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1-09 13:41:23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氯化钠 B.碳酸钠 C.氢氧化钙 D.碳酸
2.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
A.生石灰 B.浓氨水 C.浓硫酸 D.烧碱[来
3.下列物质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物质不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A.Na2CO3 B.MgCl2 C.CuSO4 D.Ca(OH)2
4.在一次实验开放日活动中,小明同学取出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后变红色。小明同学做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该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B.该溶液的pH小于7
C.该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某种碱 D.该溶液显碱性
5.烧碱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试剂,其化学式为(  )
A.Na2CO3 B.NaOH C.CaO D.Ca(OH)2
6.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下列对该化合物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是盐 B.可能是氧化物
C.一定是碱 D.不可能是酸
7.2015年5月28日,广东省发布“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疑似病例后,许多中小学校为预防传染病的扩散,要求学生在饭前便后用84消毒液洗手.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则NaClO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8.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Fe2O3 B.KOH C.NaCl D.H2SO4
9.下列溶液或悬浊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一定变成淡红色的是(  )
A.稀盐酸 B.食盐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浓肥皂水
10.(2018·成都模拟)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稀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 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雏菊 无色 无色 黄色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25℃时,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
C.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H2SO4和K2SO4溶液
D.上述三种花汁都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11.(2016九下·泗阳期末)下列化学式表示酸的是(  )
A.CaSO3 B.NaHCO3 C.NH4H2PO4 D.HNO3
12.物质的性质不仅决定了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有腐蚀性;②易吸收水蒸汽而潮解;③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盐酸 B.硫酸 C.烧碱 D.纯碱
14.(2017·庄浪模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纯碱”不是碱 B.“干冰”不是冰
C.“水银”不是银 D.“醋酸”不是酸
15.(2015九上·青冈县期末)下列物质中,按照“氧化物、酸、碱、盐”排列正确的是(  )
A.H2O﹣﹣H2SO4﹣NaHCO3﹣KCl B.CO2﹣CuSO4﹣KOH﹣﹣NaCl
C.MnO2﹣HNO3﹣Mg(OH)2﹣NaCl D.KClO3﹣H2O2﹣NaOH﹣Na2SO4
二、填空题
16.溶液的   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   之间,若溶液的pH=7时,溶液呈   性,若溶液pH>7时,溶液呈   性,pH<7时溶液呈   性。
17.在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呈   色,在碱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呈   色。
18.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有“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理由(化学方程式)   ;
②“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食用后对人体有   作用.
19.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石灰水 B.汽水 C.肥皂水 D.    .
20.食醋是一种能增强食品酸味的调味剂,主要成分为醋酸(CH3COOH),与我们生活密切关联。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食醋能作酸味的调味剂,是因为醋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CH3COO﹣和   (填离子符号)。
(2)与食醋一样,硫酸、柠檬酸等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色;都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   气;都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都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3)若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用    冲洗后,再用涂上3%~5%碳酸氢钠溶液。
三、探究题
21.某些植物的花汁可作酸碱指示剂。取三种花汁用稀酸溶液或稀碱溶液检验,颜色如下:
花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性)中颜色 花汁在稀酸中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颜色
玫瑰花 粉红 粉红 绿
万寿菊花 黄 黄 黄
大红花 粉红 橙 绿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试验生活中的食盐水、肥皂水、汽水、石灰水四种物质的酸碱性,我选择   花汁,不选用其他花汁的原因是   。
(2)取所选花汁少许分别滴入上述四种物质,请将所显颜色填入下表中:
试验物质 食盐水 肥皂水 汽水 石灰水
所显颜色                
22.(2011·营口)食品吸潮后容易变质,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通常在包装袋中加入一小包干燥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1)【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
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
猜想四:是   的混合物
猜想五:   .
(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分析进行判断并填空: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一定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 无放热现象 猜想    不成立
方案二 取方案一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猜想    不成立
(3)【实验与结论】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并得到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23.(2016·广安)蚊虫叮咬时能在人体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让人痛痒不止.某课外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成两种氧化物.
