4是胸廓,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实验,为基础题,难度较小,熟记即可。
18.(2020·海南)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有关人体的呼吸,说法错误的是(  )
A.北欧人鼻子又大又长,利于预热寒冷的空气
B.肋间肌收缩时,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减小,利于吸气
C.膈肌舒张时,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利于呼气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北欧人的鼻子又大又长,这有利于对吸入寒冷空气温暖、湿润、清洁作用,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A不符合题意。
BC.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血液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肺的容积及肺内气压变化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肺扩张,容积变大,气压变小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肺回缩,容积变小,气压变大 排出
19.(2020·潍坊)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B处,呼气时用手捏紧C处
B.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
C.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A. 吸气时应用手捏紧C处,从甲装置吸入气体,呼气时用手捏紧B处,从乙装置呼出气体,A错误。
B. 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舒张状态,B错误。
C. 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乙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C错误。
D. 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正确。
【分析】1.人吸气时,吸入的气体比例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21%、0.03%;人呼气时,呼出的气体比例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16%、4%。2.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a、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即吸气);b、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即呼气)。
20.(2020·大庆)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最终要到达(  )
A.肺 B.心脏 C.组织细胞 D.血液
【答案】C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呼吸的全过程如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界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的四个过程,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呼吸从外界获取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呼吸全过程排到外界空气中。
故答案为:C。
【分析】1、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糖类)+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在生物体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 ,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中。ATP中的能量用于维持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肌肉的收缩、胃肠运动、唾液分泌等。
21.图甲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丙是气管①、肺②、胸腔③三者组合示意图。据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曲线从b→c时,图乙由Ⅱ状态转化到Ⅰ状态
B.图乙Ⅰ转化到Ⅱ时,图丙气压由小到大顺序为①<②<③
C.图甲曲线从a→b时,图丙①处氧气含量大于二氧化碳含量
D.图甲曲线从c→d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图甲可以看出,曲线从b→d时,肺容量加,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图乙隔肌由I状态转化到Ⅱ状态,A说法错误。
B、图乙Ⅰ转化到Ⅱ时,膈肌顶部下降,表示吸气,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因此图丙气压由小到大顺序为①>②>③,B说法错误。
C、图甲可以看出,曲线从a→b时,肺容量减少,表示呼气,丙①处氧气含量大于二氧化碳含量,C说法正确。
D、图甲可以看出,曲线从c→d时,肺容量减少,表示呼气,呼气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此部分内容为重点内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22.(2017·平凉)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此种情况将直接影响(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C.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D.胸廓的扩张与回缩
【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过程;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过程,可见呼吸运动的结果是实现了肺的通气.
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其弹性回缩作用可促使扩张的肺泡回缩.如果弹性纤维退化变性,肺泡弹性减弱回缩较差,会影响肺的通气,即影响肺泡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因此影响了肺泡的收缩扩张功能,使肺内气压变化较小,故影响了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故选:A
【分析】(1)呼吸的过程主要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以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哮喘一般是由于吸入了过敏性物质引起的支气管感染,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据此作答.
