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律长征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16 10:57:00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教学目标
背 景

诗 歌
诗 意
思 考
总结与
感悟
作 业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背诵全诗。 返回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
革命根据地出发,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
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取得长征的胜利。当时毛主席回首长征路
途中的感人场面,心中无限感慨,就提笔
写下《长征》诗。创作背景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连同后方机关8.6万余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其间经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后,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19日抵达陕北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11月初与由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    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二、六军团改称为红二方面军。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虽然此时红军已不到3万人,但这是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极为宝贵的精华。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返回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平平常常的意思。 返回逶迤:(wéi yí)弯曲绵延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磅礴:(páng bó)气势雄伟的样子。泥丸:泥团子,小泥球。 返回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 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返回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只不过是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后个个笑逐颜开。返回 1.说出你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的理解?这句诗表达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品质? 这两句诗是说,五岭山脉是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战士的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这是实际上的山;“细浪”、“泥丸”形容山的小,这是红军战士眼里的山。这样对比来写,写山的大,表现出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面对的艰难困境;写山的小,表现出红军把这些艰难困苦当作平常的事,反映出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暖”一“寒”,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打着两岸,给人一种暖的感觉。当红军来到大渡河时,河上的泸定桥上只有十三根铁索。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沪定桥横空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被敌军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守敌密集的弹雨前进,不惜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返回长征H:语文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七律长征rec08 3-072738.mp3感悟远征难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翻越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2、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小结:这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的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返回搜集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