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册科学【培优测试】第1章 科学入门(1.1-1.4)(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册科学【培优测试】第1章 科学入门(1.1-1.4)(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3 21:35: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测试】
(考试范围:1.1-1.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开学了,小科和小滔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他们漫步于校园,发现了很多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①新的班主任是否严厉?②一天当中学校旗杆的影子长短为什么会发生变化?③为什么铁栏杆会生锈?④为什么自己的很多小学同学也就读于这所中学?根据本节的学习,你认为上述问题中,科学学科能解决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
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课堂上悄悄用眼睛观察同桌的头发属于间接观察
B.透过玻璃窗观察教室外的常青树属于间接观察
C.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叶绿体属于直接观察
D.用眼睛观察叶片的形状和构造属于直接观察
3.
下列实验室事故处理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烫伤时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B.实验做完了没事吃东西
C.用手拿住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D.用手摆放正在加热的石棉网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若发生意外要立即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并及时向老师报告。下列处理方法不当的是(  )
A.做实验时,如果被火烧伤,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烧伤膏
B.如果意外伤害较严重,则应立即躺在床上休息,过一段时间后根据伤势决定是否去医院
C.如果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必须有序撤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做实验时,如果被实验试剂灼伤,立即用缓缓流水冲洗1min以上
5.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③⑥
C.②④
D.③④⑤
6.
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粉末
B.加热液体
C.添加酒精
D.处理废弃药品
7.
加热试管前擦净试管外壁的水;给烧杯加热要垫上石棉网;使用试管给物质加热进行预热;试管加热时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上述操作具有的共同目的是(  )
A.将使酒精燃烧不完全
B.易使酒精灯熄灭
C.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D.灯芯温度高,易使试管底部溶化
8.
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测得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500m,后来把该米尺跟标准米尺比对,发现此米尺上1m的实际长度为1.003m,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
A.0.502m
B.0.5015m
C.0.500m
D.无法判断
有关滴管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可以把胶头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
B.吸取液体后,胶头不可以倒置
C.滴液时,滴管口应竖直在容器上方
D.严禁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11.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小明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并记录使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的滴数,结果如表:
①黄瓜汁
②青椒汁
③芹菜汁
④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2mL)
14滴
8滴
15滴
11滴
据表可知,四种蔬菜的维生素C含量不同,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12.下列观察仪器的选择与观测范围相匹配的是(  )
INCLUDEPICTURE
"../QK1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0605\\课件
·
2020秋季
科学ZJ
七年级上册\\QK10.TIF"
\
MERGEFORMATINET
A.天文望远镜适于观察甲区间的物体
B.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乙区间的物体
C.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丙区间的物体
D.放大镜适于观察丁区间的物体
13.小丽去超市买了一杯320mL的珍珠奶茶,她想知道这杯珍珠奶茶中“珍珠”占了多少体积。于是拿一个500mL的烧杯,把珍珠奶茶全部倒入烧杯后,再把烧杯里的奶茶倒入三个量筒中,直到液体全部倒完,结果如图所示,则“珍珠”的体积约为(  )
INCLUDEPICTURE
"../15BT6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0605\\课件
·
2020秋季
科学ZJ
七年级上册\\15BT65.TIF"
\
MERGEFORMATINET
A.60cm3
B.180cm3
C.240cm3
D.260cm3
14.给窗户装玻璃,下列测量工具中最合适的是(?
??)?
A.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
B.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刻度尺?
C.最小刻度是1分米的刻度尺????
D.以上三种都可以
15.某同学想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方法可行的(  )
A.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量
B.先测出一个较厚的物体的厚度,再把一张纸放在上面测量出总的厚度用总厚度减去物体的厚度
C.测出物理课本总的厚度,读出课本的页数,用厚度除以页数
D.测出物理课本总的厚度,数出课本的张数,用厚度除以张数
16.一同学在做测量小石块体积时由于操作步骤错误,先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然后拿出石块测水的体积,问这样测得的石块体积比实际值(?
)?
A.大??
B.小?
C.一样?
D.都有可能
17.选择刻度尺的原则是(???
)?
A.选择测量范围大的刻度尺??
B.选择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C.选择测量范围大、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D.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
18.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B.读数时,体温计不能离开身体,否则就不准确了?
C.体温计玻璃炮的容积比细管的容积大得多??
D.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19.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38.5℃,第三次38.5则(??
???)?
A.只第一次正确?
B.只第二次正确?
C.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D.只第三次正确?
20.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产生的原因是测量方法的错误引起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C.采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就可以达到100%的准确,一定能消除误差?
D.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尽可能减小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8分)
21.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
cm;乙
cm。
22.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_______中,粉末或颗粒状的药品一般用________取用,块状药品用_______取用。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________中,取用时试剂瓶盖______放在桌面上,试剂瓶口紧贴容器口________倾倒。
23.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填序号,下同)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3)蒸发液体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

24.小明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随温度的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的长为20厘米的钢尺,一把放在冰箱里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再用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他重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实验时,A端固定不动,指针C端紧靠在铜棒B端,当用酒精灯给AB加热时,小明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______(填“放大”或“缩小”)作用。
25.(1)下面是小强使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的操作步骤:
a.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取合适的温度计b.用手试一下温水,估计水的温度
c.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d.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温水充分接触几分钟
e.取出温度计 f.记录温度计的读数。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2)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温水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3)小强又用温度计分别测一块冰和另一杯水的温度,如图乙、丙所示,那么冰的温度和水的温度分别是

