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7 17:3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题: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材:第

章第
1
节P
83
~P
8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漫长历史,初步掌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
2.知道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3.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内部结构,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
4.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现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会举例证明地球是球体
2.会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内部结构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
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地球是个球体
2.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PPT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六、教材分析: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一章我们以地球为依托,以人类为中心,力图体现地球的宏观物质特性。第一节以地球入手,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让我们知道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设计说明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漫长历史,初步掌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3分钟)
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生物,也了解了一些组成我们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问:当我们抬头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茫茫的宇宙,那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想些什么呢?你对宇宙和地球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讨论回答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下我们的地球问: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大家都已经知道我们的地球是球形的问:那你是怎么知道我们的地球是球形的?古代的人可没有我们先进的科技,他们只能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想象问:知道古代的人觉得我们的地球是怎样的吗?
答:1、宇宙有多大,中心在哪里?2、有没有外星人,星星离地球远吗3、。。。答:球体答:电视上,报纸上看到过答:不知道
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二、围绕问题展开探索研究,进行归纳验证并运用
探讨1.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以及地球是球形的认识过程(7分钟)2.用实验证明地球是球体(7分钟)地球的大小(7分钟)地球内部结构(7分钟)归纳(3分钟)巩固与练习(7分钟)
1古代中国:盖天说,天圆地方(地像棋盘一样方的,天像圆盖一样盖在上面)。浑天说,天是一个整球,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日月星辰有时看不见是因为它们随天球转到地下面去了,天球绕轴转一圈就是一昼夜,地面上的人就看见天上的星星转了一周天2古代印度:地球是个大圆盾,由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3古代巴比伦:大地是一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地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4古代埃及:天被高高的山撑着,星星则从天上垂下来,太阳乘着一艘小船順着一条大河流到各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过了两个世纪,亚里士多德多次观察月食后,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3年的艰苦海上航行,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安全着陆月球,几个小时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在月球上首次留下人类的足迹。问:为什么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看书本P83页的“活动”3分钟回答以下问题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材料有哪些?你的实验方案是什么?思考与讨论:、你还能列举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和验证方法吗?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能感悟到什么?我们现在已经通过实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问:那它是个大小均匀的球体吗?(通过地球的图片加以说明)问:知道我们的地球有多大吗?(可以在书本中找出)通过比较赤道半径和两级方向的半径也可知,我们的地球并不是一个大小均匀的球体,但赤道半径和两级方向的半径相差不大,所以看上去还是很圆的问:假如一个中学生的两臂平展时长1.5米,让他们手牵手合抱地球,需要多少个中学生?展示“地球内部结构”图片,介绍地球。地球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相似。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有: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外太空拍摄的照片地球的大小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1.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B.
地球是一个似足球的圆球体C.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D.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2.从太空中看地球,其表面白色部分主要是(
)A.冰雪
B.云层
C.大陆
D.海洋3.如果你乘船出海,你会看到港口的灯塔
A.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C.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D.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4.实现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伟大科学家

)A.哥白尼
B.伽利略
C.哥伦布
D.麦哲伦5.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


三层。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
千米
。地幔在
以下到
千米深处。

的顶部(
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6.人类知道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这是由于(
)A.人类实现了环球航行B.人类发现帆船远去时船身比桅杆先消失C.现代测量技术的发现D.人类知道了南极是大陆,北极是海洋7.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看,地球是很圆的,这是因为(
)A.地球外面有大气层B.地球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C.过去测量有误D.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球体8.下列自然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有

)A.太阳、月亮等星球呈球形B.麦哲伦率船队绕地球航行一周C.海面上远去的船只,桅杆最后消失D.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9.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量测量技术的产生和进步10.如果一个人日行50千米,那么,他绕地球赤道一圈要走多少天?
学生根据介绍对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漫长历史有了初步了解答:因为地球是圆的答:通过实验模拟帆船沿球形和平面航行时的差异,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材料有篮球,木板,铅笔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在球面、平面上向远处移动答: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答: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两级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通过计算答:约为2.7×107个
通过用实验解释为什么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让学生通过列举身边的事情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从而启发学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通过从太空拍摄的图片知道地球是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通过计算感受地球的大小通过图片的展示进行讲解更加直观,让学生更易接受直接在课堂上验证本堂课的成果,若学生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再进行讲解
三、课堂小结与评价
本堂课主要运用的是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让学生更主动的学习本堂课的知识。通过对地球形状发展史的讲解引起学生对认识地球兴趣,再通过两个计算题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地球的大小,最后图片的展示可以更加直观的把地球内部结构表现出来。
四、作业
同步练习P53页
作业本B
P23页
板书: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内部的结构由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