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概括作者几次进入阿尔卑斯山地区所看到的景象。
2.体会牧羊人崇高的品质和精神。
3.
学习作者塑造逼真而具有感染力的故事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括作者几次进入阿尔卑斯山地区所看到的景象,体会牧羊人崇高的品质和精神。
难点:学习作者塑造逼真而具有感染力的故事的手法。
导入:介绍支付宝“蚂蚁森林”种树。
过渡语:现如今,在支付宝蚂蚁森林种树已经快成为一种全民活动了,我们只需要在支付宝收取能量就可以通过公益组织为荒漠种树。生活中,一个人单凭自己的双手,在荒漠种成一棵树需要耗费多大的精力呢?将一片荒漠变成一片绿洲又需要耗费多大的精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植树的牧羊人》,来认识一位荒漠中的植树人。
教学过程:
最了不起的奇迹
1.文中作者多次来到阿尔卑斯山地区,亲眼见证了一位农夫凭一己之力将荒漠变成了绿洲,在文中作者将他这一壮举称之为?
明确:“最了不起的奇迹”“做到了只要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2.跟随作者的脚步见证“奇迹”。
快速阅读:圈点勾画出“我”几次走进这个地区所看到的景象。
(1)结合文本分析第一次看到的景象——荒凉,贫瘠,干燥,人烟稀少。
(2)结合文本分析第二次看到的景象——湿润、草木茂盛、有溪水
。
结合文本分析第二次看到的景象——充满生气,富饶,幸福,舒适。
二、最伟大的人
牧羊人的身份信息。
跳读:圈点勾画,根据提示筛选出牧羊人的身份信息。
姓名:
艾丽泽·布菲
年龄(初次见面):
五十五岁
居住地:
阿尔卑斯山地的一个废弃的小村庄
家中人口:
孤身一人,独子和妻子已接连去世
职业:
牧羊人
小结:牧羊人并不是“普通的农民”,而是一位“身世悲苦的农民”。
牧羊人的性格特征。
默读:圈点勾画出能体现牧羊人性格特征的句子或段落,并进行批注赏析。
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第7段)
赏析:动作描写,细致地描写牧羊人挑拣橡子的动作,写出了牧羊人做事时的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那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第11段)
赏析:通过数字的对比,具体说明树苗成活不易,侧面衬托出牧羊人种树的艰辛。但他能始终坚持种树,表现了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性格特征。
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养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第14段)
赏析:放羊能给牧羊人带来收入,但是为了树苗的顺利生长,他不养羊了,可见他的无私奉献。
小结:从荒漠到绿洲,历时35年,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变化和奇迹,靠的是一位身世悲苦的牧羊人始终坚持不变的认真细致、坚持不懈、不畏困难、无私奉献的品质和精神。所以同学们,不管你是谁,只要你能做到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你也能创造奇迹!
三、最有感染力的故事
结合背景知识介绍这个故事发表时的相关故事。
思考:一个虚构的故事如此真实,如此具有感染力、影响力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逼真的环境描写。(2)第一人称视角+长期地观察
结语:现如今,这个故事以文字、动画、绘本等多种形式流传着,它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