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碱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降低土壤的酸性
C.?可与CuSO4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波尔多液,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其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CO2
,
与CO2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2.Al(OH)3是用途广泛的难溶性固体,可用NaOH溶液来制取,但又可溶于NaOH溶液:
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偏铝酸钠)+2H2O,现向一定质量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对图象理解错误的是(??
)
A.?b点生成的Al(OH)3质量达到最大值
B.?a、c点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AlCl3和NaAlO2
C.?bc段(不含端点)的铝元素存在于Al(OH)3和NaAlO2中
D.?ad段和dc段消耗的NaOH质量比为3:1
3.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探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向接近沸腾的水中加入适量NaOH固体,液体迅速沸腾
B.?乙:将少量头发加入到热的浓NaOH溶液中,头发逐渐溶解消失
C.?丙:向久置于空气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检验其是否变质
D.?丁:向盛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浓烧碱溶液,鸡蛋被“吞”入瓶中
4.对一瓶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一定量的CaCl2溶液,然后过滤
C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
测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A.?A???????????????????????????????????????????B.?B???????????????????????????????????????????C.?C???????????????????????????????????????????D.?D
5.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固体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
?)。
A.?NaOH??????????????????????????????B.?Na2SO4??????????????????????????????C.?CaCO3??????????????????????????????D.?Na2CO3
6.碱溶液中都含有OH-
,
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的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7.某同学查阅资料获知: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该同学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甲、乙两个烧杯中并插入导电传感器,往甲杯中滴加稀硫酸,往乙杯中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曲线对应的是乙烧杯溶液导电性??????????????B.?A曲线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一直在减小
C.?B曲线对应的烧杯中溶液始终为红色???????????D.?B曲线对应溶液导电性始终比A曲线对应溶液导电性强
8.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片状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B.?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
9.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你认为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水???????????????????????????????B.?澄清石灰水???????????????????????????????C.?碳酸钙???????????????????????????????D.?纯碱溶液
10.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烧瓶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
A.水、氯化氢
B.硫酸、氨气
C.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硫
D.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碳
11.下列物质不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稀硫酸??????????????????????????B.?氧化铁??????????????????????????C.?紫色石蕊试液??????????????????????????D.?碳酸钠溶液
12.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片状固体??
②有腐蚀性??
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⑤
二、填空题
13.一瓶完全变质的NaOH溶液,在变质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________(填写离子的符号);检验此瓶试剂是否已完全变质的方法是:________。
14.下列3种物质:请从①氢氧化钙、②氢氧化铝、③氯化钠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_______;
(2)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5.向一含有盐酸的氯化铁溶液边振荡边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且至过量,某同学了如图,要表明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
请看图分析:
(1)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化学式为________;
(2)图中部分线段有误,请在答题卡的图中,重新画出溶液溶质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的溶液质量变化关系曲线(要求标出abc折线点)
四、实验探究题
16.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A、D中酚酞均变红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________性。
(2)写出F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试剂酚酞除外)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用途分析,其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总质量增加,但溶液质量减小。
【解答】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呈碱性,
能与酸反应,可用于降低土壤的酸性
,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是波尔多液的成分之一
,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质量减小
,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
B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b点的意义;
(2)根据前后两个反应的产物分析;
(3)bc段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正在反应,据此分析铝元素的存在位置;
(4)根据横轴上的线段长度分析。
【解答】A.b点生成的Al(OH)3质量达到最大值,故A正确不合题意;
B.a点是还没有加入氢氧化钠,所以该点时溶质就是AlCl3;c点反应全部结束,该点时的溶质为前面反应生成的NaCl和后面反应生成物的NaAlO2
,
故B错误符合题意;
C.bc段(不含端点),此时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正在反应,因此铝元素存在于Al(OH)3和NaAlO2中,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图像可知,ad段和dc段表示氢氧化钠质量的线段长度之比为3:1,和因此消耗的NaOH质量比为3:1,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
C
【解析】【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的强腐蚀性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
【解答】A、
向接近沸腾的水中加入适量NaOH固体,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液体可以迅速沸腾
,不符合题意;
B、
将少量头发加入到热的浓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头发会逐渐溶解消失
,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向久置于空气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法检验其是否变质
,符合题意;
D、
向盛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浓烧碱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鸡蛋被“吞”入瓶中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
C
【解析】【分析】氢氧化钠变质,其实就是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滴入酚酞试液后,都呈红色,无法区分,故A错误;
B.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故B错误;