(1)【实验与探究一】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   性.
(2)【实验与探究二】小明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氢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刚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   ;猜想②: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   (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实验时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   ,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猜想②成立.
(3)【评价与反思】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
四、综合题
24.(2016·北京)元旦联欢会上,雯雯拿出一幅画(如图所示),表演了一个化学魔术.
(1)她向画中的衣服上喷了一种无色溶液,衣服由紫色变成红色,若衣服上预先涂过石蕊溶液,则喷的无色溶液可能是   .
(2)她向画中的灯笼上喷了另一种无色溶液,灯笼由白色变成红色,则该无色溶液及灯笼上预先涂过的试剂分别是   .
25.(2015九上·环县月考)在A,B,C,D四支试管中分别盛有NaHSO4、Na2CO3、BaCl2、BaCO3固体,某同学在只有蒸馏水和若干试管的条件下,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1)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Na+、H+、SO4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考虑,NaHSO4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最先检验出来的固体物质是   ,利用它又可直接检验出的固体物质是   ;
(3)剩余两种固体被检验出来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
【解答】A、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石蕊不变色,故A错误;
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石蕊变蓝,故B错误;
C、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石蕊变蓝,故C错误;
D、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溶液的酸碱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答案】B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生石灰吸空气中水蒸气质量增加,故不合题意
B、浓氨水易挥发,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符合题意
C、浓硫酸有较强的吸水性,质量增加,故不合题意
D、烧碱就是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水发生潮解,其质量也是增加的,故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有些药品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质量的变化(有的增加有的减少)或者变质,不同的物质由于其性质的不同暴露在空气中变化不同,像生石灰(氧化 钙)、烧碱(氢氧化钠)、浓硫酸、铁等露置在空气中由于吸水或氧气反应导致质量增加;像浓氨水、浓盐酸、浓硝酸等由于挥发性其质量会减少.本题是考查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在露置空气中,自身质量的变化情况,由该题我们也联想到在化学实验室一些药品的保存一定要注意正确保存,否则会发生变化或者变质,带来不便.
3.【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Na2CO3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B、MgCl2由镁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C、CuSO4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D、Ca(OH)2电离时,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
故选D.
【分析】盐是指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出来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物质的分类,有三种物质属于盐类,一种属于碱,所以一种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属于碱了.
4.【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解析】【分析】根据指示剂的性质进行分析,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不变色,石蕊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蓝,在酸性溶液中变红,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
【解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
A、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不是变红,故A错误;
B、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不是小于7,故B错误;
C、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某种盐,比如碳酸钠,故C错误;
D、该溶液呈碱性,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指示剂以及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答案】B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烧碱即氢氧化钠,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步骤,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因此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
故选B.
【分析】烧碱即氢氧化钠,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步骤:归类→定序→标价→交叉→约简,进行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步骤的理解与掌握及应用.
6.【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可能是盐,例如硝酸铵就属于盐,故A正确;
B、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不可能是氧化物,因为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故B错误;
C、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可能是盐,例如硝酸铵就属于盐,也可能是酸,例如硫酸,故C错误;
D、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可能是酸,例如硫酸就属于酸,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据此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解:NaClO是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D.
【分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8.【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氧化铁不溶于水,不能使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D、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稀盐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变红,故错误;
B、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故错误;
C、烧碱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但不一定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淡红色,故错误;
D、浓肥皂水呈弱碱性,一定能使酚酞变淡红色,故正确;
故选D.
【分析】无色的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时不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淡红色的是弱碱性.
