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2课
02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03
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01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产生和演变。
2.理解英美法近代政治制度的异同。
PART01
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1.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1)城邦国家的形成
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
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类型
权利分配
相同点
君主制
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较少。
僭主制
非法取得个人独裁,公民有一定权力
贵族制
贵族掌握政权,公民权较少。
寡头制
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有较少。
民主制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城邦
公民
或多
或少
享有政治
权利
不同政体的选择
1.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2)民主制的代表——雅典
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
权力机关
产生方式
职责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
全体男性公民
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议事会
(常设最高行政机关)
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官员由选举产生
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官员大多一年一任,接受监督。
陪审法庭
(主要司法机关)
抽签产生
组成规模不等的法庭审理大小案件
课堂探究
材料一: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杈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物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的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屁撒战争史》
结合表格和材料,总结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直接民主
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
公民意识
法律至上
城邦至上
集体领导
权力制约
辩证思维
材料一:在公民大会上,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代写上阿利斯提德自己的姓名投上票柜,阿利斯提德哭笑不得问为什么要放逐他。那个人回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都不认识这个人;但到处都称呼他为正义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积极性:
1.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有利于正确决策,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
1.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促进了雅典奴隶制文明的繁荣。
2.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局限性:
①民主只属于成年男性公民,是少数人的民主。
②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导致国家权力的误用和滥用,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材料二:雅典居民构成图:
思考:如何正确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实质:小国寡民的产物,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历史纵横
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轮番而治
现代选举制的起源
人民主权
近代以来主权在民思想的开端
五百人议事会规定的任期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任期制的渊源
五百人会议按公民人数分配名额
比例代表制的开始
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
近代西方议会制的雏形
法律至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权力制约
三权分立
材料一:(议事会)议员的任命有两大特色:村社代表制和抽签选举。村社代表制,具体就是将议事会的500个议席按各村社公民人口的比例分配到139个村社。
——崔丽娜《雅典五百人议事会的任命和运作》
民主政治的滥觞
逻辑建构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欧亚非文明交界处
山岭沟壑
海岸曲折
港湾众多
冬季多雨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
便于吸收亚非文明
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
农耕经济不发达
擅长从事海外贸易、海外殖民活动
盛产葡萄酒、橄榄油
独特的地理环境
有利于
迫使
有利于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平等互利的思想观念
1.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3)寡头制的代表——斯巴达
权力机关
产生方式
职责
公民大会
全体男性公民
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
国
王
世袭继承
垄断军事统帅权
长
老
会
仅30人,终身任职
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监
察
官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
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
(斯巴达的)君主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长老职位本身是对德性的一种奖励),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
——亚里士多德
仍具民主色彩!
趣味历史
0—7岁
7—18岁
婴儿出生
18—20岁
20—30岁
30岁
60岁
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正规军事训练。
驻扎边境,进行实战训练。
通过考核获得国家公民称号,成为正式军人。
退役。
长夜将至,我从今开始守望,尽忠职守,生死于斯,至死方休。因为我是黑暗中的利剑,城墙的守卫,抵御寒冷的烈焰,破晓时分的光线,唤醒眠者的号角,守护王国的坚盾。我将生命和荣耀献给我的国家,今夜如此,夜夜如此。
——《冰与火之歌》
只留下健康的婴儿。
在家接受母亲教育。
斯巴达的女子巾帼不让须眉
斯巴达的勇士无坚不摧
进入国家公育机关接受以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为主的军事体育训练、强制的道德灌输、严酷的身心磨练。
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
约公元前500年,罗马……开始成为独立城邦。最初国王拥有帝权,…后来,君主政体被废除,贵族成为社会统治者。从前由国王掌握的帝权这时转到两名执政官手中;执政官由选举产生,任期一年,总是由贵族担任;元老院是主要立法机关,也是贵族团体,甚至在接纳若干平民后其性质仍然不变。
——斯塔夫里拉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权力机关
产生方式
职责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
全体男性公民
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但其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
执政官
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有两人,一年一任。
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元老院
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
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深入分析
罗马共和国
执政官
元老院
公民大会
建议、协调、监督
主持会议、卸任入院
否决大会决定的权力
主持会议
宣战权、审判权
君主制
民主制
贵族制
混合政体,分权、制约,带有浓厚的贵族寡头制特征
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
政治制度的异同?