23.下列图示中,图1为小刚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图2是他的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气体进出的过程;图3是他进行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值的变化曲线,图中A,B,C,D,E是曲线上的五个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膈肌由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变时,图2中气体进出的过程能够进行的有   (填序号);图3中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值对应曲线的    (填“ABC"“CDE"或“BCD")段。
(2)小刚在下列四种生活状态中,对应图3内A点到E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 (填序号)。
A.漫步 B.静坐 C.打篮球 D.睡觉
【答案】(1)acd;ABC
(2)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图1中,膈肌由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变时,胸廓体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图2中,a过程代表吸气,c、d代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所以,膈肌由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变时,图2中气体进出的过程能够进行的有acd,在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与外界气压,所以,图3中,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值对应曲线的ABC段。
(2)选项中,C打篮球时,运动剧烈,呼吸频率高,A点到E点之间距离最短。
故答案为:(1)acd、ABC;(2)C。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解答此题还需要具备识图的能力。
24.如图是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据图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血管①和血管②中的血液相比较,含氧量高的是血管   。
(2)外界气体按照图中c方向进人肺泡时,膈肌应处于   状态。
(3)肺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依次经过   。
(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通过   实现的。
【答案】(1)②
(2)收缩
(3)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
(4)血液循环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 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血管①和血管②中的血液相比较,含氧量高的是血管②。
(2) 图中,c方向是吸气的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导致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压进入肺,所以,外界气体按照图中c方向进人肺泡时,膈肌应处于收缩状态。
(3)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因此,肺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依次经过 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
(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
故答案为:(1)②;(2)收缩;(3)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4)血液循环。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难度不大,熟记: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四、考点3空气质量与健康
25.(2018·武汉)刚装修完的房间中含有较多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除去这些有害气体的方法合理的是(  )
A.关闭门窗,放置大量的茶叶 B.喷大量空气清新剂
C.关闭门窗,放置大量绿色植物 D.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答案】D
【知识点】家居环境与健康
【解析】【解答】房屋装修,装修或是装饰材料中往往含有有害气体,例如,人造材料、各种油漆、涂料、粘合剂以及家具等,其主要污染物是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和氨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无机物,还有如大理石等建材中,往往含有放射性的污染源,这些都对人体有害,所以住宅刚装修完毕时要首先打开门窗,通风透气等有害气体散发尽了,再入住。
故答案为:D
【分析】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一个人每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除去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可根据具体的情况使用具体的方法。
26.在居室中,各种污染会影响人体健康,下列属于化学性污染的是(  )
A.电磁波污染 B.厨房油烟
C.霉菌蛔虫 D.天然大理石产生的氡
【答案】B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解析】【解答】A、电磁波污染属于物理性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厨房油烟中含有多种化学气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属于化学性污染,B符合题意。
C、霉菌、蛔虫都属于生物,霉菌、蛔虫会引起人类患病,属于生物性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天然大理石产生的氡辐射性极低,对人体几乎不产生危害,属于物理性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污染的类型,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了解它们的区别:
物理性污染的特点是: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电磁场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随时间增长而累积,即使污染源停止排放,污染物仍存在,并且可以扩散。
 物理性污染是能量的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27.西昌的工业化,导致大气中PM2.5浓度明显增大。某校的同学在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所示(单位:微克/立方米)
组别 PM2.5 (可吸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危害极大)
清晨 (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 (车流量大) 中午 (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大)
1 19 89 43 97
2 22 83 38 98
3 20 86 41 99
问: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作怎样处理(  )
A.取最大值 B.取最小值 C.求平均值 D.求和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在本实验中,研究的是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段车流量不同,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采样时段,其他条件都相同,采取数据算取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探究实验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知:科学探究一般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在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一般会采取数据的平均值,另外,还可以设置重复实验。
28.PM2.5是指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对人体危害很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PM2.5直接危害人的呼吸系统
B.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只需穿过一层细胞
C.PM2.5指数越低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D.PM2.5经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
【答案】B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PM2.5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所以可直接危害人的呼吸系统,A说法正确。
B、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肺泡内的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中的需要经过一层细胞,可见B说法错误。
C、PM2.5指数越低说明空气质量越好,C说法正确。
D、呼吸道自上而下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所以PM2.5经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难度不大,熟记即可,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适于肺泡与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液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 / 1【细解】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回顾与思考