10.【答案】A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花瓣中色素是有机物,易溶解在酒精中,故A正确;
B、25℃时,遇到pH=10的溶液为碱性溶液,玫瑰花汁会变为绿色,故B错误;
C、雏菊花汁遇中性和酸性溶液都是无色,则不能区分H2SO4和K2SO4溶液,故C错误;
D、三种花汁中万寿菊遇酸性和中性以及碱性溶液变色是一样的,不能作指示剂,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依据色素属于有机物,能用酒精溶解分析即可;
B、pH=10溶液呈碱性,由表中信息可知碱性溶液中大红花汁会呈现绿色;
C、稀硫酸与硫酸钾溶液分别呈酸性与中性,根据表中雏菊花汁的变色情况分析判断;
D、根据三种花汁中万寿菊遇到不同性质的溶液后变色的情况分析判断.
11.【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CaSO3是由钙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B、NaH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C、NH4H2PO4是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D、HNO3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B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由于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以防止其变质,因此相关的性质主要是潮解及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选B.
【分析】此题是对固体烧碱的考查,解决的重点是能够对烧碱的变质特性有所了解,能知道其变化的实质,属常规性基础知识考查的题目.
13.【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盐酸是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错误.
B、硫酸是由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错误.
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纯碱”不是碱,是盐,故正确;
B、“干冰”不是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式,故正确;
C、“水银”不是银,是汞,故正确;
D、“醋酸”是酸,故错误;
故选D.
【分析】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式;水银是汞;醋酸属于酸.
15.【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解:A、碳酸氢钠属于盐,不是碱,故A错误;
B、硫酸铜属于盐,不属于酸,故B错误;
C、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硝酸属于酸,氢氧化镁属于碱,氯化钠属于盐,故C正确;
D、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酸是指电离子出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子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和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解答.
16.【答案】酸碱度;1-14;中性;碱性;酸性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1-14之间,若溶液的pH=7时,溶液呈中性,若溶 液pH>7时,溶液呈碱性,pH<7时溶液呈酸性。
【分析】 pH=7时,溶液呈中性,若溶 液pH>7时,溶液呈碱性,pH<7时溶液呈酸性。
17.【答案】红;红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分析】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与碱性溶液变蓝色;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酸溶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18.【答案】CaO+H2O=Ca(OH)2;腐蚀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可以吸收水分而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会腐蚀人的消化器官.
【分析】 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可以用作干燥剂,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
19.【答案】B;盐酸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A、石灰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故选项错误.
B、汽水中含有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正确.
C、肥皂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故选项错误.
D、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B;盐酸.
【分析】根据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结合常见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0.【答案】H+;红;氢 ;大量水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
【解析】【解答】(1)根据醋酸的化学式可以判断醋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酸在水中可以电离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所以醋酸水溶液中能解离出CH3COO﹣和H+;故填:H+;
(2)根据与食醋一样,硫酸、柠檬酸等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以及都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进行解答。与食醋一样,硫酸、柠檬酸等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都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故填:红;氢;
(3)根据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进行解答。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所以若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用大量水冲洗后,再用涂上3%~5%碳酸氢钠溶液.故填:大量水。
【分析】考查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21.【答案】(1)大红花;为其它两种在酸、碱、中性溶液中呈现相同的颜色
(2)粉红;绿;橙;绿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因为其它两种在酸、碱、中性溶液中呈现相同的颜色,所以用大红花
;(2)粉红、绿、橙、绿
【分析】(1)因为其它两种在酸、碱、中性溶液中呈现相同的颜色,所以用大红花;(2)食盐水显中性呈粉红色,肥皂水、石灰水显碱性呈绿色,汽水显酸性呈橙色
22.【答案】(1)Ca(OH)2、CaCO3;CaCO3
(2)一、二;五
(3)取一定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一支滴入酚酞溶液,另一支滴入盐酸;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无气泡冒出;干燥剂的成分为氢氧化钙,猜想三成立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
【解析】【解答】【猜想假设】由久置的生石灰可知,生石灰与水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则猜想四为Ca(OH)2、CaCO3的混合物,猜想五为CaCO3,故答案为:Ca(OH)2、CaCO3;CaCO3;
【实验探究】实验方案一中由无放热现象及氧化钙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可知,猜想一、二不成立,
实验方案二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可知溶液显碱性,则一定存在氢氧化钙,则猜想五不成立,故答案为:一、二;五;
【实验与结论】由猜想三和四,选择酚酞和盐酸试剂,若溶于水的溶液加酚酞变红,则存在氢氧化钙,加盐酸有气泡冒出,则存在碳酸钙,
实验操作:取一定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一支滴入酚酞溶液,另一支滴入盐酸;
实验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无气泡冒出(或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有气泡冒出);
结论:干燥剂的成分为氢氧化钙,猜想三成立(或干燥剂的成分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即猜想四成立);
故答案为:取一定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一支滴入酚酞溶液,另一支滴入盐酸;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无气泡冒出;(或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有气泡冒出);干燥剂的成分为氢氧化钙,猜想三成立(或干燥剂的成分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即猜想四成立).
