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1-2节检测【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1-2节检测【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4 22:0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1-2节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是水循环中的几个环节。“百川归海”描述的是(?
?

?
A.?蒸发 
?
B.?蒸腾
?
C.?降水
D.?径流
2.动植物为了适应不同的水环境,都有特殊结构和本领,下列不是由于长期生活在缺水的环境中引起的是(?
?

?
A.?白杨树冬天要落叶
?
B.?仙人掌的叶长成刺状
?
C.?沙拐枣的根深深扎入地下
D.?芭蕉的叶片很大
3.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4.小明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点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水的循环是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在高空形成水滴或冰晶降下的过程
?
B.?水的循环中,水一定经历了三种状态
?
C.?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
?
D.?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5.如图所示,把地球上水的总储量假设为100%,水的分布分为A、B、C
三部分。下列有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A部分是地球上的海洋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生物水主要存在于图中的B部分
?
C.?C1、C2部分分别是难以被人类利用的冰川水和地下淡水
?
D.?C1部分的水以固态形式存在
6.水电解的实验事实说明了(?
?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
D.?物质通电时都能分解成几种新的物质
7.图甲、乙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
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都没发生变化
?
D.?电解水的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8.要证明电解水的实验两极产生的气体,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
B.?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
C.?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证明是氧气
?
D.?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9.水在通直流电的作用下可以分解,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A.?水分子的数目 
?
B.?分子的种类
?
C.?物质的种类
D.?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
10.如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1.如图表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图中分别表示氢原子、氧原子),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过程Ⅰ表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拆分成原子
?
B.?过程Ⅰ、Ⅱ表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
C.?过程Ⅲ表明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该示意图还能说明化学变化中原子能再分
12.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正极产生的气体不能燃烧,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B.?正、负极产生的气体都是水蒸气
?
C.?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是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的两倍
?
D.?做电解水实验时,通的是直流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6分)
13.?(12分)如图是水循环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____(填字母)。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3)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多,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约占全球总水量的0.3%。由图可知,江、河、湖、海、植物、土壤中的水通过_____________变成了水蒸气,升入高空。在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中,能使陆地上不断得到淡水的水循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4分)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读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填“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或“海上内循环”)。
(3)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开头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的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相当于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______环节,“奔流到海不复回”相当于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______环节。在三大类水循环途径中,诗中所描述的属于_________________循环。
??
(4)在水循环的多种途径中,湖泊水体与大气水之间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直接联系起来。
(5)台州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650m3·年-1,由表中资料可知,台州属于__________缺水城市。
15.?(10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和电解水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沿海城市常遭受超强台风的侵扰。在如图甲所示的水循环模式中最能代表台风登陆过程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③⑤
(2)如图乙所示,电解水实验中,接通电源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丙可知该反应发生时,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
(4)在发生该反应时,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8分)
16.?(12分)如图所示,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该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导电性;②A、B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③A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能燃烧;④B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⑤该变化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⑥实验表明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该实验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变化。
(5)电解水时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没有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
17.?(16分)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_______,b应接电源的____________极。
(2)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该气体具有____________性。
(3)图中的现象表明实验__________________(填“未开始”“刚开始”或“已进行一段时间”)。
(4)在电解水时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mL,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_____mL。
(6)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写出其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D
2.D
3.C
4.A
5.B
6.C
7.C
8.A
9.D
10.D
11.D
12.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6分)
13.?(12分)(1)太阳辐射;地球引力;(2)D;(3)蒸发;海洋与陆地间的循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与浅层地下水
14.?(14分)(1)南多北少;(2)海陆间循环;(3)降水;地表径流;海陆间(4)蒸发、降水;(5)中度
15.?(10分)(1)A;(2)两电极均有气泡产生,两试管中液面均下降;(3)A;(4)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8分)
16.?(12分)(1)装置简单,便于操作;(2)便于检验生成物;(3)①;(4)化学;(5)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17.?(16分)(1)氧气;正;?
?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气体B的试管内,木条复燃;助燃(3)已进行一段时间;(4)增强水的导电性;(5)16;(6)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