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林为民
导入新课:
2017年,为纪念曾经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工作30多年的老劳模张秉贵,王府井集团决定,将每年的9月18日设立为张秉贵日,以传承和发扬他的“一团火”精神。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劳动者,怎会有这样的殊荣?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张秉贵,了解一下他的“一团火”精神。
学习目标:
1.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把握作者观点。
2.掌握文章行文线索,体悟细节描写的魅力。
3.体会张秉贵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中表现出的情感美。
4.体会学习张秉贵在平凡的岗位上表现出的不平凡的优秀品质和他的奉献精神。
作者介绍:
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18岁进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记者工作。现定居北京。
写作背景:
1977年,刘广和、林为民、刘红等同志集体采写了卖糖“一抓准”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的事迹。他们采访了无数次,研究了无数次,最终挖掘出了“一团火”精神这一体现时代要求的鲜明主题,一扫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阴霾,呼吁像火一样温暖人心的新型人际关系,张秉贵也成为我国商业、服务业学习的楷模。
张秉贵(1918—1987),原北京市百货大楼糖果柜台售货员,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着每一个顾客的心;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①。1957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8年,他被北京市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本文是《北京日报》记者在1977年采访张秉贵同志后写的通讯。
注:①张秉贵在平凡而光荣的岗位上,将旁人眼中简单的售货升华成为一门服务的艺术。
人物故事
工作之初:
张秉贵刚上班的时候,还受过去一些旧商人陋习的影响,一位顾客要买两块桃酥,张秉贵嫌买得少没有理睬,而去接待购货多的顾客。
那位顾客向公司提了意见,同事们批评他。他说:"我多售货,是想为国家多创造些财富,有什么不对?"经过支部书记的思想工作,张秉贵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为国家服务怎能不先为人民服务呢?他说:"我们售货员要胸中有一团火,温暖顾客的心,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一次,有两个女顾客说他"服务态度还行,就是动作太慢"。张秉贵便下决心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终于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后来他又发明了"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工作方法,即在接待第一个顾客时,便问第二个顾客买什么,同时和第三个顾客打好招呼,做好准备。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还注意研究顾客的不同爱好和购买动机,揣摩他们的心理。为使说话亲切动人、言简意明,他又自学了语言学。
"一团火"精神:
张秉贵的一生,是从黑暗的旧中国里一个没有文化的童工、学徒成长为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典型。他由一个被压迫者,变为社会的主人翁,思想上、感情上的变化成为做好工作的动力。
在旧社会,他曾挨过一脚一拳,留下了终生的痛苦记忆。一次,他给掌柜的捶腿时,以为掌柜睡着了,劳累一天的他想停下来歇一会儿,被老板一脚踢在胸口上。另一次,是一个国民党兵痞来买冰淇淋,等的时间长了点,就一拳打在他心口上。
而在新社会,他接待过一名患病的顾客,帮她选择了几种适合的点心,这位顾客还专门带着礼品到柜台来看望他。强烈的对比,更坚定了他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从这一信念出发,张秉贵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三十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四百万人,除了刚工作的那一次外,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
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他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通过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调动各个器官的功能,成了那个时代商业领域的服务规范---商业服务业的简单操作,被他升华为艺术境界。
题解: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一标题意蕴丰富,含意深刻。表层意思是说张秉贵业务熟练,服务热情似火,市民被他的真诚和一心一意为大家服务的行为所感动;内在含意是歌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先锋人物们火一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的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勇于担当和付出的精神。
记字音:
①熙熙攘攘(xī)
②和蔼(ǎi)
③亲昵(nì)
④兵痞(pǐ)
⑤够呛(qiàng)
⑥过磅(bàng)
辨词义:
(1)传颂、传诵
辨词:“传颂”侧重“颂”,传播颂扬。“传诵”侧重“诵”,指辗转传播诵读。
选词:①这些经典文章都被广泛地传诵。
②人们传颂着这个感人的英雄事迹。
(2)质问、质疑
辨词:“质问”指诘问、责问。“质疑”指提出疑问,即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
选词:①韩愈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②面对父母的质问,他语无伦次地不知如何解释。
积成语:
语境呈现
①一到星期天,农贸市场上便熙熙攘攘,买卖十分兴隆。
②要想自己成为幸福的人,就应当对别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赤诚相见。
③志愿者的使命感驱使他们不约而同地遵守严格服务守则,绝不苟且。
④观众们全神贯注地观看魔术师的精彩表演。
⑤解放军医疗队的队员和颜悦色地接待前来就诊的病人。
⑥大会堂里座无虚席,灯火辉煌,始终充满着喜庆的气氛。
释义:
①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②体贴入微: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③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④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⑤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⑥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划分层次结构
文章可以划分为哪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1-14):张秉贵服务态度的表现;
第二部分(15-17):张秉贵服务心理的成长;
第三部分(18-20):张秉贵服务事迹的影响。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选取了张秉贵同志的哪些素材来表现他的“一团火”精神的?
明确:新闻先通过柜台三件小事写出了张秉贵同志热心为民的服务态度;然后回顾了他辛酸的童年
经历和在旧社会的遭遇,点出他热心态度的原因;再通过顾客对张秉贵的温暖回馈,反映出社会环境的和谐美好,继而激励他更热情诚挚地为人民服务;最后用读者对张秉贵精神的赞美和传扬表现出“一团火”精神在延续。文章选材角度多样,但都是紧紧围绕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来选材的。
1、张秉贵的工作是什么?
