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C
C
D
C
B
D
D
A
11
12
13
14
15
A
B
D
D
D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
24.(1)球的反弹高度可能跟球的型号有关(合理即可)。
(2)乙
在相同条件下,球的充气量越足,反弹高度越大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5.(1)时间t1 (2)两次实验没有保持初始温度与室温的温差不变
(3)在两个盒内同时放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热水,比较同一时间内热水下降的温度
26.(1)内焰 (2)a
(3)酒精浓度;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灯芯的粗细;高温传感器放置的位置;空气的流动;高温传感器置于火焰中时间长短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7.(1)A (2)④③②⑥⑤① ③ ⑥
四、解答题(第30题4分,第31题6分,共10分)
30.解析:乙有可能没有发烧。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的细管,它的作用是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内水银断开,细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方便读出所测的温度。先测量甲,体温计显示39℃,说明甲一定是发烧的;乙测量前,体温计未用力向下甩,示数仍然指示甲测得的体温值39℃,除非乙也发烧且体温与甲相同,但也有可能乙未发烧,此示数不是乙体温的真实值,因此乙可能没有发烧。
31.(1)122
(2)37.8
(3)设华氏度x与摄氏度刚好相同,根据题意得:x=1.8x+32,解得x=-40,-40℉与-40℃刚好相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测试】
(考试范围:第一章综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对应错误的是( )
A.盛放固体药品——量筒
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管
C.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D.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2.
下列常见仪器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A.用一支读数为38.7℃的体温计,不作任何处理就去测量一个病人的体温
B.刻度尺必须要有“0”刻度才能使用
C.在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前,应看清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D.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应先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
3.
用最小刻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结果是450.6mm,换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这一物体,其结果应是( )
A.45.06厘米
B.450.6厘米
C.45.1厘米
D.45厘米
甲、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均为38.0℃,若没有将水银柱往下甩,就去测量两位就诊者的体温,甲体温计测得的示数为38.0℃,乙体温计测得的示数为38.5℃,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支体温计均不能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B.甲、乙两支体温计均能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C.甲体温计的示数不一定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D.乙体温计的示数不一定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5.
用“小方格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不占有整个小方格就不算入该物体的面积
B.只要占有小方格就应算入该物体面积
C.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叶片的真实面积
D.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
6.
测得某同学身高是1.653m,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尺子的最小刻度是米
B.测量结果准确到分米
C.测量结果准确到厘米
D.最后两位数字是估计值
7.
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测量头发的直径,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
8.
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科学史上有着多种观点,其中有一种叫做“宇宙胚种论”的观点。它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的其他天体,是通过适当的途径到达地球的。近年来,对一些陨石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着构成生命物质的有机物,如各种氨基酸等;对一些彗星成分进行分析,也发现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由此,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
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的其他天体
B.错误的,因为课本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D.事实依据很少的假说,至今既不能证否也不能证实
9.
阿凡提的故事: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让他在众臣面前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若……。这则故事说明了( )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测量前应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C.测量工具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D.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10.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壶中,细管中液面清晰可见.伽利略设计的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管中液面将(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确定
11.科学研究以实验为基础,我们学习科学也需要经常在实验室做各种实验。走进实验室,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以下同学的行为合理的是( )
A.烫伤时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B.边吃零食边做实验
C.用手拿住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D.趁同桌实验时睡一会
12.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和B一样
D.以上都不可取
13.小明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小敏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该俯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14.用滴管分别将同一环境中的水和酒精滴在手上,感觉酒精要比水更凉一些。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小明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一:酒精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猜想二:酒精蒸发致冷作用要比水明显。随后他在两只相同烧杯中分别倒入适量水和酒精,用相同的电子温度计分别测环境温度t1、水的温度t2和酒精的温度t3,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t3。由此,他( D )
A.只能验证猜想一
B.只能验证猜想二
C.既能验证猜想一,也能验证猜想二
D.既不能验证猜想一,也不能验证猜想二
15.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做了个记号A,然后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作一个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40cm,最后他用该温度计来测待测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A点24cm,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D )
A.20℃
B.30℃
C.40℃
D.60℃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
16.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枚硬币厚度为2.1___________。
(2)一位同学的身高为160___________。
(3)某位病人体温为39___________。
(4)一个量筒测量范围为500_________。
17.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还是间接观察:①用体温表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18.如图甲所示,现用A、B两把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用_______(选填“A”或“B”)尺测量时准确度高。如图乙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8圈,铜丝的直径是_______mm(精确到0.01)。