C.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那么说明氢氧化钠变质。如果它全部变质,那么完全反应后,溶液应该呈中性,滴入酚酞试液后不变色。而如果酚酞试液变红色,那么说明部分变质,故C正确;
D.如果pH试纸是润湿的,那么会对溶液pH的测定产生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分析。
【解答】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固体物质,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
故选D。
6.【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碱的共性是反应过程中氢氧根离子发生变化分析。
【解答】A、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可使石蕊试液变蓝色,属于碱的共性,不符合题意;
B、盐酸与碱反应以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反应,属于碱的共性
,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反应,不是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不属于碱的共性,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与二氧化碳反应消耗了氢氧根离子,属于碱的共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
C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的产物判断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确定溶液导电率的变化趋势;
(2)根据(1)中的分析判断;
(3)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钠的反应产物确定溶液的酸碱性,从而确定溶液颜色的改变;
(4)根据两条曲线是否有交点分析判断。
【解答】A.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在二者反应的过程中,离子浓度在不断减小,导电率在不断减小;当二者完全反应时,离子浓度为零,它的导电率也为零。此后,随着稀硫酸的滴入,离子浓度增大,导电率不断增大。因此A曲线对应的是甲烧杯中导电性的改变,故A错误;
B.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曲线对应的甲烧杯中离子浓度先减小再增大,故B错误;
C.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在反应过程中,溶液始终成碱性,则B曲线对应的是乙烧杯中始终为红色,故C正确;
D.根据图像可知,两个图像有交点,说明某个时刻,二者的溶液导电性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密封能够达到的效果分析判断。
【解答】将氢氧化钠密封保存,可以防止它与外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也可防止它吸收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热潮解,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
D
【解析】【分析】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对各个选项中的物质加入混合溶液后pH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哪个与图像相符,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混合溶液的pH<7,加入水后,溶液被稀释,pH增大,但是无论如何不可能pH>7,故A错误;
B.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后,其中的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的pH不断增大;当HCl完全反应后,溶液的pH=7,此时由于与CaCl2不反应,所以溶液的pH会迅速大于7,而不会保持pH=7不变,故B错误;
C.加入碳酸钙后,其中的HCl与它反应,溶液的pH增大;当HCl完全反应后,溶液的pH=7,由于碳酸钙不能与CaCl2反应,所以只能保持pH=7不变,不能大于7,故C错误;
D.加入纯碱后,其中的HCl与它反应,溶液的pH增大;当HCl完全反应后,溶液的pH=7;接下来纯碱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这段时间内保持pH=7不变;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纯碱过量,溶液的pH继续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
10.【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水在低于100oC时沸腾说明压强低,结合所给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试管内的水要沸腾,需压强变小;
A、氯化氢溶于水会使压强变小,可使水沸腾,不符合题意;
B、
硫酸和氨气能发生反应,可使装置内压强减小,水沸腾,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可使装置内压强减小,水沸腾,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与一氧化碳不能反应,不能改变装置内压强,水不会沸腾,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碱的化学性质分析,碱能与酸、指示剂、碳酸盐溶液或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但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解答】稀硫酸、紫色石蕊试液和碳酸钠溶液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而氧化铁不能与碱发生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B。
12.【答案】
D
【解析】【分析】密封保存,可以切断药品与空气和水蒸气的接触,防止潮解或变质,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密封保存的原因: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和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13.【答案】
CO32-;取少量待检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酚酞试液不变色,则说明其已完全变质(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及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溶液都呈碱性,要证明碳酸钠中不含氢氧化钠,需先除去碳酸钠再证明氢氧化钠分析。
【解答】氢氧化钠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变质前溶液中离子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变质后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根据反应前后粒子种类可知,
“
”表示
CO32-
;要检验试剂完全变质,即需证明不含氢氧化钠,要先加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等将碳酸钠除去,然后利用氢氧化钠的碱性加以验证。
故答案为:
CO32-
;
取少量待检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酚酞试液不变色,则说明其已完全变质(合理即可)。
14.【答案】
(1)②
(2)①
【解析】【分析】(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稀盐酸,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以中和胃酸;
(2)氢氧化钙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解答】(1)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氢氧化铝,故选②;
(2)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氢氧化钙,故选①。
三、解答题
15.【答案】
(1)FeCl3和NaCl
(2)
【解析】【分析】(1)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溶液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继续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仍增加分析。
【解答】(1)
b点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刚好完全反应图像,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化学式为
NaCl
;
(2)当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继续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总质量仍会增加,正确图像为;
故答案为:(1)NaCl
;(2)。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碱
(2)Ca(OH)2+K2CO3=CaCO3↓+2KOH
(3)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
【解析】【分析】(1)根据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分析;
(2)根据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分析;
(3)根据混合后溶液呈无色,说明不含呈碱性物质,由此确定物质间反应的最终产物是一定含有的溶质分析。
【解答】(1)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2)F中为碳酸钾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为
Ca(OH)2+K2CO3=CaCO3↓+2KOH
;
(3)
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不含呈碱性的物质,即所有呈碱性物质都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所以反应后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
;
故答案为:(1)碱;(2)
Ca(OH)2+K2CO3=CaCO3↓+2KOH
;(3)
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