【分析】根据实验探究中方案一可知,干燥剂溶于水,无放热现象,利用氧化钙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来分析猜想,再根据方案二可知,溶液显碱性来判断一定存在氢氧化钙来分析;根据可能正确的猜想可知,方案三与方案四可能正确,利用氢氧化钙的性质与碳酸钙的性质来设计实验,选择酚酞和盐酸,利用现象溶液变红和有气泡冒出,得出结论方案四的猜想成立.
23.【答案】(1)酸
(2)二氧化碳;不成立;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3)燃烧除去一氧化碳,避免空气污染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实验与探究一】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显酸性.故填:酸.
【实验与探究二】根据甲酸的元素组成,生成水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
I.A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故填:不成立.
II.装置B中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故填: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讨论交流】
从环保角度看,过量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E处酒精灯的作用燃烧除去一氧化碳,避免空气污染.故填:燃烧除去一氧化碳,避免空气污染.
【分析】【实验与探究一】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实验与探究二】根据蚁酸的化学式为HCOOH,可知分解的气体可能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
I、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判断是否成立;II、气体肯定是CO,根据CO可以还原CuO判断B中的现象;
【评价与反思】从通入的一氧化碳过量和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考虑;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实验装置的特点和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4.【答案】(1)盐酸溶液或无色的酸性溶液
(2)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试液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1)她向画中的衣服上喷了一种无色溶液,衣服由紫色变成红色,若衣服上预先涂过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则喷的无色溶液可能是
盐酸溶液或无色的酸性溶液;(2)她向画中的灯笼上喷了另一种无色溶液,灯笼由白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则该无色溶液及灯笼上预先涂过的试剂分别是
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试液;
答案:(1)盐酸溶液或无色的酸性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试液.
【分析】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考查酸碱反应及指示剂的变色,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性溶液相互作用时显色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5.【答案】(1)C
(2)BaCO3;NaHSO4
(3)2NaHSO4+Na2CO3═2Na2SO4+CO2↑+H2O;BaCl2+NaHSO4═BaSO4↓+NaCl+HCl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解:(1)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Na+、H+、SO42﹣其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所以属于盐;(2)NaHSO4、Na2CO3、BaCl2、BaCO3固体四种物质中只有碳酸钡是白色沉淀,所以最先检验出来的固体物质是碳酸钡沉淀;由于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Na+、H+、SO42﹣其中能组合成硫酸,硫酸能与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有气体放出的是硫酸氢钠;(3)NaHSO4与Na2CO3反应物是NaHSO4和Na2CO3,生成物是Na2SO4、CO2和H2O,用观察法配平,二氧化碳后面标上上升符号;BaCl2与NaHSO4反应的反应物是BaCl2和NaHSO4生成物是BaSO4、NaCl和HCl,用观察法配平,硫酸钡后面标上沉淀符号.
故答案为:(1)C;(2)BaCO3; NaHSO4;(3)2NaHSO4+Na2CO3═2Na2SO4+CO2↑+H2O;BaCl2+NaHSO4═BaSO4↓+NaCl+HCl.
【分析】(1)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2)根据物质的溶解性考虑;再根据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Na+、H+、SO42﹣能与白色沉淀反应考虑;(3)利用刚鉴别出来的硫酸氢钠与剩余物质反应呈现的现象不同,再结合方程式的写法考虑.