19.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请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在相应的实验操作后。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仪器炸裂
C.减小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1)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
(2)使用过的滴管,经清洗后才能吸取其他液体,其目的是________。
20.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
(2)可以直接被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
(3)用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
21.温度计是人们常用的测量工具,它是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的主要步骤有:
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到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估测水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C.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取出温度计;
E.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读取示数。
(1)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填字母)。
(2)如图甲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时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冰块的温度是
。
22.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
,细口瓶的塞子要
在桌面上。
(2)如图乙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字母)。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丙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②先对试管进行
,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23.如图所示,
(?http:?/??/?www.21cnjy.com?)给你一把刻度尺、两个三角板和水瓶,可测出一个瓶子的容积(此瓶子肩部以下为圆柱形,瓶壁厚度忽略不计),具体步骤如下:www-2-1-cnjy-com
(1)用________________测出瓶子的直径,算出瓶子的半径是________cm(如图a)。
(2)如图b所示,在瓶内装水,水面略低于瓶的肩部,用刻度尺量出此时水的高度为________cm,若瓶中水所占的体积为V水。
(3)如图c所示,将瓶盖拧紧,倒置过来,用刻度尺量出水面到瓶底的距离是________cm,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为V空。21
cnjy
com
(4)则该瓶的容积为________。(请用字母表示)
24.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球反弹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甲:球的反弹高度与地面的材料有关。
乙:球的反弹高度与球充气量的多少有关。
丙:球的反弹高度与球下落的高度有关。
(1)请你也帮他们提出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时,将下列情形的篮球在100cm高处释放,反弹后的最高点如图所示,其目的是为了验证上述_________的猜想,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
"../20-7SZJF-1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0605\\课件
·
2020秋季
科学ZJ
七年级上册\\20-7SZJF-16.TIF"
\
MERGEFORMATINET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5.小云想比较阻燃型保温材料和普通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他用厚度相同的两种材料的板材制成大小相同的两只盒子,盒盖上开有插温度计的小孔。首先在阻燃型材料的盒内放一烧杯,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盖上盖子,测得温度,并记录温度计示数下降10℃所用的时间t1。然后将烧杯移至普通保温材料的盒内,盖上盖子,记录温度下降10℃所用的时间t2。上述实验再重复做两次。
(1)下面是小云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中A处填写的科学量是__________。
(2)小云实验方案中存在明显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针对小云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对方案进行修改。简要写出修改后正确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1)由上表得出结论: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2)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
(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七年级(2)班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针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两种猜想:
A.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
B.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对4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米跑步后,分别测定他们在1分钟内的脉搏次数,测得数据如表。
姓名
安静状态
跳绳后
100米跑步后
小媚
82
123
138
小亚
80
127
142
小文
77
124
136
小亭
78
121
134
(1)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你支持哪一种猜想?________(填“A”或“B”)。
(2)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步骤应该是: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梁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__________,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________(用序号表示)。
28.小科同学想比较阻燃型保温材料和普通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他用厚度相同的两种材料的板材制成大小相同的两只盒子,盒盖上开有插温度计的小孔。首先在阻燃型材料的盒内放一烧杯,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盖上盖子,测出温度,并记录温度计示数下降10℃所用的时间t1。然后将烧杯移至普通保温材料的盒内,盖上盖子,记录水温第二次下降10℃所用的时间t2。重复上述实验两次。
(1)下列是小科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中A处填写的应该是__________。
阻燃型
普通
温度差(℃)
A
温度差(℃)
B
1
10
10
2
10
10
3
10
10
(2)小科实验方案中存在明显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对小科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改,简要写出修改后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有关,某市一中学的同学们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
组别
PM2.5(微克/米3)
清晨(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车流量大)
中午(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1)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其他条件都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为减小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作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第30题4分,第31题6分,共10分)
30.护士小王取来一支体温计,看到水银柱的位置在35
℃以下,她用这支体温计测量甲的体温后,忙碌中把体温计直接夹到乙的腋下,结果两个人的体温记录都是39℃。请问甲、乙两人中谁可能没有发烧?试结合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说明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
31.百度百科:华氏度和摄氏度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使用摄氏度,美国和其他一些英语国家使用华氏度而较少使用摄氏度。华氏度是以其发明者德国人华伦海特命名的,当大气压为1.01×105Pa时,水的结冰点是32℉,沸点为212℉。1714年他发现液体金属水银比酒精更适合制造温度计,以水银为测温介质,发明了玻璃水银温度计,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0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把水银温度计从0度到100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份,每一份为1华氏度,记作“1℉”。例如:水的结冰点为32℉,沸点为212℉。
温度计中通常有两个刻度:摄氏度(记为℃)和华氏度(记为℉)。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间的换算关系为:华氏度(℉)=摄氏度(℃)×1.8+32。
(1)50摄氏度(℃)是_________华氏度(℉)。
(2)由题意可知:华伦海特认为人体温度是_________℃(精确到0.1)。
(3)有没有华氏度(℉)与摄氏度(℃)刚好相同的温度?如果有,请求出这个温度;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