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第三高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据此完成1~2题。
①阿拉斯加—冰屋
②东南亚—水屋
③北非—碉堡式建筑
④北欧—木屋
1.图示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半陷地下——地热丰富,地温高
B.②房屋高架——风暴海啸潮多发
C.③墙厚窗小——炎热干燥,光照强
D.④顶尖坡陡——森林资源丰富
2.关于②传统民居建筑所在地自然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B.
多旱涝灾害
C.
冬暖夏凉
D.河流稀少
向日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喜光,耐低温、盐碱、干旱,种子可食、可榨油。读“某国向日葵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
3.影响甲国向日葵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源
C.光照
D.土壤
4.下列与图中沼泽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河流有凌汛现象,容易泛滥
C.纬度较高,蒸发较弱
D.距北冰洋近,降水丰富
5.关于甲国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汁牧草广布,乳畜业发达
B.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C.交通方式以铁路为主
D.工业发达,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图甲为澳大利亚大陆简图,图乙为该国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
图甲
图乙
6.下列四地中,降水量与图乙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冬季盛行西风
B.②地夏季多洪涝灾害
C.③地夏季炎热干燥
D.④地冬季多寒潮灾害
罗瓦涅米市被认为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其主要景点是圣诞老人村。每到旅游旺季,圣诞老人村便热闹起来。在圣诞老人村,“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十分醒目,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下图示意罗瓦涅米市圣诞老人村位置。据此完成第8~10题。
8.“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是为了(
)
A.防止厚重积雪压塌房屋
B.方便圣诞老人爬上屋顶
C.固定房屋防止地基融陷
D.增加墙壁厚度防寒抗风
9.圣诞老人村的旅游旺季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推测在圣诞老人村可以欣赏到的景观有(
)
A.夏至璀璨极光
B.冬至午夜阳光
C.雪地摩托车厂
D.北极圈标志线
K岛位于大西洋中脊上,海拔较低地区生长着蕨类等茂密植被,它们依靠微小的孢子和种子通过风力传播和繁殖。岛上人口较少,尚有大片未开垦土地,当地政府希望雇佣外国农民,并为本岛提供水果、蔬菜和谷物等种植技术,以减少对食品进口的依赖。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岛食品进口依赖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不足,生产规模小
B.不适宜放牧,乳畜产品少
C.劳动力和种植技术欠缺
D.交通运输主要依靠海运
12.下列地点中,与岛上植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里约热内卢
B.布宜诺斯艾利斯
C.开普敦
D.罗安达
“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完成13~14题。
13.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 )
A.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人口地理分界线
C.800mm等降水量线
D.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14.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
( )
A.气候湿热
B.信息闭塞
C.地表崎岖
D.经济落后
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回答15~16题。
15.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 )
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16.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
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 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大
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17~18题。
17.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 )
A.地势第三级阶梯
B.东部经济地带
C.内流区
D.季风区
18.精准扶贫过程中( )
A.甲地打造商品棉基地
B.乙地可实施生态移民
C.丙地应发展立体农业
D.丁地防治土地盐渍化
我国粮食增产存在区域差异,粮食产销格局已由“南粮北调”转为“北粮南运”。下表为“我国主要粮食产区1985年和2015年粮食产量全国占比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粮食产区
东北区
黄淮海区
长江中下游区
江南区和华南区
1985年占比(%)
9.52
21.59
20.40
24.58
2015年占比(%)
19.24
23.12
15.93
15.45
19.
影响黄淮海区与东北区粮食增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耕作制度
B.
水土资源
C.
光热资源
D.
地形条件
20.近年来,江南区和华南区部分地区出现双季稻改单季稻的季节性撂荒,其主要原因是(
)
A.
水稻种植技术提高
B.
全球气候呈变暖趋势
C.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D.
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
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低、面筋强度弱,适于制作饼干、糕点。研究结果显示,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强度与其生长发育期的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受市场等因素影响,目前农户种植弱筋小麦存在一定风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下列地区属于我国弱筋小麦优势产地的是(
)
A.
黑龙江省嫩江地区
B.
江苏省沿江沿海地区
C.
河北省大部分地区
D.
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
22.
为了降低种植风险,可以(
)
A.
发展订单生产
B.
扩大种植面积
C.
增加小麦进口
D.
改良耕作方式
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
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完成24~25题。
23.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
A.当地降水
B.远程调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24.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
A.甘
B.新
C.藏
D.滇
25.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
A.昼夜温差大
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质灾害频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布提境内河流多发源于其北部山脉和南部山地或高原,多为季节性河流,河道呈梳状。
河流沿岸是该国主要的居住区和农业生产区。
吉布提是联合国宣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下图示意吉布提地理位置及水系分布。
(1)
简述吉布提的地理位置特征。(6分)
(2)
说明吉布提内陆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并分析其原因。(8分)
(3)说明吉布提居民集聚于河流沿岸的原因。(6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萨位于宽阔的卡萨河谷的地侧,有“日光城”的美誉。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下图位于分别为拉萨位置图、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1)
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6分)
(2)
描述图示地区7月日降水特点,(8分)
(3)
推测拉萨的气温日较差特征,并简述原因。(8分)
(4)
说明拉萨成为避暑旅游城市的自然条件。(8分)
高二地理答案
1.C
2.B
3.A
4.D
5.C
6.C
7.A
8.A
9.D
10.D
11.C
12.B
13.B
14.D
15.A
16.B
17.D
18.B
19.B
20.D
21.B
22.A
23.C
24.C
25.B
26、答案:(1)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扼守红海进入印度洋的曼德海峡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要冲。(6分)
(2)以公路运输为主。原因:该国内陆地区多季节性河流,水运不发达;经济欠发达,国土面积狭小,航空运输不发达;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适宜发展公路运输,不适宜发展铁路运输。(8分)
(3)该国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沿岸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河流沿岸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6分)
27答案:(1)以高原为主;在高原中部、南部分布着宽阔河谷西北部有高山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6分)
(2)日降水量较大;降水日变化大;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8分)
(3)气温日较差大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大。[或答河谷地形,白天热量不易散发,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山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
(8分)
4)海拔高,夏季凉爽;临拉萨河,夏季夜雨多,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晴天多,阳光充足。(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