26.小明游览南京长江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不一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7.00cm,他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为了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该在裂缝的
(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7.给量筒内液体读数时,视线要
水平。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仰视读数为10mL,加入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5mL。则该学生实际加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5mL。
28.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明同学取来三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mL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
②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③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试管不接触灯芯)。
实验结果见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s)
90
30
45
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

29.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石块的体积。
甲同学的步骤:
①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②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
③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乙同学的步骤:
①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3;
②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4;
③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将乙同学的步骤③补充完整。
(2)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石块的体积是

(3)乙同学测得的石块体积比甲同学的大,其原因是

30.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
②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③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④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
(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可多选)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读数时小数点位置出错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30.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节前后,江南一带经常是阴雨绵绵的天气。小颖站在窗前看到对面人字形屋面上雨水在不停地流淌。她想,雨水在屋面流淌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她提出了两种猜想:①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雨水的质量有关;②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屋面的倾角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她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斜面光滑且较长,倾角α可调),用小球模拟雨滴进行了如下探究:
(1)保持斜面倾角α不变,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让它们分别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如图甲所示),测出每次下滑的时间如表。小颖经过分析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m(g)
3
6
8
12
20
时间t(s)
1.7
1.7
1.7
1.7
1.7
(2)不改变底边的长度,多次改变倾角α,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如图乙所示),测出每次下滑的时间如表。小颖对表中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倾角α
15°
30°
45°
60°
75°
时间t(s)
1.9
1.6
1.2
1.6
1.9
(3)根据实验可知,为了减少雨水在屋面上流淌的时间,在建造人字形屋面时,屋面的倾角应该以__________为宜。但实际建造房屋时,屋面倾角通常小于这个角度,其原因之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相关数据如表。
编号
纸张大小
纸张材质
不同发射角度飞行的平均距离(m)

15°
30°
45°

18cm×26cm
打印纸
6.5
15.8
15.0
8.9

18cm×13cm
打印纸
6.4
15.8
15.1
8.8

18cm×26cm
旧报纸
5.6
14.2
13.2
7.6
(1)结合表中信息分析,该实验中纸飞机距离与发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若要寻找纸飞机最大飞行距离的发射角度,应如何进一步设置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成员又制作了三架形状相同的纸飞机,用该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进行实验,实验要求如表。若甲、乙、丙这三架纸飞机飞行距离分别为s甲、s乙、s丙,请预测它们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纸飞机
纸张大小
纸张材质
发射角度

18cm×13cm
打印纸
15°

18cm×13cm
旧报纸
30°

18cm×13cm
旧报纸
15°
3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在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得知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曾设计过这样的一个温度计:一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一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的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透明细吸管,通过橡皮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推得:
测量次序
1
2
3
4
5
6
温度t/℃
17
19
21
23
25
27
水柱高度h/cm
30.2
25.0
19.8
14.6
9.4
4.2
(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当温度升高,管内水柱高度h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依次是____________(选填“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或“无法确定”)。
四、解答题(第33题4分,第34题6分,共10分)
33.如图所示,笑笑为了测量出一块石头的体积,按如下的步骤进行了一个实验:
①在一个底面内直径是10cm的圆柱形玻璃容器中装入一定量的水,量得水面的高度是4cm;②将石头放入水中后,量得水面的高度是6cm。
求这块石头的体积。(π取3.14)
34.小明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刻度尺测量。
(1)第一种方法: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种方法: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由一开始的R减小到R0,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___________。
(3)测完长度后又想测出整卷圆筒纸的圆周长,他先把一条矩形纸条轻轻地包在圆筒纸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筒纸的轴垂直(如图),然后在纸条重叠部分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出两孔间的距离,如此测出圆周长的方法是__正确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INCLUDEPICTURE
"../20-7SZJF-1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0605\\课件
·
2020秋季
科学ZJ
七年级上册\\20-7SZJF-10.TIF"
\
MERGEFORMATINET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B
B
A
C
A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A
A
D
A
D
B
C
D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30.(1)在光滑斜面的倾角α不变的情况下,不同质量的小球下滑时间相同(或光滑斜面上,小球的下滑时间与质量无关)
(2)在不改变斜面底边长度的情况下,随着斜面倾角的不断增大,小球下滑时间先减小然后增大(或在相同底边长度的光滑斜面上,小球的下滑时间与斜面倾角有关)
(3)45°
防止瓦片下滑(或节约建筑材料,合理即可)
31.(1)在发射角度为0°~45°之间,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随发射角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__。
(2)在0°~30°的发射角度范围内增加更多发射角度的实验组别__。
(3)s甲>s丙>s乙
32.(1)玻璃瓶中空气的热胀冷缩
(2)变小
(3)由小到大
四、解答题(第33题4分,第34题6分,共10分)
解析(1)第一种方法不可能把纸全部拉直再测量长度,但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则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r2)。因为纸的厚度为d,所以纸的总长度L=。(2)第二种方法,卷筒纸的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r2),被拉开的部分卷筒纸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R)。因为纸的厚度为d=eq
\f(π(R2-R),L0),所以纸的总长度L=eq
\f(π(R2-r2),\f(π(R2-R),L0))=eq
\f((R2-r2)L0,R2-R)。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