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氯化钠 B.碳酸钠 C.氢氧化钙 D.碳酸
【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
【解答】A、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石蕊不变色,故A错误;
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石蕊变蓝,故B错误;
C、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石蕊变蓝,故C错误;
D、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溶液的酸碱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
A.生石灰 B.浓氨水 C.浓硫酸 D.烧碱[来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生石灰吸空气中水蒸气质量增加,故不合题意
B、浓氨水易挥发,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符合题意
C、浓硫酸有较强的吸水性,质量增加,故不合题意
D、烧碱就是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水发生潮解,其质量也是增加的,故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有些药品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质量的变化(有的增加有的减少)或者变质,不同的物质由于其性质的不同暴露在空气中变化不同,像生石灰(氧化 钙)、烧碱(氢氧化钠)、浓硫酸、铁等露置在空气中由于吸水或氧气反应导致质量增加;像浓氨水、浓盐酸、浓硝酸等由于挥发性其质量会减少.本题是考查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在露置空气中,自身质量的变化情况,由该题我们也联想到在化学实验室一些药品的保存一定要注意正确保存,否则会发生变化或者变质,带来不便.
3.下列物质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物质不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A.Na2CO3 B.MgCl2 C.CuSO4 D.Ca(OH)2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Na2CO3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B、MgCl2由镁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C、CuSO4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D、Ca(OH)2电离时,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
故选D.
【分析】盐是指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出来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物质的分类,有三种物质属于盐类,一种属于碱,所以一种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属于碱了.
4.在一次实验开放日活动中,小明同学取出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后变红色。小明同学做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该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B.该溶液的pH小于7
C.该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某种碱 D.该溶液显碱性
【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解析】【分析】根据指示剂的性质进行分析,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不变色,石蕊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蓝,在酸性溶液中变红,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
【解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
A、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不是变红,故A错误;
B、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不是小于7,故B错误;
C、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某种盐,比如碳酸钠,故C错误;
D、该溶液呈碱性,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指示剂以及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烧碱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试剂,其化学式为(  )
A.Na2CO3 B.NaOH C.CaO D.Ca(OH)2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烧碱即氢氧化钠,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步骤,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因此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
故选B.
【分析】烧碱即氢氧化钠,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步骤:归类→定序→标价→交叉→约简,进行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步骤的理解与掌握及应用.
6.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下列对该化合物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是盐 B.可能是氧化物
C.一定是碱 D.不可能是酸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可能是盐,例如硝酸铵就属于盐,故A正确;
B、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不可能是氧化物,因为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故B错误;
C、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可能是盐,例如硝酸铵就属于盐,也可能是酸,例如硫酸,故C错误;
D、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可能是酸,例如硫酸就属于酸,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据此分析.
7.2015年5月28日,广东省发布“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疑似病例后,许多中小学校为预防传染病的扩散,要求学生在饭前便后用84消毒液洗手.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则NaClO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解:NaClO是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D.
【分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8.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Fe2O3 B.KOH C.NaCl D.H2SO4
【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氧化铁不溶于水,不能使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D、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9.下列溶液或悬浊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一定变成淡红色的是(  )
A.稀盐酸 B.食盐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浓肥皂水
【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稀盐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变红,故错误;
B、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故错误;
C、烧碱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但不一定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淡红色,故错误;
D、浓肥皂水呈弱碱性,一定能使酚酞变淡红色,故正确;
故选D.
【分析】无色的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时不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淡红色的是弱碱性.