相同点:
①参与国家政权管理的都是公民。
②公民都由成年男子组成。
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④部分官员由选举产生,且有任期。
不同点:
①国家政体不同:雅典为民主制;斯巴达是寡头制;罗马共和国是共和制。
②公民大会的权力有所不同。
课堂探究
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2)罗马帝国
连任执政官,并于BC19年成为终身执政官。
终身保民官。
凯旋后获“统帅”尊称,统摄军队,是其掌握一切大权的关键。
荣膺首席元老,元老院成为其御用机构。
元老院授予其“奥古斯都”称号(拉丁文意为“神圣”、“至尊”),此年为元首制正式开始之年。
BC32—BC23
BC30
BC29
BC28
BC27
元首制实际上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即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其。
戴克里先(284—305)在位时期,彻底抛弃共和外衣,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
屋大维独裁之路
知识补遗
罗马帝国的崩溃
奴隶制危机
3世纪危机
292年戴克里先“四帝共治”
395年
罗马帝国分裂
西罗马帝国(395—476)
东罗马帝国(395—1453)
奴隶制经济危机;政治混乱,行省离心倾向严重;各地人民起义;以蛮制蛮养虎为患;蛮族入侵。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进入中世纪封建社会
PART02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一、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出现
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蛮族国家建立
法兰克王国最大
8世纪建立查理曼帝国
公元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
法兰西
德意志
意大利
一、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1.封君封臣制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查理曼帝国下得到采邑的大贵族和大地主成为公侯伯子男爵,都是皇帝或国王的臣下。这些人又把自己的采邑分封给小贵族,如骑士、乡间的绅士。这些采邑的面积大至一个郡,小至一个村,围绕着采邑,组成了各级贵族的领主附庸网络。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册)
二、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2.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政教合作: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丕平献土)
政教冲突: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王权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
(卡诺莎之辱)
三、中古西欧的典型国家
1.法国——等级君主制
何为三级:
教士是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他们都是统治阶级:第三等级主要由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组成,属被统治阶级。前两个等级占总人口的2%,但是,他们拥有约35%的土地,并享有政府保护人的大部分好处。
时间:1302年。
背景: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
成就: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意义: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三级会议
腓力四世
趣味历史
阿维农之囚
1294年,专横顽固的教权至上论者,卜尼法斯八世任
罗马教皇。为了支付战争费用,腓力四世向素来享有免税
持权的法国神取人员征税,这直接触犯了卜尼法斯八世的
利益。面对王权的严重威胁,卜尼法斯八世宣称人欲得救,
必须服从罗马教皇,并开除了腓力四世的教籍。腓力四世
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贵族、教士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会
议,巧协地利用小贵族和市民的反教会情绪,压制教士服从国王并派出军队软禁卜尼法斯八世。卜尼法斯八世死后,腓力又操纵一个法国主教当选教皇,并将罗马教廷迁至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农,扣押教皇作为人质达70年之久,史称"阿维农之因”(1308—1378),期间大部分红衣主教及教皇是法国人。从此,罗马教廷凌驾于世俗君王之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三、中古后期的典型国家
2.英国——议会君主制
时间:1215年。
背景:英王约翰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市民反对。
内容:肯定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保障封建主特权;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利益。
(1)《大宪章》的签署
“无地王”约翰:
1199年继任英国王位,他对内实行残忍统治,任意没收土地和增加税收,干涉教会主教选举,被教廷开除教籍后又被迫赔礼道歉并向教廷纳贡;对外与法国的战争也频频失利,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土地。
深入分析
大宪章的利弊得失
材料一:(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同级贵族之依法栽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剽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0)除战时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大宪章》
材料二: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
恩格斯
《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积极意义:
限制了王权,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用作为争取权利的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
局限性:
它主要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改变广大农民的地位,而且不久就被约翰王撕毁,失去了效力。《大宪章》是英国主张地方分权的贵族同中央王权斗争的产物。在西欧封建社会,王权代表着秩序,代表着历史的进步,而《大宪章》却把封建特权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在当时具有倒退的性质。
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三、中古后期的典型国家
2.英国——议会君主制
(2)议会制的形成和发展
开始形成:1265年,在贵族与国王的冲突中。英国召开了国会。除大贵族外,每郡另有两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市有两名市民参加会议。
权力加强:1295年,英王再次召开国会。此后,国王不断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
发展完善:1343年,议会分成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组成,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确立了“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
PART03
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随后,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中外历史纲要(上)》
