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曲《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7课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5)内容,是一节欣赏课,《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古典音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真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所以在教学中多注重学生的艺术体验感,用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
知识能力:欣赏乐曲片段,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中“鱼咬尾”技法,认识弹拨乐器“箜篌”,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作品《春江花月夜》,能辨认简单的“鱼咬尾”创作技法,并能分辨“箜篌”乐器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弹拨乐器“箜篌”,并了解传统作曲手法“鱼咬尾”。
教学难点:能找出主题旋律中“鱼咬尾”的技法部分,并能积极参与教学环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
新授课
初听作品《春江花月夜》片段
思考:该作品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
介绍“箜篌”乐器
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由来
分段欣赏:第一部分《江楼钟鼓》
思考:(1)这段旋律中的主题旋律共分为几个乐句?
运用了哪种创作手法
介绍“鱼咬尾”手法
知识拓展
唐代·张若虚,古诗词版《春江花月夜》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音乐及诗歌艺术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更好地将诗歌与音乐相结合,感受艺术的美,并更好地继承与发扬它。
课堂板书
箜篌曲《春江花月夜》
鱼咬尾技法
诗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