10.(2018·成都模拟)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稀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 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雏菊 无色 无色 黄色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25℃时,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
C.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H2SO4和K2SO4溶液
D.上述三种花汁都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答案】A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花瓣中色素是有机物,易溶解在酒精中,故A正确;
B、25℃时,遇到pH=10的溶液为碱性溶液,玫瑰花汁会变为绿色,故B错误;
C、雏菊花汁遇中性和酸性溶液都是无色,则不能区分H2SO4和K2SO4溶液,故C错误;
D、三种花汁中万寿菊遇酸性和中性以及碱性溶液变色是一样的,不能作指示剂,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依据色素属于有机物,能用酒精溶解分析即可;
B、pH=10溶液呈碱性,由表中信息可知碱性溶液中大红花汁会呈现绿色;
C、稀硫酸与硫酸钾溶液分别呈酸性与中性,根据表中雏菊花汁的变色情况分析判断;
D、根据三种花汁中万寿菊遇到不同性质的溶液后变色的情况分析判断.
11.(2016九下·泗阳期末)下列化学式表示酸的是(  )
A.CaSO3 B.NaHCO3 C.NH4H2PO4 D.HNO3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CaSO3是由钙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B、NaH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C、NH4H2PO4是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D、HNO3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物质的性质不仅决定了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有腐蚀性;②易吸收水蒸汽而潮解;③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由于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以防止其变质,因此相关的性质主要是潮解及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选B.
【分析】此题是对固体烧碱的考查,解决的重点是能够对烧碱的变质特性有所了解,能知道其变化的实质,属常规性基础知识考查的题目.
13.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盐酸 B.硫酸 C.烧碱 D.纯碱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盐酸是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错误.
B、硫酸是由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错误.
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14.(2017·庄浪模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纯碱”不是碱 B.“干冰”不是冰
C.“水银”不是银 D.“醋酸”不是酸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纯碱”不是碱,是盐,故正确;
B、“干冰”不是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式,故正确;
C、“水银”不是银,是汞,故正确;
D、“醋酸”是酸,故错误;
故选D.
【分析】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式;水银是汞;醋酸属于酸.
15.(2015九上·青冈县期末)下列物质中,按照“氧化物、酸、碱、盐”排列正确的是(  )
A.H2O﹣﹣H2SO4﹣NaHCO3﹣KCl B.CO2﹣CuSO4﹣KOH﹣﹣NaCl
C.MnO2﹣HNO3﹣Mg(OH)2﹣NaCl D.KClO3﹣H2O2﹣NaOH﹣Na2SO4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解:A、碳酸氢钠属于盐,不是碱,故A错误;
B、硫酸铜属于盐,不属于酸,故B错误;
C、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硝酸属于酸,氢氧化镁属于碱,氯化钠属于盐,故C正确;
D、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酸是指电离子出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子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和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解答.
二、填空题
16.溶液的   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   之间,若溶液的pH=7时,溶液呈   性,若溶液pH>7时,溶液呈   性,pH<7时溶液呈   性。
【答案】酸碱度;1-14;中性;碱性;酸性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1-14之间,若溶液的pH=7时,溶液呈中性,若溶 液pH>7时,溶液呈碱性,pH<7时溶液呈酸性。
【分析】 pH=7时,溶液呈中性,若溶 液pH>7时,溶液呈碱性,pH<7时溶液呈酸性。
17.在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呈   色,在碱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呈   色。
【答案】红;红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分析】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与碱性溶液变蓝色;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酸溶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18.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有“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理由(化学方程式)   ;
②“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食用后对人体有   作用.
【答案】CaO+H2O=Ca(OH)2;腐蚀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可以吸收水分而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会腐蚀人的消化器官.
【分析】 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可以用作干燥剂,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
19.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石灰水 B.汽水 C.肥皂水 D.    .
【答案】B;盐酸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A、石灰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故选项错误.
B、汽水中含有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正确.
C、肥皂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故选项错误.
D、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B;盐酸.