处死查理一世
克伦威尔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2.确立——1689《权利法案》
第一条: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成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第四条: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第六条;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第十三条: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权利法案》
议会制定法律,国王无权废止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招募常备军
议会定期召开
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3.发展——责任内阁制
内阁
内阁的英文是cabinet,愿意是密室。“光荣革命”前,英王挑选少数贵族充当顾问和助手,分管政府几个部门的工作。他们经常在一间小密室开会,“内阁”和“内阁会议”由此得名。后来,内阁逐渐成为最高行政机关。内阁向议会负责的制度被称作责任内阁制。
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实际承担行政职责,其权力和重要性也随之加强。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德
11111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英国王位,即乔治一世。1111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兴趣,甚至不出1111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18世纪20年代,当时的多数党领袖罗伯特·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工作,英国责任内阉制开始形成。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4.完善——议会改革
①1832年议会改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通过议会改革,在议会中取得更多席位;
②1867年议会改革使工人阶级大多得到了选举权;
③1884-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后,英国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④1928年实现公民民主。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5.特点
①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
心。
②国王:虚君,统而不治,礼仪性的国
家元首。
③议会:国家的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④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
部大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首相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君主制、贵族制、议会制的混合政体
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议会与内阁分权制衡
二、美国总统共和制
1.背景
材料一:根据1772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的《邦联条倒》,美国建国之初实行的是邦联制度。……但是,邦联体制在战后很快面临了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首先,国家无力偿还大笔债务。…其次,政府不能有效的促进国内外贸易。…第三,软弱的政府也不能有效地保护白人和国家的安全。一个软弱的联邦政府已令工商业资产阶级、土地投机商和有识之士感到失望。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
材料二:历史上,共和制只是存在于城邦国家,一旦地城扩展,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就会发展成帝制。古代罗马的历史就是当时人们引以为鉴的例子。既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又要在这样一个大国里确保共和制,这是美政治领袖面临的新问题。
——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
二、美国总统共和制
2.确立——1787年宪法
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
联邦制原则:美国为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
员都由选举产生。
深入分析
1787年宪法的利弊得失?
《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它确立的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开创了世界的先例,有利于维护美国的独立和统一,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畏。…但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处在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下的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南北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未解决。美国的联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王斯德《世界通史》
这部宪法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早出现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首次在一个大国中确立民主共和制度,使美国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在当时封建专制制度在世界各国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下,不论是对美国还是对其他各国都具有进步意义。
由于宪法是在资产阶级和奴隶主取得政权,国内阶级矛盾上升的条件下制定的,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妥协的产物,所以它又具有鲜明的保守性和反人民性:它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印第安人的公民权利。
二、美国总统共和制
宪法修正案——完善.3
序号
批准时间
条文节录
4
1791
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
10
1791
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
13
1865
在合众国境内或属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不准有奴隶制或强制劳役存在,惟用于业经定罪的罪犯作为惩罚者不在此限。
14
1868
凡出生或归化联邦、遵守联邦法律的人,就是联邦公民,也是他们所居住的邦的公民。任何一邦不得制定和实施剥夺联邦公民特权和豁免权的立法;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任何一邦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在该邦的司法范围内,不得否认任何人得到法律平等保护的权利。
15
1870
合众国或任何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此前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22
1951
无论任何人,当总统职务不得超两次。
26
1971
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
深入分析
真的完善了么?
