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科学 1.4 科学测量( 1)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上科学 1.4 科学测量( 1)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4 14:3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节科学测量
知识点一:长度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2)其他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等;
科学计数法:
1千米=103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3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1光年=3x108米/秒x365x24x3600秒=9.46x1015米。
例1、一位粗心的同学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忘记了写单位,请你给他记录的数据填写上适当的单位。
(1)教室门的高度是23.5

(2)某同学的身高是165

(3)一张卡片的厚度是0.24

(4)一支普通新铅笔的长度是0.18

2.常用的测量工具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认识刻度尺
①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②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③它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分度值是指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2)刻度尺的使用步骤
①“选对”是按照所需准确程度和量程来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a.在安装门窗玻璃时进行的测量,准确度要求较高,长度一般只有几十厘米,因此要选用分度值是毫米的米尺;
b.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时,准确度要求不高,长度较大,选用分度值是厘米且量程较大的卷尺较合适。
②“放对”是指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
a.刻度尺较厚时,应把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b.零刻度线磨损的,应以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
③“看对”是指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④“读对”: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如25.38厘米,其中25.8厘米是准确值,0.08厘米是估计值;
⑤“记对”:在数字后面要注上单位。数据书写格式: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例1、如左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
例2、如右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若用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该物体,则测量值应为

4.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
①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a.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总厚度;
b.将测量结果除以100,就能得到一张纸的厚度。
②要知道粗细均匀的铜丝的直径
a.将细铜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出线圈的长度L;
b.数出线圈的圈数n,则细铜丝的直径是。
(2)替代法
①要测量地图上北京至郑州的铁路线长度
a.用一根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与地图上北京至郑州的铁路线重合;
b.棉线上标出北京和郑州的位置;
c.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两个标记点间的距离即可。
②测量圆柱体横截面周长
a.用窄纸条紧包在圆柱体的侧面上,在纸条重叠处扎孔;
b.将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量两孔之间的距离即可。
(3)配合法:测量圆锥体的高、硬币的直径时,可以借助三角板、直尺来测量;
(4)滚动法(汽车的计程器就是依据这种原理制成的)
①测出某圆的周长,然后让此圆在被测曲线路径上滚动,同时记录滚动的圈数;
②用圆周长乘以圈数即可得到曲线路径的长度。
例3、利用三角板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正确的是
例4、要测量如图中所示的一根曲线的长度,你认为可采取的方法是
A.用平直的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无弹性的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的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同B
D.以上方法均可
5.关于长度测量的讨论
(1)物体的真实长度叫真实值,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2)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测量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上测量者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
(3)错误与误差不同,例如尺子斜放时,测出的数值比真实值大,这是方法不正确而造成的,应该叫错误,错误可以避免;
(4)可以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我们做实验时为减小误差采用的主要办法。
课后作业
一、单选题
1.某同学对与自己相关的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150cm??????B.?质量约为55kg??????C.?洗澡的适宣水温约为42℃左右??????D.?一次喝水约为50L
2.如图所示,下列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正确的是(
)
A.??????????????????????????B.??????????????????????????C.??????????????????????????D.?
3.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D.?
4.如图中(a)、(b)、(c)为三种测量木条MN长度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
(????
)
?
A.?图a是正确的??????????????????????B.?图b是正确的??????????????????????C.?图c是正确的??????????????????????D.?都有错误
5.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
45cm???????????????????????????B.?12.4cm???????????????????????????C.?12.35cm???????????????????????????D.?12.350cm
6.用皮尺测量长度时,如果皮尺没有充分拉直来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
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不能确定
7.分析以下实验:①用刻度尺测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40圈,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40;②测小石块的体积:先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

再用细线吊着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体积V2

小石块的体积是V2-V1;③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先测100个大头针的质量,再除以100。实验思想方法相同的是(
???)
A.?①与②??????????????????????????????B.?②与③??????????????????????????????C.?①与③??????????????????????????????D.?全部不相同
8.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
???)
A.?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B.?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7℃
C.?体温计的示数降到0℃以下,无法读数????????????????D.?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损坏
9.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依次测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A.?第一、二次正确,第三次错误?????????????????????????????B.?第二次正确,第一、二次错误
C.?第一、三次正确
,第二次错误????????????????????????????D.?第二次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10.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用法中,正确的是(???

A.?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
B.?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人体
C.?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D.?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1.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量筒位置在较低不便于读数时,要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12.某同学进行长度测量时,记录的数据忘了写上单位。下列数据中,记录结果后面的单位是厘米的是(
)
A.?一支笔的长度是
0.1????????????????????????????????????????????B.?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是
1
C.?课桌的高度是
100??????????????????????????????????????????????D.?一位同学的身高是
15.3
13.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
A
上升到
B位置,则表明气温(
)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
14.小江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向下俯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
8mL,则小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小于
12mL???????????????B.?等于
12mL???????????????C.?大于
12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2mL
15.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厘米,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厘米。当将此温度计插在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2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多少?(??
?????)
A.?60℃????????????????????????????????????B.?65℃????????????????????????????????????C.?50℃????????????????????????????????????D.?40℃
二、实验探究题
16.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那么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厘米3;由于取出矿石时会带出一些水,因此导致矿石体积的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
17.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时,小可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小可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小军说:“我只要遵守操作规则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小红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小丽说:“只能减小实验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1)你同意________同学的观点;
(2)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尽量减小误差?说出两种即可:
①________;②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小丽同学在实验中所测量的数据,现请你填写测量结果:图中这段铅笔的长度应是________cm。
18.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J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________??。
(3)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B.?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D.?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三、解答题
19.??(1)图甲所示是测量乒乓球直径的一种方法,它的直径是________厘米。
(2)图乙所示是在我国南极“中山站”某次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此时温度计指示的“中山站”的气温是________℃。
20.某些说英语的国家,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除使用摄氏度温标外还沿用另一种温标——华氏温标。华氏温标的单位写作
°F。细心的小科从天气预报中记录了在相同的温度时,两种不同的温标下的数值,整理如下表。
t(℃)
-5
0
5
10
15
20
25
T(°F)
23
32
41
50
68
77
(1)请你将表中未填好的数值是________.
(2)某日小科从伦敦起飞时温度为86°F,回到北京温度为20℃,两地温差为________℃。
21.某同学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该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石块完全浸没于水中,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
(1)根据如图的测量结果,得出该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
(2)若该同学在第二次测量时俯视读数,则所测得小石块体积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瓶底直径为
D,瓶口朝上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面高度为
L1

然后再堵住瓶口,将酒瓶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高度为
L2

则可得出瓶的容积
V
约为________。
答案
一、单选题
1.
D
2.
A
3.
D
4.
D
5.
C
6.
A
7.
C
8.
B
9.
D
10.
A
11.
A
12.
C
13.
B
14.
A
15.D
二、实验探究题
16.
70;大于
17.
(1)小丽
(2)改进测量方法;运用精确测量工具或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3)5.20
18.
(1)A;C
(2)用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3)A,C,D
三、解答题
19.(1)4.00(2)-30
20.
(1)59(2)10
21.
(1)20cm3(2)偏大
2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