【分析】根据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结合常见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0.食醋是一种能增强食品酸味的调味剂,主要成分为醋酸(CH3COOH),与我们生活密切关联。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食醋能作酸味的调味剂,是因为醋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CH3COO﹣和   (填离子符号)。
(2)与食醋一样,硫酸、柠檬酸等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色;都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   气;都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都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3)若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用    冲洗后,再用涂上3%~5%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H+;红;氢 ;大量水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
【解析】【解答】(1)根据醋酸的化学式可以判断醋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酸在水中可以电离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所以醋酸水溶液中能解离出CH3COO﹣和H+;故填:H+;
(2)根据与食醋一样,硫酸、柠檬酸等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以及都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进行解答。与食醋一样,硫酸、柠檬酸等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都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故填:红;氢;
(3)根据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进行解答。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所以若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用大量水冲洗后,再用涂上3%~5%碳酸氢钠溶液.故填:大量水。
【分析】考查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三、探究题
21.某些植物的花汁可作酸碱指示剂。取三种花汁用稀酸溶液或稀碱溶液检验,颜色如下:
花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性)中颜色 花汁在稀酸中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颜色
玫瑰花 粉红 粉红 绿
万寿菊花 黄 黄 黄
大红花 粉红 橙 绿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试验生活中的食盐水、肥皂水、汽水、石灰水四种物质的酸碱性,我选择   花汁,不选用其他花汁的原因是   。
(2)取所选花汁少许分别滴入上述四种物质,请将所显颜色填入下表中:
试验物质 食盐水 肥皂水 汽水 石灰水
所显颜色                
【答案】(1)大红花;为其它两种在酸、碱、中性溶液中呈现相同的颜色
(2)粉红;绿;橙;绿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因为其它两种在酸、碱、中性溶液中呈现相同的颜色,所以用大红花
;(2)粉红、绿、橙、绿
【分析】(1)因为其它两种在酸、碱、中性溶液中呈现相同的颜色,所以用大红花;(2)食盐水显中性呈粉红色,肥皂水、石灰水显碱性呈绿色,汽水显酸性呈橙色
22.(2011·营口)食品吸潮后容易变质,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通常在包装袋中加入一小包干燥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1)【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
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
猜想四:是   的混合物
猜想五:   .
(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分析进行判断并填空: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一定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 无放热现象 猜想    不成立
方案二 取方案一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猜想    不成立
(3)【实验与结论】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并得到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答案】(1)Ca(OH)2、CaCO3;CaCO3
(2)一、二;五
(3)取一定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一支滴入酚酞溶液,另一支滴入盐酸;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无气泡冒出;干燥剂的成分为氢氧化钙,猜想三成立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
【解析】【解答】【猜想假设】由久置的生石灰可知,生石灰与水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则猜想四为Ca(OH)2、CaCO3的混合物,猜想五为CaCO3,故答案为:Ca(OH)2、CaCO3;CaCO3;
【实验探究】实验方案一中由无放热现象及氧化钙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可知,猜想一、二不成立,
实验方案二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可知溶液显碱性,则一定存在氢氧化钙,则猜想五不成立,故答案为:一、二;五;
【实验与结论】由猜想三和四,选择酚酞和盐酸试剂,若溶于水的溶液加酚酞变红,则存在氢氧化钙,加盐酸有气泡冒出,则存在碳酸钙,
实验操作:取一定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一支滴入酚酞溶液,另一支滴入盐酸;
实验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无气泡冒出(或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有气泡冒出);
结论:干燥剂的成分为氢氧化钙,猜想三成立(或干燥剂的成分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即猜想四成立);
故答案为:取一定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一支滴入酚酞溶液,另一支滴入盐酸;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无气泡冒出;(或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有气泡冒出);干燥剂的成分为氢氧化钙,猜想三成立(或干燥剂的成分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即猜想四成立).
【分析】根据实验探究中方案一可知,干燥剂溶于水,无放热现象,利用氧化钙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来分析猜想,再根据方案二可知,溶液显碱性来判断一定存在氢氧化钙来分析;根据可能正确的猜想可知,方案三与方案四可能正确,利用氢氧化钙的性质与碳酸钙的性质来设计实验,选择酚酞和盐酸,利用现象溶液变红和有气泡冒出,得出结论方案四的猜想成立.
23.(2016·广安)蚊虫叮咬时能在人体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让人痛痒不止.某课外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成两种氧化物.