明确:张秉贵是百货大楼的糖果柜售货员。
2、作为一名服务人员,人们是怎样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的?
明确:人们用“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十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
3、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从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表现了他的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②张秉贵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表现了他体贴入微、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
③张秉贵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表现了他的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和蔼亲切。
④张秉贵的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表现了他的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公私分明。
⑤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表现了他自我反省、不断成长的品质。
⑥张秉贵忆往昔被兵痞打,今天却收到女顾客的水果而感慨不已,表现了他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品质。
⑦张秉贵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表现他主动求知、严于律己、视'为人民服务'为服务宗旨的品质。
⑧张秉贵去吃夜宵,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意给他拿凳子而受启发,表现了他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觉悟高。
总而言之,张秉贵是一位热情体贴、细致周到、诚恳耐心的优秀老售货员。
本文有什么写作特点?
明确:
1、文章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贯穿全文。
2、结构上,采用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
阅读课文,赏析以下句子:
(赏析句子=修辞方法+表达效果+事物特征+表达感情)
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上下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明确:这里的细节描写,通过在柜台里和下班后的不同表现,写出了张秉贵工作时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现了他的“一团火”精神。
拓展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和蔼/雾霭
洋溢/谥号
兵痞/癖好
B.够呛/呛声
抖擞/唆使
肺腑/拊掌
C.渗出/掺和
过磅/滂沱
咽气/呜咽
D.询问/徇情
亲昵/泥古
凌辱/棱角
解析:C项,分别读shèn/chān,bàng/pāng,yàn/yè。A项,分别读ǎi,yì/shì,pǐ;B项,分别读qiàng,sǒu/suō,fǔ;D项,分别读xún/xùn,nì,líng/léng。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3分)
A.张秉贵祥细地介绍了各种糕点的味道,最后帮她挑了些略带咸味的鸡油芝麻饼和牛舌饼。
B.顾客被张秉贵那火一般的热情感动了,她报谦地说:“刚才我冲您发火,您没见怪吧。”
C.遇到患肝炎的顾客,老张就介绍买糖份多、对治肝病有好处的水果糖;遇到患气管炎的顾客,他就介绍买冰糖。
D.我们要像您一样,做革命的螺丝钉,党把我们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解析:A项,“祥细”应为“详细”;B项,“报谦”应为“抱歉”;C项,“糖份”应为“糖分”。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70年来,革命英烈穆努诺夫维护祖国统一、捍卫民族团结的英雄事迹在新疆________。
②新西兰总理________脸书等社交媒体:为什么枪击案可以直播?
③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________守候在静止的岸,________做飞速行驶的舟。
A.传颂
质问
与其
不如
B.传颂
质疑
不但
而且
C.传诵
质问
不但
而且
D.传诵
质疑
与其
不如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皇宫外面的街道上车辆熙熙攘攘,公交车、私家车还有五颜六色的突突车到处都是,非常热闹。
B.你的主张和我的主张完全相同,真可说是不约而同。
C.中央城社区举办道德讲座,现场座位座无虚席,场场爆满。
D.对犯错的学生,张老师总是和颜悦色地告诫,从不斥责他们。
解析:A项,“熙熙攘攘”指的是人来人往,这里使用对象错误;B项,“不约而同”应该改为“不谋而合”;C项,“座无虚席”和前面的“座位”重复。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组自听了张秉贵的事迹介绍之后,组员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了。
B.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C.过去资本家做买卖,唯一的目的是为了赚钱。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
D.张秉贵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
解析:A项,偷换主语;B项,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的”只能和“讨论”搭配,而不能和“思考”搭配。C项,句式杂糅,应该删去“为了”。
答案:D
6.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张秉贵________。他认为,“站柜台就得有个干净利落的精神劲儿,顾客见了才会高兴地买我们的东西。特别是我们卖食品的,如果不干不净,顾客就先倒了胃口,谁还会再买我们的东西啊!”
A.不仅注重仪表,天天服装整洁,容光焕发,而且技术过硬
B.不仅容光焕发,注重仪表,天天服装整洁,而且技术过硬
C.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注重仪表,天天服装整洁,容光焕发。
D.不仅技术过硬,而且容光焕发,注重仪表,天天服装整洁。
解析:语境强调的重点是张秉贵同志注重仪表,排除A项和B项;另外,“注重仪表”是对“天天服装整洁,容光焕发”的总说,应放在前面。
答案:C
7、仿照下面的示例,仍然用“奉献”为话题,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奉献是开在寒风中的梅花,它可以为寒冷的冬天增添柔和。
材料:
蜡烛
云彩
绿叶
蓝天
枝干
暗夜
光明
色彩
灵动
广阔的天空
鲜艳的花朵
沉寂的黑暗
答案:奉献是长在枝干上的绿叶,它可以为鲜艳的花朵增添色彩。奉献是飘在蓝天上的云彩,它可以为广阔的天空增添灵动。奉献是燃在暗夜里的蜡烛,它可以为沉寂的黑暗增添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