一、思维导图
1.思维导图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二、考点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考点训练
2.(2020·福建)人体吸气时,气体经过气管、支气管进入(  )
A.鼻 B.咽 C.喉 D.肺
3.(2020·郴州)吃饭时大声说笑,食物易进入气管。这与下列哪个结构来不及盖住喉口有关(  )
A.软腭 B.气管软骨 C.会厌软骨 D.甲状软骨
4.人体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清洁作用。下列不属于呼吸道的器官是(  )
A.鼻 B.喉 C.气管 D.食道
5.(2019·营口)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B.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构成
C.气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D.喉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6.如图所示为关于呼吸系统的概念图,请写出标号所代表的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
7.如图所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下列标号所指结构名称:1   ;2   
(2)6和7合称为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图中标号1、2、3、4和5组成的通道,叫做   。它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   、湿润、清洁。
(4)人体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   ,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5)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4     。
三、考点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8.肺通气量指单位时间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运动时肺通气量可增大至安静状态的10~12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可使肺通气量增大,吸入气体增多
B.吸入气体时,胸廓容积变小,肺收缩
C.肺通气量增大有利于组织细胞得到更多氧气
D.科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和提高肺功能
9.(2020·德州)有关“肋间肌和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呼气 B.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吸气
C.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吸气 D.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呼气
10.(2020·郴州)人在呼吸时,胸廓扩大导致吸气、缩小导致呼气。下列哪种组合表示肺处于吸气状态(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11.胸部X光检查是确诊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检查时,医生要求被检查者用力吸气后闭气不动。此时,膈肌和肺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膈肌舒张肺回缩 B.膈肌收缩,肺扩张
C.膈肌收缩、肺回缩 D.膈肌舒张、肺扩张
12.(2020·新疆)下列有关肺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肺泡壁外缠绕着毛细血管 B.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
C.肺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体育锻炼能增加肺泡的数目
13.(2020·黑龙江)某学校举行庆祝活动,晓丽同学帮忙吹气球,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吹气球时肺内气压小于气球内气压
B.吹一段时间后感觉头晕,是因为膈肌频繁运动神经疲劳
C.吹气球时胸腔容积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增大
D.吹气球时肺泡和组织细胞均停止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4.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同学肺容量最大为4升
B.AB段表示吸气过程
C.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AD段曲线所示呼吸频率为36次/分
15.散步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从外界到肺的路线: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疫情期间外出需做好个人防护
D.吸入的氧气最终在血液中参与呼吸作用
16.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内只有肺泡周围才能进行气体交换
B.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三层细胞
C.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含氧量减少
D.通过扩散作用实现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
17.某生物社团的同学用塑料桶、塑料管、气球等材料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模拟膈肌运动的结构,其中[4]表示的是(  )
A.肺 B.膈肌 C.胸廓 D.气管
18.(2020·海南)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有关人体的呼吸,说法错误的是(  )
A.北欧人鼻子又大又长,利于预热寒冷的空气
B.肋间肌收缩时,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减小,利于吸气
C.膈肌舒张时,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利于呼气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9.(2020·潍坊)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B处,呼气时用手捏紧C处
B.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
C.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0.(2020·大庆)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最终要到达(  )
A.肺 B.心脏 C.组织细胞 D.血液
21.图甲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丙是气管①、肺②、胸腔③三者组合示意图。据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曲线从b→c时,图乙由Ⅱ状态转化到Ⅰ状态
B.图乙Ⅰ转化到Ⅱ时,图丙气压由小到大顺序为①<②<③
C.图甲曲线从a→b时,图丙①处氧气含量大于二氧化碳含量
D.图甲曲线从c→d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22.(2017·平凉)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此种情况将直接影响(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C.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D.胸廓的扩张与回缩
23.下列图示中,图1为小刚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图2是他的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气体进出的过程;图3是他进行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值的变化曲线,图中A,B,C,D,E是曲线上的五个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膈肌由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变时,图2中气体进出的过程能够进行的有   (填序号);图3中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值对应曲线的    (填“ABC"“CDE"或“BCD")段。
(2)小刚在下列四种生活状态中,对应图3内A点到E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 (填序号)。
A.漫步 B.静坐 C.打篮球 D.睡觉
24.如图是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据图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血管①和血管②中的血液相比较,含氧量高的是血管   。
(2)外界气体按照图中c方向进人肺泡时,膈肌应处于   状态。
(3)肺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依次经过   。
(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通过   实现的。
四、考点3空气质量与健康
25.(2018·武汉)刚装修完的房间中含有较多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除去这些有害气体的方法合理的是(  )
A.关闭门窗,放置大量的茶叶 B.喷大量空气清新剂
C.关闭门窗,放置大量绿色植物 D.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26.在居室中,各种污染会影响人体健康,下列属于化学性污染的是(  )
A.电磁波污染 B.厨房油烟
C.霉菌蛔虫 D.天然大理石产生的氡
