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科学并不神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1科学并不神秘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7 17:2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

材:科学浙教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第一章第1节
教学片段:科学在我们身边以及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本节内容:通过观察图片与结合实际→总结出科学是为了什么,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一、设计思路
以初中科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基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实际以及科学并不神秘相关的学习任务,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铅笔、乒乓球等进行实验,结合教材中的图片,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是科学。
二、前期分析
1.学习任务
本节教学先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出发,提出身边的科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逐渐引导学生能用科学知识对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掌握如何进行科学探究,说出最基本的几个步骤。本节教材是一门入门课,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开端,应注重把刚迈入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由对自然的好奇转化为对科学的向往。
2.学习者
学习本节的初一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和基础的科学知识(比如小学科学就已设计到光的直线传播等简单知识)。而对于较复杂的事件或者关系则较难理解。因此,教学应以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为起点。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课本上相应问题的答案,能说出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难点:说出生活中的科学,并从身边的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教学目标
根据前期分析,以及初中科学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
(2)举例科学家如何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3)能够说出科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包括好与坏),即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1.教具与学具
铅笔一支、透明玻璃杯一个、矿泉水一瓶、乒乓球、热水
2.教学策略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图像认识出发,引导学生逐渐得出结论,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建立新的认知。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实验引入
实验前,学生先观察铅笔,发现铅笔完好,并无任何折损再进行实验。在实验时,将铅笔插入没有倒满水的玻璃杯中,学生通过杯外观察铅笔此时的外观。再将铅笔从杯中拿出,学生观察铅笔是否完好无损。
(二)、科学在我们身边
1、图片展示奇妙的自然现象
2、图片展示变化的自然现象
3、学生举出生活中奇妙的自然现象与变化的自然现象
4、引导学生得出: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5、引申: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呢?
介绍:奥斯特如何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学生举例其他科学家如何探究(例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苹果落地))。
归纳:很多科学发现是由一个个小小疑问引发的,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6、活动:进行乒乓球实验。
当一只乒乓球略有凹陷时,有办法使它恢复球形吗?
1.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
2.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
__________。
学生解释这个现象。
最后陈述:经过长期的科学探索,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问题找到了答案,对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但是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们会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正是这些无尽的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探索、去创新,推动科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三)、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科学改变了生活
教师先进行引导,生活中的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举例,比如电视、冰箱、动车等。
教师总结:
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舒适,使各行各业的效率更高、更安全可靠。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2、学生发言科学是否给我们带来了不利,并举例,之后教师放映PPT。
教师总结:
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滥用科技发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