2020年5月25日,明尼阿波利斯市黑人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执法,最后弗洛伊德室息而死。在弗洛伊德被杀害之后,美国的华盛顿、纽约等城市就有人拿着“我不能呼吸”、“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标语走上街头,随即迅速引发了各地的群起响应,从首都到洛杉矶再到底特律,美国的国民自发的走上街头向政府抗议。5月30日事态变得无法控制,美国30多个城市参与其中,这场游行愈发激烈,同时也发生了打砸等疯狂举动……
三、法国议会共和制
1.艰难的共和之路
1789年以来,法国人民争取共和制的斗争历经反复。巴黎公社失败后,法国政局动荡,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共和与帝制的政权形式问題反复较量。1872-1873年补选议员,共和派在人民群众支持下赢得巨大胜利。
保皇党人惶恐不安,……顽固的保皇党人麦克马洪继任总统,直接着手恢复帝制然而,广大的工农群众及士兵强烈反对帝制,资产阶级共和派也赞成共和制,结果他们不得不放弃政变阴谋。
1875年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此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一票共和)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课堂探究
为何法国共和之路如此艰难?
艰难原因
内因:
①法国的封建势力强大,不甘心退出政洽舞台。②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引起人民不满。③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君主制传统还很浓厚。④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致使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而法国同一时期的大资产阶级与金融贵族的力量比较强大。
外因:
周边国家都是君主制,法国率先废除君主制,必然遭到反对或武装干涉。
确立原因
①人民为维护共和政体经历了长期的斗争,民主共和的观念深。②统治阶级害怕人民革命,尤其是巴黎公社后,认识到帝制已入人心无立足之地。③法国共和派力量不断壮大。④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队伍。(5)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衰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
三、法国议会共和制
2.确立——1875年宪法
①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②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可任命文武官员,提出法案,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在政治实践中,由于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实际权力有限,法国实际上成为议会制共和国)。
比较分析
项目
英国
美国
法国
政治体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元首产生
世袭
选举
选举
元首任期
终身
4年,可连任两届
7年,可连选连任
元首实权
统而不治
有实权
有实权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内阁总理
政府产生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
总统任命
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参众两院
行政权
内阁
总统
总统,但要内阁部长副署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关系
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立法权
议会
国会
参众两院
相同点
都是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议会立法;分权制衡;政党政治;法治原则
整体把握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受到旧政治制度的严重阻碍(根本);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得影响;社会矛盾尖锐激化。总的来说,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长期斗争的结果。
确立过程
16—18世纪,资产阶级对专制王权与封建制度发起冲击,进行了多次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但它仍有历史局限,充满了妥协性。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典型代表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共和制,法国议会共和制。
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整体把握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产生和发展
主要特征
选举和议会立法。
基本特点
人民权利、法律至上、分权制衡、政党政治。
确立原则
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深远影响
①使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部分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顶梁柱;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代议制不断健全,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封建势力的复辟,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适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③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还扩展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
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课后思考
结合本课所学,从以下几个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1.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2.“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3.一国政体的选择,既有其历史文化传承,又有现实策略的考量,走符合国情的政治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逻辑建构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城邦国家的形成
雅典民主制
斯巴达寡头制
2.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出现
2.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特征
3.中古西欧典型国家的政治制度
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英国君主立宪制
2.美国总统共和制
3.法国议会共和制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君主制
国家政治制度的差异性与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