(1)【实验与探究一】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   性.
(2)【实验与探究二】小明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氢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刚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   ;猜想②: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   (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实验时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   ,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猜想②成立.
(3)【评价与反思】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
【答案】(1)酸
(2)二氧化碳;不成立;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3)燃烧除去一氧化碳,避免空气污染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实验与探究一】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显酸性.故填:酸.
【实验与探究二】根据甲酸的元素组成,生成水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
I.A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故填:不成立.
II.装置B中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故填: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讨论交流】
从环保角度看,过量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E处酒精灯的作用燃烧除去一氧化碳,避免空气污染.故填:燃烧除去一氧化碳,避免空气污染.
【分析】【实验与探究一】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实验与探究二】根据蚁酸的化学式为HCOOH,可知分解的气体可能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
I、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判断是否成立;II、气体肯定是CO,根据CO可以还原CuO判断B中的现象;
【评价与反思】从通入的一氧化碳过量和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考虑;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实验装置的特点和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综合题
24.(2016·北京)元旦联欢会上,雯雯拿出一幅画(如图所示),表演了一个化学魔术.
(1)她向画中的衣服上喷了一种无色溶液,衣服由紫色变成红色,若衣服上预先涂过石蕊溶液,则喷的无色溶液可能是   .
(2)她向画中的灯笼上喷了另一种无色溶液,灯笼由白色变成红色,则该无色溶液及灯笼上预先涂过的试剂分别是   .
【答案】(1)盐酸溶液或无色的酸性溶液
(2)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试液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1)她向画中的衣服上喷了一种无色溶液,衣服由紫色变成红色,若衣服上预先涂过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则喷的无色溶液可能是
盐酸溶液或无色的酸性溶液;(2)她向画中的灯笼上喷了另一种无色溶液,灯笼由白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则该无色溶液及灯笼上预先涂过的试剂分别是
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试液;
答案:(1)盐酸溶液或无色的酸性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试液.
【分析】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考查酸碱反应及指示剂的变色,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性溶液相互作用时显色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5.(2015九上·环县月考)在A,B,C,D四支试管中分别盛有NaHSO4、Na2CO3、BaCl2、BaCO3固体,某同学在只有蒸馏水和若干试管的条件下,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1)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Na+、H+、SO4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考虑,NaHSO4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最先检验出来的固体物质是   ,利用它又可直接检验出的固体物质是   ;
(3)剩余两种固体被检验出来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   .
【答案】(1)C
(2)BaCO3;NaHSO4
(3)2NaHSO4+Na2CO3═2Na2SO4+CO2↑+H2O;BaCl2+NaHSO4═BaSO4↓+NaCl+HCl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解:(1)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Na+、H+、SO42﹣其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所以属于盐;(2)NaHSO4、Na2CO3、BaCl2、BaCO3固体四种物质中只有碳酸钡是白色沉淀,所以最先检验出来的固体物质是碳酸钡沉淀;由于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Na+、H+、SO42﹣其中能组合成硫酸,硫酸能与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有气体放出的是硫酸氢钠;(3)NaHSO4与Na2CO3反应物是NaHSO4和Na2CO3,生成物是Na2SO4、CO2和H2O,用观察法配平,二氧化碳后面标上上升符号;BaCl2与NaHSO4反应的反应物是BaCl2和NaHSO4生成物是BaSO4、NaCl和HCl,用观察法配平,硫酸钡后面标上沉淀符号.
故答案为:(1)C;(2)BaCO3; NaHSO4;(3)2NaHSO4+Na2CO3═2Na2SO4+CO2↑+H2O;BaCl2+NaHSO4═BaSO4↓+NaCl+HCl.
【分析】(1)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2)根据物质的溶解性考虑;再根据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Na+、H+、SO42﹣能与白色沉淀反应考虑;(3)利用刚鉴别出来的硫酸氢钠与剩余物质反应呈现的现象不同,再结合方程式的写法考虑.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