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春
朱自清
{春天有什么}
01
草
春天到了,万物苏醒了,小草也长出了嫩芽。
风
因为春风再一次吹起,大地才又有了生机
雨
春雨是一位温柔恬静的少女,踏着那轻盈的步伐
花
春天是花的海洋。
你认为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你在春天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
我们一头扎入大自然的怀抱
人
{背景介绍}
02
作者简介
01
02
03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所作《背影》《荷塘月色》《春》《绿》等篇,为其代表作,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朱自清散文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言志表意;其二,览胜记游;其三,书怀抒情;其四,感悟觉世;其五,指摘时弊。
04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词语注音
3
2
1
6
7
8
4
5
9
抖擞
sǒu
烘托
hōng
tuō
稀疏
xī
shū
婉转
wǎn
卖弄
mài
nòng
窠巢
酝酿
朗润
lǎng
rùn
kē
cháo
yùn
niàng
春
嘹亮
suō
lì
蓑笠
liáo
liàng
词语解释
3
2
1
6
7
8
4
5
9
花枝招展
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
中国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墨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文中是“衬托”的意思。
应和
响应,附和
婉转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卖弄
炫耀
窠
酝酿
欣欣然
欢欢喜喜的样子
鸟兽昆虫的窝
本义指造就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春
赶趟儿
本意是指时间赶得上,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这一篇咏春的精美散文,不知道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多朗读几遍,你一定能进入那美妙的境界中,在朗读时要注意感情的变化。
欣喜:1-2
轻快:3-4
柔和:5-7
振奋:8-10
除此之外,朗读时还应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提示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预习小测
尝试给这些春景图命名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
全文围绕一个“春”,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你能划分文章结构吗?
1-2
盼春
3-7
绘春
8-10
赞春
描写了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
3-7段具体描绘了哪些景色?
{细节阅读}
03
句子赏析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万物生命的灵气,“欣欣然”把人的喜悦之情移住到景物中,一切都是那么鲜活生动,“朗润”“涨”“红”分别写出了山、水、太阳刚睡醒的情态,山色有暗淡渐渐明朗,有枯干之景转化为润泽之象。冰雪融化春水见涨,河流开始欢快的奔腾,跳跃。春日融融,大地回暖,一派初生景象。“红”富有动感,又照应了太阳的脸的特点。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侧面描写,衬托。以人的活动表现小草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侧面写出小草的可爱。以风衬草,给人更柔和愉悦之感。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拟人,比喻,排比,描绘春天百花竞放,绚丽多彩热闹景象,“赶趟儿”用词精准,表现出花的活泼与情趣。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拟人,这一长短句有一种鲜明的语言节奏像眼睛像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还眨呀眨的“是拟人,用想象的笔法写出野花的情态。?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吹送的悦耳声响。春风是无声的,但春风里的声音是丰富的,鸟鸣声、流水声、短笛声相互应和浑然一体,组成了一支动听的春日交响曲。用拟人的手法写鸟儿“高兴”,既写出了春景中的乐感,又写出了作者欢愉的心情。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比喻,排比,三个比喻构成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可别恼”细说春雨的可喜,亲切自然。“斜织”“薄烟”写出了春雨的细密、迷蒙。好一副轻风细雨,烟笼大地的美景。?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赶趟儿”表现人们争相迎春的情景,与上文百花争春照应。这两句话也富有哲思,表明万物都在纯的感召下都充满活力,春天给人以无穷的希望和奋发的动力。这是大自然对人们的启示。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比喻,拟人,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新”,像新的生命给人无限,希望突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把春天比作“小姑娘”表现春天的“美”,突出春天的艳丽多姿活泼生动。
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突出春天的“力”突出春天,无穷的,活力和巨大的力量,“领着我们上前去”揭示春天带给人鼓舞,以蓬勃强盛的生命力量,号召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图画名称
景物特征
描写角度/顺序
春草图
3
嫩、软、多、绿
坐、躺、滚、踢、跑
由景到人
春花图
4
态:(赶趟儿)
多(野花遍地、像眼睛、像星星)
色:艳(像火、像血、像霞)
味:甜(果实)
嗅觉、视觉、
联想、想象
由实到虚
由高到低(树上-花下-遍地)
动静结合
春风图
5
和煦、芳香、悦耳
触觉、听觉、嗅觉、视觉
春雨图
6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由白天到傍晚、由近到远、有静有动
迎春图
7
春到人欢,多、忙、乱
由景及人
把握景物特点
{总结讨论}
04
文章结构
春
盼春
绘春
赞美
春草图
(报春)
春花图
(争春)
春风图
(唱春)
春雨图
(润春)
迎春图
(迎春)
青年
(力)
小姑娘
(美)
娃娃
(新生)
生机
活力
希望
7
2
3
4
5
6
写法
角度
修辞
感官
顺序
虚实
1
8
9
结构
正面
侧面
请举例出文章中使用两个及以上修辞手法的句子
比喻
拟人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比喻、排比、拟人
……
你认为作者笔下哪幅画最美?美在哪里?你能为它再配上一句古诗吗?
春草图
这是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花图
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丽。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
春风图
这是一幅轻柔温暖的画面。“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雨图
这是一幅绵长、细密、轻柔的画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迎春图
这是众人西迎春图,充满希望的画面。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01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秦观《八六子
倚危亭》
02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03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0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关于春天的诗句
05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06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西风颂》
07
露珠只是在他自己
小小球体的范围里
理解太阳
泰戈尔
08
春天从这美丽的花园里走来,就像那爱的精灵无处不在;每一种花草都在大地黝黑的胸膛上,从冬眠的没梦里苏醒。
雪莱
关于春天的诗句
{比喻串讲}
05
01
使用比喻手法时
要注意:
⒈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⒉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03
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即以甲事物来比拟乙事物。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喻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02
通俗的说,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即所谓“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
04
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
比喻
明喻
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塘月色》)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就像、好像、好比、好似、恰似、如、有如、犹如、仿佛......
隐喻(又称暗喻)
母亲啊!你
(本体)是
荷叶(喻体),我(本体)
是
红莲(喻体)。(冰心《荷叶母亲》)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本体)成了喧腾的大海(喻体)。(袁鹰《十月长安街》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或者破折号。
借喻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喻体)。(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回喻
应当注意不要与现在所说的隐喻(即暗喻)相混淆。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比喻句改写
1.那荷花随风飘动,十分好看。
2.入夜,远远望去,小山村灯火点点。
3.下课了,操场上热闹起来了。
4.海鸥们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5一大群战象扑向敌人势不可挡。
6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
1.那荷花随风飘动,【如同起舞的少女】,十分好看。
2.入夜,远远望去,小山村灯火点点,【就像是星星落在了山村上。】
3.下课了,操场上就【像砸开了锅一样】,热闹起来了。
4.海鸥们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后【像列兵一样】站成了两行。
5.一大群战象【像视死如归的战士一样】扑向敌人势不可挡。
6.太阳【像火球一样】高高的挂在天空。
1、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2、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3、百灵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
4、水底的鹅卵石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
5、小姑娘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
6、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判断比喻句
(√)把孩子们比作花朵。隐喻
(√)该句把来来往往的行人比作来回穿梭的梭子。明喻
(√)把鹅卵石比作宝石。明喻
(√)把纯净的心灵比喻成金子,像金子般珍贵。暗喻
(√)把热烈的掌声比作轰轰雷鸣。暗喻
(×)
拟人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