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4 19:4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学习人物刻画的手法,领略志人小说的叙述艺术的魅力。
3.
学习诚信守礼、行为正直的美德,初步感受魏晋风骨。
4.
从小儿机敏护父中思考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唤起对亲情的关注与体验。
5.
识记、辨用常见的古代敬辞与谦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生活实际,感知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难点:中国古代写人叙事的方法,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性格,通过对话和动作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师:同学们,七上第二单元是有关亲情主题的选文,但不全是现代文,还有二则出自《世说新语》的短小精悍的文言小说。其实啊,学习文言文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还能了解历史上的许多故事,让我们更好地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走进南朝的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方正》篇,去认识东汉一位叫陈元方的机敏儿童,看看他是如何维护自己父亲尊严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
这个故事就是《陈太丘与友期行》,作为教读课文肯定有其文本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立足《新课标》,我们希望这节课能够让同学们达成这样的目标:
1.
了解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学习人物刻画的手法,领略志人小说的叙述艺术的魅力。
3.
学习诚信守礼、行为正直的美德,初步感受魏晋风骨。
4.
从小儿机敏护父中思考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唤起对亲情的关注与体验。
5.
识记、辨用常见的古代敬辞与谦辞。
三、学习文章
(一)、了解基本内容,梳理和识记字词,介绍翻译五字诀法。
1、故事解题??
师: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啊???
生:陈太丘和他的朋友相约出行。??
师:哪个词解释为“相约,约定”?大家一起说!??
生:期。??
师:可是,“期”这个词用现代汉语多半解释为期望、日期什么的,你们怎么知道这个词在这里该解释为“约定”的呢?
生:文下注释2里有注解。
师:表扬你们,有了关注课下注释的意识。文言文中有些词我们现代汉语仍在沿用,诸如时间地名人名字号、官职名书斋名等没有阅读障碍,都可以保留。文言文往往一字一词,我们可以用组词法,顺着它的意思,变单音节为现代汉语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这个翻译方法叫“加”,还有一些像这样的古今异义词,我们对照注释把它换成现代汉语,这个方法叫“换”。好,我们把“期”换成“约定”这个词,题目变成了主谓结构:陈太丘和他的朋友相约出行。陈太丘是谁呢?这个故事和陈元方有什么关联呢?各位小看官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师:介绍陈太丘生平,讲述他和陈元方的关系,为下文家风传承的讲述作铺垫。
2、听述故事
2.1师:接下来,让我们听述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行》。你们要留心正确的读法,注意断句,把握节奏。这两个字的正确读法是:舍(shě),动词抛下。?在不(fǒu),通“否”,其实这是文言现象的一种——通假字。请同学们记在书本的边上。之前,我们还以“期”为例子,讲了古今异义词的学习方法,大家把这则小故事中的古今异义词都圈出来,对照注释看一看吧:字音、字词都明晰了,下面我们一起声情并茂地把文章读一读。??
生:朗读课文。?
2.2师:接下来我们来挑战有点难度的复述故事:其实古代文章是没有标点的,正确断句是一门学问,古代叫“句读”。《三字经》告诉我们“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今天咱们也来学学古人,挑战一下。给大家一点时间,学着古人摇头晃脑地读一读。
生:读去标点课文。??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故事已经大致了解了,下面,咱们再来挑战更髙难度的,用翻译五字诀方法译读。前边介绍了“留”“加”“换”,接下来老师详细介绍“补”“调”的翻译方法。
生:试着用翻译五字诀法翻译这个小故事。
2.3师:接下来,我们挑战高阶难度的,
给情节图排序,并用现代汉语复述。
??
[PPT展示一组故事插图?]?
生:调整图片顺序,口头讲述:陈太丘跟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友人)仍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离开后(友人)才到。元方那时七岁,当时(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听了)便大怒说:“这简直不是人啊!跟朋友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和家父约定的时间是正午,到了正午还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上下来,想去拉元方的手以求得原谅,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带回的。
2.4师:看来,故事的主要内容你们都掌握了,那么我们梳理一下人物之间的关系,给人物的行为作出一个中肯的评价。这里有一道连线题,请同学们试着连一连。?
生:连线,口头讲述理由。
(二)、读活人物,把握形象
1.