27.西昌的工业化,导致大气中PM2.5浓度明显增大。某校的同学在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所示(单位:微克/立方米)
组别 PM2.5 (可吸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危害极大)
清晨 (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 (车流量大) 中午 (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大)
1 19 89 43 97
2 22 83 38 98
3 20 86 41 99
问: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作怎样处理(  )
A.取最大值 B.取最小值 C.求平均值 D.求和
28.PM2.5是指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对人体危害很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PM2.5直接危害人的呼吸系统
B.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只需穿过一层细胞
C.PM2.5指数越低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D.PM2.5经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喉;支气管;气体交换;温暖;湿润;清洁;气管、支气管;会厌软骨;收缩;增大;被动扩张;增大;变小(低于外界);舒张;缩小;弹性回缩;缩小;增大(高于外界);毛细血管;肺泡壁;一层;控制污染物排放;植树造林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还能对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温暖、清洁,如: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形成痰的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
咽既属于呼吸道又属于消化道,是食物和空气共同的通道,因为会厌软骨的作用,食物和空气才能各行其道,在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食物进入食道,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为的是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会误入气管。
故意图中,①是喉、②是支气管,③是气体交换,④是清洁、⑤温暖,⑥湿润,⑦气管和支气管,⑧会厌软骨。
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间肌收缩,导致胸廓的前后径扩大,膈肌收缩,导致胸廓的上下径扩大,从而使胸廓扩大,胸腔内的压力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强,空气由外界进入肺,导致吸气运动。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导致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从而使胸廓缩小,胸腔内的压力变大,肺内气压变大,大于外界气压,肺内空气排出,完成呼气运动。
肺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数量多,肺泡外面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的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的组成。
所有,图中,⑨是收缩,⑩增大, 被动扩张, 增大; 变小, 舒张, 缩小, 弹性回缩, 缩小, 增大, 毛细血管, 肺泡壁, 一层,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植树造林。
故答案为:①是喉、②是支气管,③是气体交换,④清洁、⑤温暖,⑥湿润,⑦气管和支气管,⑧会厌软骨,⑨是收缩,⑩增大, 被动扩张, 增大; 变小, 舒张, 缩小, 弹性回缩, 缩小, 增大, 毛细血管, 肺泡壁, 一层,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植树造林。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等基础知识,熟记即可。
2.【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3.【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吃饭时大说大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就会呛着。
故答案为:C。
【分析】会厌软骨: 位于口腔的上方,呈叶片状,能覆盖和开启。呼吸、言语时,则会厌开启;饮食吞咽时,则覆盖喉腔,以防食物进入气管。
4.【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可见选项中,A鼻、B喉、C气管都属于呼吸道,D食道属于消化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咽既属于消化道有属于呼吸道,是食物和空气共同的通道。
5.【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A. 鼻腔是呼吸道的器官之一,与呼吸功能相适应,其内部有鼻毛,可阻挡灰尘;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和湿润空气,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因此,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A符合题意。
B. 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构成,B不符合题意。
C. 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C不符合题意。
D.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构成;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肝门构成。因此,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呼吸系统的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为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咽是气体和食物的通道,喉还是发声的器官,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6.【答案】呼吸道;咽;清洁;气体交换;肺泡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还能对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温暖、清洁,如: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肺是进行气体交的场所,肺泡是结构和功能单位。
故答案为:①呼吸道,②咽,③清洁,④气体交换,⑤肺泡。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功能,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7.【答案】(1)鼻(或鼻腔);咽
(2)肺
(3)呼吸道;温暖
(4)下降(或向下)
(5)气管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图中,1是鼻腔,2是咽与3喉、4气管、5支气管构成呼吸道。
(2)6左肺和7右肺合称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图中标号1、2、3、4和5组成的通道,叫做呼吸道,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所以,它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4)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间肌收缩,导致胸廓的前后径扩大,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导致胸廓的上下径扩大,从而使胸廓扩大,胸腔内的压力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强,空气由外界进入肺,完成吸气运动,所以,人体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5)咽既属于呼吸道又属于消化道,是食物和空气共同的通道,因为会厌软骨的作用,食物和空气才能各行其道,在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食物进入食道,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为的是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会误入气管。
故答案为:(1)鼻(或鼻腔)、咽;(2)肺;(3)呼吸道、温暖;(4)下降(或向下);(5)气管。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等基础内容,比较简单,熟记: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还能对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温暖、清洁,如: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
8.【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运动可使肺通气量增大,吸入气体增多,A说法正确。
B、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体积扩大,肺也随之扩张,B说法错误。
C、肺通气量增大有利于组织细胞得到更多氧气,C说法正确。
D、科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和提高肺功能,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理解肺通气量指单位时间内出入肺的气体量,可以反映肺的通气功能,平静呼吸时每分钟呼吸频率12~18次,肺通气大可以使组织细胞得到更多的氧气。
9.【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1)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2)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如图所示:

10.【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流出,形成呼气运动。
观察图示可知:甲图和丁图,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膈顶下降,胸廓扩大,应该是吸气。
乙图和丙图,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膈顶上升,胸廓缩小,应该是呼气。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11.【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难度不大,熟记即可,可以结合以下流程简单记忆:
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12.【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结构特点都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没有软骨支撑。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A选项正确;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气体交换的效率高,B选项正确;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C选项正确;体育锻炼能增加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目,而不是增加了肺泡的数目,D选项错误。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在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的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13.【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吹气球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所以吹气球时肺内气压大于气球内气压,A错误。
B连续性的吹气球必然改变正常的呼吸节奏,导致呼气时间过长,吸气短促,吸入的新鲜空气少,使脑部供氧不足,就会头晕,B错误。
C吹气球是呼气过程,呼气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增大,C正确。
D肺泡和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不会在吹气球时停止,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2)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4.【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根据图可以看出,该同学的肺容量为4升,说法错误。
B、AB段肺容量上升,代表外界气体进入肺,是吸气过程,B说法正确。
C、BC段肺容量减小,气体出肺为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C说法错误。
D、AD段时间为10s,完成了三个呼吸周期,所以一分钟内可以完成18次,即呼吸频率为18次/分,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难度一般,熟记: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15.【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所以, 氧气从外界到肺的路线应为: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说法错误。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B说法错误。
C、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疫情期间外出需做好个人防护,C说法正确。
D、吸入的氧气最终通过血液循环送往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被组织细胞利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难度不大,熟记: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16.【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在人体内除了肺泡周围能进行气体交换,组织细胞周围也能进行气体交换,A说法错误。
B、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的壁,这两者的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构成,所以一共经过两层细胞,B说法错误。
C、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气少静脉血变为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C说法错误。
D、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即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难度不大,熟记: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过程:分别为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所以人体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库扩散实现的。
17.【答案】C
【知识点】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图中1玻璃管代表气管,3小气球代表肺,4玻璃钟罩代表胸廓,5橡皮筋代表膈肌。
可见4是胸廓,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实验,为基础题,难度较小,熟记即可。
18.【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北欧人的鼻子又大又长,这有利于对吸入寒冷空气温暖、湿润、清洁作用,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A不符合题意。
BC.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血液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肺的容积及肺内气压变化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肺扩张,容积变大,气压变小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肺回缩,容积变小,气压变大 排出
19.【答案】D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A. 吸气时应用手捏紧C处,从甲装置吸入气体,呼气时用手捏紧B处,从乙装置呼出气体,A错误。
B. 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舒张状态,B错误。
C. 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乙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C错误。
D. 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正确。
【分析】1.人吸气时,吸入的气体比例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21%、0.03%;人呼气时,呼出的气体比例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16%、4%。2.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a、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即吸气);b、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即呼气)。
20.【答案】C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呼吸的全过程如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界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的四个过程,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呼吸从外界获取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呼吸全过程排到外界空气中。
故答案为:C。
【分析】1、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糖类)+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在生物体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 ,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中。ATP中的能量用于维持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肌肉的收缩、胃肠运动、唾液分泌等。
21.【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图甲可以看出,曲线从b→d时,肺容量加,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图乙隔肌由I状态转化到Ⅱ状态,A说法错误。
B、图乙Ⅰ转化到Ⅱ时,膈肌顶部下降,表示吸气,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因此图丙气压由小到大顺序为①>②>③,B说法错误。
C、图甲可以看出,曲线从a→b时,肺容量减少,表示呼气,丙①处氧气含量大于二氧化碳含量,C说法正确。
D、图甲可以看出,曲线从c→d时,肺容量减少,表示呼气,呼气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此部分内容为重点内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22.【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过程;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过程,可见呼吸运动的结果是实现了肺的通气.
