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课题
4.5熔化与凝固
单元
4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2.能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3.能描绘晶体熔化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实验数据的分析,获得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认识。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教学难点】
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导学方法】
知识点总结,考点精讲,讲练结合,课后巩固。
【课前预习】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___________态、____________态和__________态。2.熔化和凝固:我们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3.像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___;像松香那样,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体,叫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
【新知导入】
你知道自然界物质一般有几种状态存在?出示图片: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从大自然的这些景象中我们发现,水可以由固态变成液态,也可以由液态变成固态。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物质的固态、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合作探究】
一、熔化和凝固.物质从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从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二、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1.思考讨论:冰的熔化和橡胶的熔化有什么不同之处吗?2.
活动:海波的熔化和松香的熔化(1)实验器材铁架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试管、钟表、海波、松香、水等。(2)记录表时间
(
分
)
0
0.511.522.533.544.555.56海波的温度
(℃
)40424446474848484849515355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时间
(
分
)
0
0.511.522.533.544.55···松香的温度
(℃
)
4546.550.155.460.265.870.373.575.277.478.5···3.观察海波和松香的熔化实验,根据记录表,画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完成下列图表海波熔化的图像松香熔化的图像4.
根据海波熔化图像的特征,可将整个过程分为三段:AB段BC段和CD段①AB段
一
海波的状态是______,这段时间海波_______,温度_________。②BC段一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这段时间海波_________,但温度保持为__________;③CD段一海波完全变为________,这段时间海波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_。5.
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松香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逐渐熔化为液态,整个熔化过程蜂蜡__________,温度也_________。6.归纳总结:海波和松香熔化时,两者的不同点和共同点。物质海
波
松
香不同点相同点三、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晶体:象海波那样具有一定____________熔化温度的物体叫晶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晶体:像松香那样,在熔化时_____________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思考与讨论:观察图中晶体熔化的图像说一说
AB
、
BC
、
CD
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物质处于什么状态?4.
观察非晶体熔化图像你发现了什么?
5.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__,晶体不同,熔点一般也________;非晶体___________确定的熔点。6.
晶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会熔化,一是温度必须达到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7.
思考与讨论:灯泡的灯丝是用钨制成的,选用这种材料有什么好处?8.
晶体的凝固图像DB时间段: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降温;在F点物质开始____,到G点凝固结束;BC段表示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CA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_______,_______降温。9.非晶体的凝固图像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10.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_________。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_______。非晶体没有________。11.
思考与讨论:从冰箱冷冻室里取食物时常常感觉手被食物粘住;用湿餐巾贴在冰冷的食品表面,可以将食品粘住并提起。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2.
象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体叫晶体,晶体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像松香那样,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3.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无熔点和凝固点。
【课堂练习】
1.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和_____,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2.
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地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同时,手会感觉到凉,这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北方的冬天,人们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当气温降低时,水会凝固,放出热量,使菜窖里温度升高
B.
当气温降低时,水会凝固,放出热量,使菜窖里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
C.
当气温降低时,冰会熔化,吸收热量,使菜窖里温度升高
D.
当气温降低时,水会凝固,放出热量,使菜窖里温度降低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松香和焊锡都有固定的熔点
B.
松香没有固定的熔点,焊锡有固定的熔点
C.
松香和焊锡都没有固定的熔点
D.
松香有固定的熔点,焊锡没有固定的熔点
5.把较长时间放置的冰水混合物拿到0
℃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冰可以熔化,因为冰的熔点是0
℃
B.
水可以凝固,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
℃
C.
冰不能熔化,水也不能结冰
D.
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6.
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固态氢-259?℃固态酒精-117?℃固态水银-38.8?°C金1?064?℃钢1?515?℃钨3?410?℃A.
在-268?℃时,氢是固态?????????????
?????
B.
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
C.
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D.
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7.
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C,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固态、液态、气态;2.熔化、凝固;3.
晶体;非晶体
合作探究:
一、熔化和凝固
固态变成液态;液态变成固态
二、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
1.参考答案:冰熔化是有先后之分的,未熔化的冰仍然是坚硬的;而橡胶熔化却是一个逐渐软化的过程,固态和液态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分界点。
2.
(1)酒精灯、温度计、_石棉网
3.
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
①固态;
吸热;
不断升高;②固液共存态;吸热熔化;48
°C;③液态;吸热;不断升高
5.
不断吸热;逐渐升高
6.不同点:海波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在这一温度下海波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松香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它是一个逐渐变软再变稀的过程。
相同点: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三、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
熔化温度;明矾、石膏、水晶、金属
2.
没有一定的熔化;蜂蜡、玻璃、
橡胶、塑料
3.
参考答案:AB段:物质是固态,吸热升温;在B点时,物质开始熔化,到C点熔化结束;
BC段表示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温度保持不变;CD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液态,吸热升温。
4.
由图像可知: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5.
熔点;
不同;
没有;
6.
熔点;
继续吸热
7.参考答案:灯泡里的灯丝需要具有熔点高,难以熔化的性质,否则通电后灯丝会受热熔断,而钨是熔点很高的金属,故灯泡的灯丝是用钨制成。
8.液态、放热、凝固、凝固、固液共存态、保持不变、固态、放热
9.不断放热;不断降低
10.
保持不变;凝固点;相同;凝固点
11.参考答案:因为手和餐巾上有水分,当水和湿餐巾接触到冰冷食物表面时这些水分会凝固成冰,所以,手和餐巾会被食品粘住。
课堂练习:
1.凝固;
熔化;
晶体
2.
熔化;
吸收
3.
B
4.B
5.
C
6.
C
7.(1)0;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状态
【解析】冰是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从图像可以看出,BC段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0°C不变,故为冰的熔化过程,此时温度值为熔点,故冰的熔点为0°C;在第6
min时,冰还没有完全熔化,故此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物质受热不均匀
【解析】该小组同学直接对试管加热,导致物质受热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