察言观行,揣摩心理
师:我们已经读懂了故事,接着我们试着。请
“察言观行,补写当事人心理”。
1.1、如此想,有此言
生:客(咦?怎么没见老友陈太丘候在门口呢?既然他约了我,就肯定还在等我,说不定在屋内呢,且去问问他儿子
):尊君在不?元方(这个驾车珊珊来迟的人,不就是失约的家父朋友吗?他害得家父一番好等,真为我父亲抱不平):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陈太丘,你既然要我去你家一起走,就应该多等我一会儿,路上不可预知的事情那么多,你怎么就不关心关心我为什么迟到呢?我驱车辛苦赴约,你怎么决然无情,连杯茶都不招待,一句话都不留呢?我这个朋友在你眼里还算什么?真是太过分了!):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他迟到,不诚信,倒还先生气了!人不信不立,何况还是名流;当着儿子的面,口不择言辱骂我的尊父,这样无修养的粗鄙野人,不交往也罢!我得好好训诫一下这样的无礼狂徒):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2如此想,有此行
生:陈太丘(做事就必须守时,时间到了你还没来,不符合诚信守时的社会原则;我有我的道德准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舍朋友情面而取内心恪守的守时的道德准则),日中不至,舍去。
友人(小元方人小见识远,居然懂礼仪知道义,我好生敬佩;他说得有理有据,令我汗颜),下车引之。元方(和这样的人令人鄙弃的人握手言和,有违我心,我不能原谅他对我父亲的冒犯,我何必屈从世俗违背内心呢),入门不顾。
2、咬文嚼字,语气语调藏修为
对比如下两组句子,语气语调有什么区别,对人物性格刻画有什么好处?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非人哉!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
教师明确:每组第①句更好!第一组表现友人直率,急躁,口不择言,有点暴怒。第二组连词“则”的使用,显得果决,语气强烈,表现元方不仅是个懂礼明义的孩子,而且表现出对父亲尊严捍卫的坚决和绝对维护。
3、辨析称呼,探品性、窥关系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满怀期待询问,客气尊称)
明确:尊君:您的父亲(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②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教养好,含蓄指责)
明确: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是尊称)
③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有涵养,依然尊称对方,谦称自家人,后两句义正言辞,有力维父尊严)
明确:家君:我的父亲(谦称,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4、识记辨用,古代常见的谦辞与敬辞
指导同学关注P31,早读或课下时间识记一下。
牛刀小试,老师给出9个称谓语,依照敬辞与谦辞进行分类。
(三)、思考探究
元方年仅七岁就明白“信”
“礼”的道义,从容机敏地用这两个安身立命的准则把对父亲失约又不敬的友人驳斥得惭愧难当,维护了父亲的尊严。他如此早慧,可是这个故事却被划入《世说新语》“方正”门类,而非专门记载早慧故事的“夙慧”门类,这是怎么回事呢?
明确:元方七岁就知礼明义,固然机敏聪慧,但守信遵礼的道德品质不能说是先天就有的。元方濡染魏晋风骨,传承家风,父子情深。陈太丘本人就以清高闻名于世,他很坚持原则,父子俩对友人一个“舍去”,一个“入门不顾”,两人身上的那种果决与傲然简直是一模一样。“方正”(P30)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所以元方受家庭榜样影响形成了为人方正的意识,进而佐证陈太丘本人的方正。
四、荐文推书
1、以填空题的形式介绍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
)(朝代)的临川王(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
)的代表作,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类。记述汉末至晋宋间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逸事,在写法上一般都是(
)。
2、类文比较阅读《蒸饭成粥》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记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世说新语
?夙慧》
1、听音频学习,扫清字词障碍,注意断句。
2、教师结合关键词串讲
3、总结,陈元方和季方的勤学好学痴学,印证家学渊源,家风的影响。陈太丘本人非常重视学习,教育开明有方法。
五、总结寄语
在这个机敏护父的七岁小元方身上,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魏晋时代名士们的风骨和神韵,感受到了淳厚家风的濡染熏陶!从尴尬被拒的“友人”身上,我们省悟
诚信守礼,尊重他人多么重要。“方正”的品德教会我们坚守住自己的原则,不为世道人情而轻易改变自己,你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