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13 21:4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本节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五个一级主题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与本节相关的内容标准为:1、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3、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式并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分析0.9%的生理盐水等典型事例,了解溶质质量分数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3.通过配制所需的氯化钠溶液。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和方法;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技能;通过动手实验,对比感知“选量筒的原则”;通过对“浓溶液”取用方法的讨论,体会化学实验化繁为简的思想。
4.能关注实验细节,从定量认识溶液组成的视角分析误差形成的原因,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5.通过回顾“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对本节内容形成网络化的认知体系。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的“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活动,从知识方面看是为了教会配制溶液的方法,训练学生称固体、量液体的基本操作技能。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是给学生提供自主实验探究的机会。在有明确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在活动反思中学会关注实验细节、分析实验误差,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本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运筹能力、执行能力训练。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溶液稀释问题的有关计算以及实验技能训练和分析误差的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
问题引领、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实验用品】
试剂:氯化钠固体、蒸馏水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10mL、50mL、100mL)、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空的;贴有空白标签)。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老师最近感冒了。去医院输液,医生给开了这瓶药。这属于我们学习的哪一类物质?由什么组成?上面的数字和白酒的度数则是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溶液。二、新课讲授【探究活动一】出示两杯糖水,判断哪一杯水更甜?判断依据是什么?【知识梳理一】表示溶液定量组成的方法有很多,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学习——溶质质量分数。你能根据这两个式子总结出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吗?【反馈练习】【议一议】重新理解生理盐水上0.9%的氯化钠溶液的含义。【学以致用】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需要50千克16%的氯化钠溶液,若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多少千克,水多少千克?【探究活动二】如果你是农民伯伯,你怎样配制这16%的氯化钠溶液呢?【明确任务】为了节约药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步骤】配制的具体步骤是什么?每一步我们应该选用什么仪器?桌子上有两种规格的量筒,应该选用哪一种?为什么?【分组实验】小组为单位,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反思交流】个别小组滤纸上的食盐没有全部转移完全,这会导致你配制的溶液怎么样?思考:还有那些情况可能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误差分析】从表达式对误差进行分析。【探究活动三】生物课上也需要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实验室有一瓶100g40%的氯化钠溶液,你们帮生物老师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吗?怎么操作?加多少水?加水过程中什么是不变的?同学们帮老师算一下。【多识一点】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的方法还有很多。喜庆的节日里需要白酒渲染一下气氛。自主学习白酒的度数。【溶液的用途】除此之外,溶液在生活中的用途还有很多,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三、交流总结四、随堂检测。五、作业:查阅无土栽培等技术,了解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列式计算。观察算式,总结规律。总结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以及定义式。根据表达式计算。根据所学知识对0.9%做出解释。同学补充完善。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变形计算。小组讨论配制方案。明确实验目的。小组之间交流合作,寻找合适的实验方案和并找出对应的实验仪器。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溶质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误差分析加水思考、回答。得出稀释问题的关键在于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白酒的度数是体积分数。观看视频。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自主完成题目。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良好科学素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领学生从定量的视角去认识溶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及时反馈,巩固练习。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使学生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就是服务于社会。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合作意识,重视亲身体验和同伴互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据实验步骤有条理的明确实验所需的仪器。明确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先分析后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细节,从定量认识溶液组成的视角分析误差形成的原因,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审辩思维能力,学会反思,逐渐成长。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通过思维的碰撞,体会化学实验化繁为简的思想。解决稀释问题。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溶质质量分数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本节小结,培养学生用网络图梳理知识体系的意识。通过学生的纸笔测试表现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也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扬长补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体会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参与课外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