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1.鲁迅介绍
2.创作背景
3.主要内容
4.艺术特色
5.巩固练习
鲁迅介绍
01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介绍
一句话评判:
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鲁迅介绍
01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几乎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矿路学堂。190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鲁迅介绍
01
鲁迅的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
书信集:《两地书》
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鲁迅介绍
01
创作背景
02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02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先后撰写的回忆性散文的结集,共十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主要内容
03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包括:阐述对暴虐者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的《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的《藤野先生》,写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范爱农》。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和心路历程,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主要内容
03
小引
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及原因
阿长和山海经————怀念长妈妈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对儿童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童年生活的有趣与读书生活的乏味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的实质
琐记————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
藤野先生————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
范爱农————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
后记
主要内容
03
《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
1
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写作特色:运用了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
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
主要内容
03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经典事件
阿长寻购并赠送“我”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
2
山海经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羿射九日
鲧禹治水
主要内容
03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经典事件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3
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主要内容
03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作者叙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和痛苦的感受,谴责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经典事件
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与痛苦。
4
主要内容
03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那么悲伤,决定放她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对现实生活中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虚幻的无常给予了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经典事件
无常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5
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主要内容
0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6
主要内容
03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7
主要内容
03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叙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8
赫胥黎
严复
主要内容
03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9
经典事件
藤野先生为“我”修订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以及询问中国女人裹足的情况。
主要内容
03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10
经典事件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主要内容
03
作品分类
第一类:《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都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童年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目的是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第二类:《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第三类:《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主要记叙作者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与片段,夹叙夹议,表达了作者对旧日美好的眷恋。
主要内容
03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五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父亲和邻居衍太太。
长妈妈
藤野先生
范爱农
父亲
衍太太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五猖会》
《琐记》
《父亲的病》
《父亲的病》
主要内容
03
1.长妈妈
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2.藤野先生
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学子的学业,其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我们如果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3.范爱农
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鲁迅先生疑心他是自杀的。
4.父亲
父亲曾让童年的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却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对父亲深深的爱。
主要内容
03
5.衍太太
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嗦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对自己的孩子却很严格。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上却鄙视他,因为她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人。
艺术特色
04
1.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事故的洞察。如《藤野先生》,写“幻灯片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又如《〈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艺术特色
04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斥责,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又如《藤野先生》中,用了“标致”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精通时事”来讽刺“清国留学生”所“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些无聊的事;用“爱国青年”来讽刺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用“何尝”来加强反讽的语气。
艺术特色
04
5.常用对比手法。
如《五猖会》中,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思想的反感和批判;《无常》中,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揭露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中,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巩固练习
05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
,原名
。
代表作有
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鲁迅
周树人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野草》
《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
(一)
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阿长与〈________〉》。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
”,“
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
。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_____》,让我感到痛苦。
5.“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_______。
6.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
7.“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_____》篇。
考点过关
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山海经
天演论
鉴略
活无常
江南水师学堂
琐记
8.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9.《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__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0.《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4.鲁迅在《___________》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5.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
”,“
”,“
”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6.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______________”的愤怒之情。?
17.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_______》中提及。?
乌烟瘴气
弃医从文
迎神赛会
藤野先生
子路负米
黄香扇枕
陆绩怀橘
妨害白话者
琐记
18.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_______》,《________》。?
19.在《______》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0.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1.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__________的照片。
22.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________。?
全都完成啦!
无常
五猖会
琐记
无常
藤野先生
范爱农
选择题。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D
C
(3)《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4)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
)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C
B
链接中考
01
(2014温州中考)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3分)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_______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________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_______
阿长(长妈妈)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范爱农
链接中考
01
(2)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C
链接中考
01
(2013江苏淮安中考)
(走进名著)一位同学提供了A、B两段文字,设计了两个问题,请你回答。(4分)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阿长与<山海经>》)
B.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五猖会》)
①A、B两段文字分别是哪两件事产生的影响,请简要概括。
答: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别说说这两件事对作者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长送我绘图的《山海经》
在我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这本书
A.让作者感受到了阿长伟大的爱。B.让作者感受到了家长的霸道及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链接中考
01
(2012宁波中考)名著阅读。(4分)
⑴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2分)
①
②
③
捕鸟
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活无常
选择_____和_____,篇名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五猖会
③无常
链接中考
01
⑵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的回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2.《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3.《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2.《五猖会》一文中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3.《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链接中考
01
(2018湖南衡阳)
名著阅读
(4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文中描写的人物是______。(2分)
(2)关于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朝花夕拾
阿长(长妈妈)
B
?
《山海经》、《天演论》
《狗?猫?鼠》,理由: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2017·浙江义乌)
名著阅读。
(1)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____)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D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