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具有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请判断以下名言是哪些历史人物所说的?
长太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屈 原
范仲淹
陆 游
林则徐
黄宗羲
顾炎武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顾炎武
王夫之
黄宗羲
李贽
第 5 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李 贽
一、代表及其思想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
泉州人。明末进步思想家。青年时代生活
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
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78岁时
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
名迫害致死(于监狱割喉自杀而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著作有《焚书》、《藏书》等多种。
一、代表及其思想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思想: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二: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续焚书》
阅读下列有关李贽的“异端”言论并概括其“异端”思想。
否定孔孟权威,鞭挞程朱理学。
材料三:“故世之好名者必讲道学,以道学能其名也;无用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济用也;欺天罔人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售其欺罔之谋也。”
材料四: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抨击道学伪善,强调个性发展。
材料五:“有夫妇然后有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万物皆生于两(阴阳二气),不生于一(万物之源‘理’)”,“更不言一,亦不言理”。
世界源于“阴阳”,否认“天理” 存在。
一、代表及其思想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思想:
(2)抨击道学伪善,强调个性发展;
(3)世界源于“阴阳”,否认“天理” 存在。
(1)否定孔孟权威,鞭挞程朱理学;
一、代表及其思想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顾炎武
王夫之
黄宗羲
1、代表人物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1644年,清兵入关,王夫之和友人一起在衡山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满。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晚年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人称船山先生。著作现存《船山遗书》288卷,还有一部分已经散失。
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浙江宁波余姚人。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党名士,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黄宗羲成年以后加人复社,坚持反宦官斗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亡后拒绝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主要著作有《明夷待访录》等。
顾炎武(1613—1682),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各地,搜集材料,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入的研究。晚年拒绝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
三大思想家各自有什么进步的思想?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唯物主义思想
反对君主专制,要求限制君权
倡导“经世致用”
①“理在气中”,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中;
②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
①君主专制是社会诸多弊病的根源;
②君臣关系是平等的 ;
③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设想。
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一、代表及其思想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
2、进步思想
(1)政治上:
批判君主专制,要求限制君权
阅读下面材料,体会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
材料一:“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顾炎武
材料三:黄宗羲提出要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是非决于学校”,国家最高权力是内阁,另设监督和咨询机关(即“学校”),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
一、代表及其思想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
2、进步思想
(1)政治上:
批判君主专制,要求限制君权
(2)思想文化上:
① 朴素唯物主义
② “经世致用”
影响:
①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②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
一、代表及其思想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
2、进步思想
(1)政治上:
批判君主专制,要求限制君权
(2)思想上:
① 朴实唯物主义
② “经世致用”
(3)经济上: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王夫之
“工商皆本”
一、代表及其思想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
2、进步思想
(1)政治上:
批判君主专制,要求限制君权
(2)思想上:
① 朴素唯物主义
② “经世致用”
(3)经济上:
阅读P21知识链接,思考并讨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产生背景
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统治腐朽,危机四伏;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程朱理学的腐朽性充分暴露,西学东渐的引导。
一、代表及其思想
1、政治上:
2、经济上:
3、思想文化上:
明清进步思潮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使得儒学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判与儒学有什么关系?
二、产生背景
一、代表及其思想
三、影响
1、对理学的反思、批判,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兴起的需要,为儒学发展变革注入新的活力;
2、这些思想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想,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1、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
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B、否定宋明理学
C、批判三纲五常 D、否定君主专制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不包括( )
A、个性自由 B、经世致用
C、农工皆本 D、民主共和
3、明清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 )
A、否定君主专制 B、批判宋明理学和八股取士
C、限制君权 D、经世致用
D
D
B
4、关于明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解放思想
B、农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C、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D、直接推动了变革当时社会的实践
5、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
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 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C、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D
D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的观点(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
7、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③八股取士因循守旧 ④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核心思想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A
A
C
9、在李贽的思想体系中,世界的本原是( )
A、阴阳二气 B、道 C、理 D、天
1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的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的危难
C、统治者不施行仁政,导致民不聊生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得国家分裂
A
B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秦始皇“焚书坑儒”。
遭到打击
遭到打击
秦朝
初步发展
孟子:①“仁政”、重民;②人性本善;③重义轻利。
荀子: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人性本恶;③礼法并施。
孟子、荀子
战国
其主张不适应兼并战争和社会变革的需要,无助于实现统一。
受到冷落
开始产生
①“仁”和“礼”;②为政以德;③天命观;④教育思想
孔子
春秋
原因
地位
发展演变
主要思想
人物
时间
社会动荡,佛教和道教盛行
受到挑战
受到冲击,出现危机。
魏晋南北朝
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享受“独尊”
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主流思想。
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天人感应”;③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三纲五常。
董仲舒
西汉
……
……
……
……
……
春秋
战国
秦
原因
地位
发展演变
主要思想
人物
时间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纲常礼教腐朽没落,商品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遭到批判
在批判继
承中发展
①批判君主专制;②经世致用;③“工商皆本”。
王、黄、
顾
明清
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重享“独尊”
继续发展,形成理学。
程朱理学:①理是世界的本原;②“存天理、灭人欲”;③“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①“心即理也”,心是世界本原;②“发明本心”、“致良知”。
程、朱、陆、
王
宋明
……
……
……
……
……
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
原因
地位
发展演变
主要思想
人物
时间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理历史根据。
被利用
出“新意”
康有为
维新变法时期
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令资产阶级激进派不能容忍。
统治地位动摇
受到猛烈抨击
陈独秀、鲁迅等
新文化运动时期
……
……
……
……
……
春秋至明清
原因
地位
发展演变
主要思想
人物
时间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