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5.3 热对流和热辐射 (课件21张ppt +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5.3 热对流和热辐射 (课件21张ppt +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3 19:19:55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热的传递
第三课
热对流和热辐射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在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对流,热对流也是热由高温处传到低温处。
知道热还可以不依靠任何介质以辐射的方式向外传递。
2.科学探究
针对加热试管上部的水但下部水温不升高的现象,联系热空气上升的已有认知,推测热水在冷水里上升并通过实验求证;继而观察、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流动,概括出关于热对流的认知;并类推出空气也以对流的方式传热。
通过讨论太阳的热怎样传到地球,初步了解热辐射。
3.科学态度、STSE
在热对流的实验与观察中,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在分析热对流现象及讨论热辐射的思维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尊重证据、乐于分享的科学态度。
了解热对流、热辐射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意识到科学就在身边。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烧瓶、烧瓶夹、温度计、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杯、玻璃片、热水、冷水、红墨水;三脚架、石棉网、烧杯、锯木屑等;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1)出示演示实验装置,并进行介绍。
(2)提出问题:加热烧瓶上部分的水到沸腾,烧瓶下部的水温会升高吗?
(3)学生讨论,给出预测结果。
(4)教师演示实验,用温度计测量烧瓶下部水温,指名学生观察读数。
(5)讨论交流:实验结果怎样?这说明了什么?如果在烧瓶底部加热呢?
(6)小结:烧瓶上部分水沸腾了,但烧瓶下部的水温并没有怎么升高。这说明水的传热能力不强,但加热烧瓶底部,则上部的水也会较快升高。
(7)聚焦问题:在液体中,热主要用什么方式传递呢?
(二)新课学习
热水会下沉还是会上升
(1)联系已知,作出推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热水在冷水里也会上升吗?
(2)交流,形成假设;热水在冷水里也会上升。
(3)介绍器材:玻璃杯、玻璃片、热水、冷水、红墨水。
(4)各组根据已有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5)交流,明确实验步骤:
a.将一瓶染红的热水紧紧套在另一瓶冷水上,快速地抽开中间的隔板,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b.将一瓶冷水紧紧地套在另一瓶染红的热水上,快速地抽开中间的隔板,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6)各组完善实验方案,形成两组不同对比方案。染红热水,先将染红的热水瓶放在冷水瓶上,再将冷水瓶放在染红的热水瓶上;染红冷水,先将染红的冷水瓶放在热水瓶上,再将热水瓶放在染红的冷水瓶上。
(7)学生实验,并将实验中热水和冷水的运动情况用图画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8)汇报实验结果。
(9)小结:热水瓶在上冷水瓶在下时,无变化;冷水瓶在上热水瓶在下时,热水会上升,冷水会下降。证明热水比冷水轻,它在冷水中会上升。
(10)继续提问:热水上升、冷水下沉对水的传热有什么影响?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是怎样变热的呢?
(11)学生给出自己的猜想。
(三)整理,下课
第二课时
(一)教学导入
(1)复习:热水在冷水里也会上升吗?
(2)聚焦: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是怎样变热的呢?
(二)新课学习
观察热对流
(1)介绍实验装置: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水、锯木屑、温度计、铁架台。
(2)明确任务:观察、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流动,并连续观测水面的温度。
(3)交待注意事项,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讨论下列问题:
a.火焰只接触烧杯底部,为什么水面的温度会增加呢?
b.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木屑在水中是如何移动的?这说明了什么?
c.据此推想:水是如何传热的?
(5)学生汇报。
(6)小结: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热水会上升,冷水会下沉,形成对流。随着水的流动,热由高温处传到低温处,这种热的传递方式称为热对流。
(7)继续讨论:空气也是通过热对流传热吗?
(8)课件展示教材P52上方两幅图片,说一说空调装在上方、暖气片装在下方的理由,并列举生活中空气传热的例子。
(9)小结:空气也是通过热对流传热,使房间降温或者暖和。热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10)继续思考:站在太阳下会感到温暖甚至很热。太阳和地球的距离那么远,太阳的热是怎样传递过来的?
(11)学生自由发言。
(12)讨论:
a.太阳和地球之间没有接触,能用传导方式传递热吗?
b.太空中没有水,没有空气,能用对流的方式传递热吗?
c.太阳的热会不会是通过其他方式传递到地球上的?生活中有没有其他像太阳传热这样的例子呢?
(13)课件展示教材P52下方的三幅热辐射图,说一说生活中热辐射传热的例子。
(14)小结:物体还能不靠任何介质向外发射出热辐射。太阳的热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的。
(15)全课总结: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这是热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
(三)整理,下课(共21张PPT)
3.热对流和热辐射
第一课时
加热烧瓶上部分的水到沸腾,烧瓶下部分的水温会升高吗?
演示实验
讨论交流
预测结果


观察温度计读数
实验结果怎样?这说明了什么?如果在烧
瓶底部加热呢?
烧瓶上部的水温为何比下部……
如果在底部给水加热……
水传导热的能力一般。




烧瓶上部分水沸腾了,但烧瓶下部的水温并没有怎么升高。这说明水的传热能力不强,但加热烧瓶底部,则上部的水也会较快升高。
在液体中,热主要用什么方式传递呢?
热水会下沉还是会上升
作出推测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热水在冷水里也会上升吗?
形成假设
热水在冷水里也会上升。
实验器材
玻璃杯、玻璃片、热水、冷水、红墨水。
实验方案
各组根据已有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1.将一瓶染红的热水紧紧套在另一瓶冷水上,快速地抽开中间的隔板,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将一瓶冷水紧紧地套在另一瓶染红的热水上,快速地抽开中间的隔板,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完善方案
两组不同对比方案:
1.
染红热水,先将染红的热水瓶放在冷水瓶上,再将冷水瓶放在染红的热水瓶上。
2.
染红冷水,先将染红的冷水瓶放在热水瓶上,再将热水瓶放在染红的冷水瓶上。
动手实验
将实验中热水和冷水的运动情况用图画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汇报实验结果


热水瓶在上冷水瓶在下时,无变化;冷水瓶在上热水瓶在下时,热水会上升,冷水会下降。证明热水比冷水轻,它在冷水中会上升。


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是怎样变热的呢?
第二课时
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水、锯木屑、温度计、铁架台。
实验装置
观察热对流
观察、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流动,并连续观测水面的温度。
实验任务


添加一些木屑可以帮助我们观察。
1.火焰只接触烧杯底部,为什么水面的温度会增加呢?
2.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木屑在水中是如何移动的?这说明了什么?
3.据此推想:水是如何传热的?


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热水会上升,冷水会下沉,形成对流。随着水的流动,热由高温处传到低温处,这种热的传递方式称为热对流。




空气也是通过热对流传热吗?
空气也是通过热对流传热,使房间降温或者暖和。热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站在太阳下会感到温暖甚至很热。太阳和地球的距离那么远,太阳的热是怎样传递过来的?


1.太阳和地球之间没有接触,能用传导方式传递热吗?
2.太空中没有水,没有空气,能用对流的方式传递热吗?
3.太阳的热会不会是通过其他方式传递到地球上的?生活中有没有其他像太阳传热这样的例子呢?
物体还能不靠任何介质向外发射出热辐射。太阳的热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的。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这是热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