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3.6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课件9张ppt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3.6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课件9张ppt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3 19:30:49

文档简介

(共9张PPT)
6.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开挖河道
修建水库
人类的活动对地表形态有影响吗?
在一定条件下,人类可以改变水域地表形态。
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结构疏(shū)松,本来就极易流失,经过几千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原有的森林和草原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的破碎地形。
从1978年开始,我国在黄土高原开展了以大范围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为主的“三北工程”,使这里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在一定条件下,人类可以改变陆域地表形态。


说一说因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的典型事例。
围湖造田的利与弊(bì)
湖泊滩地土层厚、土质肥沃、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湖泊滩地从事开垦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围湖造田的速度和规模进入高潮,洞庭湖滩地围垦造田面积总计曾经达1500平方千米,对解决当时的粮食问题起了一定作用。
围湖造田的好处
观察5个代表性年份的洞庭湖水域面积及容量。
计算每相邻的两个年份之间面积及容量具体减小的数值。
计算并比较1949年、1983年这两个年份之间面积及容量减小的差值。


随着围湖造田的力度增大,水域面积必然大大减小,洞庭湖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大规模围湖造田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预测变化趋势)
土地多了可以多种粮食。
但也会……
分析利与弊
1998年长江中游夏季大洪灾过后,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田还湖,加固干堤”等政策(cè),洞庭湖水系的水土保护工程开始实施。
我国1998年为什么提出了“退田还湖”等政策?


搜集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影响的具体典型案例,试分析这样做的利与弊,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第三单元
地表的变化
第六课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人类活动会对地表变化产生影响,有利有弊。
知道1998年长江中游夏季大洪灾过后,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田还湖,加固干堤”等政策,洞庭湖水系的水土保护工程开始实施。
2.科学探究
能搜集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的典型事例,与同学交流。
能针对围湖造田事例进行利弊分析与讨论,形成正确认识。
3.科学态度、STSE
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乐于倾听,理解别人的想法。
说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意识到遵循自然规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治理、洞庭湖围湖造田及治理的资料等;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因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的典型事例、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引入:“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因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的典型事例,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需要用来交流。”
(2)揭示课题。
(二)新课学习
1.导入活动
(1)课件展示教材P33的两幅图,分析这两幅图带给我们的信息。
(2)小结:“开挖河道”“修建水库”两幅图中,同样是河流,人类可以疏通堵塞的已有河道,可以从无到有新修出一条河道来(例如京杭大运河),但也可以截住水流修建大坝用来发电,不让河水像以前那样自然地流淌。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类可以改变水域地表形态。
(3)阅读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治理”的典型事例。
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结构疏松,本来就极易流失,经过几千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原有的森林和草原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的破碎地形。
从1978年开始,我国在黄土高原开展了以大范围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为主的“三北工程”,使这里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4)小结:在一定条件下,人类可以改变陆域地表形态。
(5)交流更多有关人类活动改变地表的典型事例。
2.
围湖造田的利与弊
(1)了解围湖造田带给人们的好处。先了解围湖造田的历史缘由(有诸多优越的自然条件),接着了解建国以后的围湖造田大规模发展的缘由(解决粮食问题),初步了解到围湖造田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好处。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活动改变了地表形态:增加了陆域面积(相应地,水域面积减小了)。
(2)了解围湖造田后水域面积的变化。
a.课件展示P34洞庭湖面积变化历史表。
b.读数计算:先看5个代表性年份的洞庭湖水域面积及容量,接着再计算每相邻的2个年份之间面积及容量具体减小的数值,最后计算并比较1949年、1983年这2个年份之间面积及容量减小的差值。
c.小结:随着围湖造田的力度增大,水域面积必然大大减小,洞庭湖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3)分析讨论围湖造田的利与弊,形成正确认识。
a.对“洞庭湖面积变化历史表”进行变化趋势预测并说明理由。
b.讨论:我国1998年为什么提出了“退田还湖”等政策?大规模围湖造田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4)课后活动:搜集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影响的具体典型案例,试分析这样做的利与弊,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三)整理,下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