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5.4 制作保温装置 (课件9张ppt +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5.4 制作保温装置 (课件9张ppt +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3 19:23:51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热的传递
第四课
制作保温装置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如果减少热的传递,就能达到保温的效果。
了解暖水瓶的构造,知道它是怎样达到保温的。
2.科学探究
能利用所学热传递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装置。
能够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
能够从不同方面评价保温装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3.科学态度、STSE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保温装置的设计与制作,体会创新乐趣。
具有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并懂得尊重他人。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暖水瓶;玻璃瓶、热水、温度计、棉花、玻璃片、锡箔纸、泡沫板、报纸等;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复习:热传递主要有哪三种方式?
(2)揭示课题。
(二)新课学习
1.导入活动
(1)出示暖水瓶实物或者课件展示教材P53上方图。
(2)交流:说一说,它们是如何保温的?
(3)小结:
a.保温袋里有保温的材料,这种材料导热系数比较低,热量散发较慢,延缓了袋内温度流失的时间,以达到保温的目的。
b.热水瓶的瓶胆是双层玻璃,中间的夹层抽成真空,减少了热传导、热对流;双层玻璃上有一层反光银,还可以反射热辐射,减少向外辐射的热量;瓶塞是软木的,是热的不良导体,减缓热传导到空气中;瓶胆和瓶塞密闭,阻断与空气的热对流。这些措施,使暖水瓶能够达到保温。
c.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知道:热可以用传导、对流或辐射方式进行传递。如果减少热的传递,就能达到保温的效果。
2.
做一个保温装置
(1)介绍材料:玻璃瓶、热水、温度计、棉花、玻璃片、锡箔纸、泡沫板、报纸等。
(2)明确需求:制作一个保温装置,让一杯热水的温度下降变慢。
(3)分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案。将小组讨论后的制作材料、保温原理,制作方法等内容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描述出来,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4)交流各自的设计方案,评议不足之处,加以完善。
(5)动手制作保温装置,教师巡视指导。
(6)效果检验:用瓶子取100毫升热水,测量温度后放入自制的保温装置中,15分钟后再测量水温,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7)相互评价,展示交流。
(三)整理,下课(共9张PPT)
4.制作保温装置
热传递主要有哪三种方式?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这是热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
说一说,它们是如何保温的?
资料上说,热水瓶的内胆是双层的玻璃,中间还抽成了真空!
热水瓶用的是木塞、保温瓶用的是塑料塞,它们都是……
这些器具里面都有银白色且光滑的“反光
层”,我想……


a.保温袋里有保温的材料,这种材料导热系数比较低,热量散发较慢,延缓了袋内温度流失的时间,以达到保温的目的。
b.热水瓶的瓶胆是双层玻璃,中间的夹层抽成真空,减少了热传导、热对流;双层玻璃上有一层反光银,还可以反射热辐射,减少向外辐射的热量;瓶塞是软木的,是热的不良导体,减缓热传导到空气中;瓶胆和瓶塞密闭,阻断与空气的热对流。这些措施,使暖水瓶能够达到保温。
热可以用传导、对流或辐射方式进行传递。如果减少热的传递,就能达到保温的效果。
玻璃瓶、热水、温度计、棉花、玻璃片、锡箔纸、泡沫板、报纸等。
实验材料
做一个保温装置
制作一个保温装置,让一杯热水的温度下降变慢。
实验任务
为了减少热辐射,可以……
需要热的不良导体!


设计制作方案
第1小组研究方法
1.选择保温材料:带盖的玻璃瓶、锡箔纸、泡沫板。
2.我们的设计方案:
3.取100毫升热水,测量温度,并放入保温装置中。
4.15分钟后,再量一次水温,记录水温的变化。
5.共同讨论保温装置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动手制作保温装置
效果检验
用瓶子取100毫升热水,测量温度后放入自制的保温装置中,15分钟后再测量水温,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展示、评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