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其弹性回缩作用可促使扩张的肺泡回缩.如果弹性纤维退化变性,肺泡弹性减弱回缩较差,会影响肺的通气,即影响肺泡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因此影响了肺泡的收缩扩张功能,使肺内气压变化较小,故影响了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故选:A
【分析】(1)呼吸的过程主要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以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哮喘一般是由于吸入了过敏性物质引起的支气管感染,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据此作答.
23.【答案】(1)acd;ABC
(2)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图1中,膈肌由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变时,胸廓体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图2中,a过程代表吸气,c、d代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所以,膈肌由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变时,图2中气体进出的过程能够进行的有acd,在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与外界气压,所以,图3中,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值对应曲线的ABC段。
(2)选项中,C打篮球时,运动剧烈,呼吸频率高,A点到E点之间距离最短。
故答案为:(1)acd、ABC;(2)C。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解答此题还需要具备识图的能力。
24.【答案】(1)②
(2)收缩
(3)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
(4)血液循环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 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血管①和血管②中的血液相比较,含氧量高的是血管②。
(2) 图中,c方向是吸气的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导致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压进入肺,所以,外界气体按照图中c方向进人肺泡时,膈肌应处于收缩状态。
(3)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因此,肺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依次经过 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
(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
故答案为:(1)②;(2)收缩;(3)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4)血液循环。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难度不大,熟记: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25.【答案】D
【知识点】家居环境与健康
【解析】【解答】房屋装修,装修或是装饰材料中往往含有有害气体,例如,人造材料、各种油漆、涂料、粘合剂以及家具等,其主要污染物是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和氨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无机物,还有如大理石等建材中,往往含有放射性的污染源,这些都对人体有害,所以住宅刚装修完毕时要首先打开门窗,通风透气等有害气体散发尽了,再入住。
故答案为:D
【分析】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一个人每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除去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可根据具体的情况使用具体的方法。
26.【答案】B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解析】【解答】A、电磁波污染属于物理性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厨房油烟中含有多种化学气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属于化学性污染,B符合题意。
C、霉菌、蛔虫都属于生物,霉菌、蛔虫会引起人类患病,属于生物性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天然大理石产生的氡辐射性极低,对人体几乎不产生危害,属于物理性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污染的类型,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了解它们的区别:
物理性污染的特点是: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电磁场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随时间增长而累积,即使污染源停止排放,污染物仍存在,并且可以扩散。
 物理性污染是能量的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27.【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在本实验中,研究的是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段车流量不同,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采样时段,其他条件都相同,采取数据算取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探究实验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知:科学探究一般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在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一般会采取数据的平均值,另外,还可以设置重复实验。
28.【答案】B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PM2.5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所以可直接危害人的呼吸系统,A说法正确。
B、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肺泡内的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中的需要经过一层细胞,可见B说法错误。
C、PM2.5指数越低说明空气质量越好,C说法正确。
D、呼吸道自上而下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所以PM2.5经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难度不大,熟记即可,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适于肺泡与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液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