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语文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
8.《世说新语》二则
zhòu
xù
chā
yùn
yì
fù
咏 雪
不久,一会儿
急
大体
相比
不如,不及
趁、乘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与儿女讲/论文义
C.公大笑/乐
D.未若/柳絮因风起
【解析】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与儿女/讲论文义;C.公/大笑乐。
D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
(3)撒盐空中差可拟。
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5.经典诗文默写。(4分)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雪进行描述的两个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6.文学常识填空。(3分)
《世说新语》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作者)组织编写的一部_____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南朝宋
刘义庆
志人
一、课内阅读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极其精练地交代了咏雪的时间(_______)、场合(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等要素。(4分)
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2.用“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来比喻“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谈谈理由。(3分)
示例一:我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团状的,与雪花相似,“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灵动的美感。 示例二:我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在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直落,看不见雪花轻盈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3.文中把纷纷扬扬的大雪比作“盐”和“柳絮”,你还可以把雪比作什么?
用“……差可拟”或“未若……”的句式写一个咏雪的比喻句。(2分)
还可以把雪比作“糖”或“鹅毛”。撒糖空中差可拟;未若鹅毛因风起。
二、(甘肃武威期中)比较阅读
【甲】《咏雪》(略)
【乙】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①及辞赋②数十万言,善属③文。太祖④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⑤,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⑥铜雀台⑦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就,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属:写。④太祖:指曹操。⑤论:议论。⑥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⑦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4.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性简易
不治威仪
舆马服饰
不尚华丽
/
/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漫天飞舞。
(2)植援笔立就,可观。
曹植拿起笔立刻就完成了,文章值得一看。
6.《咏雪》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3分)
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7.从“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中,
你得到怎样的启示和教益?(2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应该广泛阅读,
从而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
【乙参考译文】曹植十多岁(的时候)
,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辞赋十几万字,善于写文章。曹操曾看到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吗?”曹植跪拜回答说:“话说出来是言论,落笔就成文章了,(您)
只要当面考我(就知道),(我)
怎么会请人(代写)呢?”当时邺地铜雀台新建成,曹操带领所有的儿子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自作一篇赋文。曹植提笔立刻就完成了,文章值得一看。曹操对此感到十分惊异。曹植性情简约平易,不喜欢摆出威严的气势,车马服饰,都不追求华丽。每次进见,曹操都用不好回答的问题诘难他,他都能立即应对,因此特别受曹操宠爱。
陈太丘与友期行
shě
fǒu
zāi
正午时分
离开
才
舍弃
回头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你)到正午还不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位)朋友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拉他。元方走进家门,也不回头看。
4.用课文原句填空。(6分)
(1)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方指出父亲友人两点错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人惭
下车引之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5.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辞,哪些属于谦辞?(只填序号)(4分)
①尊君 ②家君 ③敝人 ④卑职 ⑤陛下
⑥令尊 ⑦阁下 ⑧足下 ⑨犬子 ⑩老朽
敬辞:__________________ 谦辞:__________________
①⑤⑥⑦⑧
②③④⑨⑩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元方入/门不顾
C
一、课内阅读
1.从全文看,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2分)
友人: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而知错能改。元方:聪明直率。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3分)
失礼。友人毕竟是长辈,应该尊重他,且他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们应该给他一个改错的机会。(或:不失礼。友人毕竟有错在先,元方义正而词严,表现了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3.陈元方反驳“友人”的话妙在何处?(2分)
首先,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列出事实,再讲出对方的错误;其次,用词妥帖,讲究分寸,有信有礼,就事论事;再次,反应敏捷,人小不输气势。
二、课外阅读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④无遽容⑤。融谓使者曰:“冀罪止⑥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⑦至。
【注释】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琢钉戏:一种小孩玩的游戏。④了:完全。⑤遽容:恐惧的脸色。⑥止:同“只”。⑦收:差役。
对……说;告诉
同“否”
希望
不久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6.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3分)
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7.有位同学看了本文之后,联系到《咏雪》,心有所感,想写一副对联,
可惜只完成了一半。请你根据本文的内容写出下联。(2分)
上联:谢家女才情可叹
下联:_______________
孔氏儿胆识堪惊
8.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和孔融之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相同点:都机智聪慧。元方能够巧妙指出友人有错在先,孔融之子能够懂得覆巢无完卵的道理。不同点:元方爱憎分明,为人方正。元方针对对方“无信”“无礼”,针锋相对,义正而词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孔融之子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孔融之子在父亲被捕之时,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参考译文】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我自己一人,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