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教案
课题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章
3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漫长历程,并能说出一些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2.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内部结构。
方法与过程目标:初步掌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能运用地图及所给材料,描述地球的大小及内部的结构。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激发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2.地球的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归纳,举例证明,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导入】
“天狗食月”是真的吗?[不是]
那是什么原因?[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一部分或全部射向月球的光]
月亮上的圆弧说明什么?[地球是一个球体]
根据动图猜想
根据月食图片分析
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天圆地方”;活动范围小,认识能力有限]
2.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1)既然有“天涯海角”,我们在地面上为什么总是走不到边?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大地是弧形的]
(2)活动: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a.比较在篮球球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长度,其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变化的不同是铅笔在篮球球面上远离时,铅笔头慢慢看不见了,铅笔变短;铅笔在木板表面上移动时,可以一直看到铅笔头,而且铅笔长度不变,那是因为篮球表面不是一个水平面而是一个球面。
b.能过此活动,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地球是球形的,我们所看到的海面其实是一个大弧形的曲。
3.人类对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经历了哪些过程?
[(1)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2)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由月食推断地球是球体;
(3)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绕地球航行一周,证实地球是球形;
(4)现在,从太空拍摄的照片,确证地球是球体]
4.思考与讨论:
你还能列举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和验证方法吗?
[草原上,从远处奔跑来的马群,先出现的是前面的马匹,然后逐渐出现整个马群;
站在大地上,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北半球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
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科学与迷信的较量,也有方法与科技的进步,更有人类对真理的追求,这是人类进取精神的充分体现。]
(二)地球的大小
1.根据图3-5地球的形状图,可判断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为什么地球仪做成正球体而不是椭球体?
赤道半径与极半径仅差0.33%。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个直径1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约3毫米。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看不出来的。[]
3.活动:假如一个中学生的两臂平展时长1.5米,让他们手牵手合抱地球,需要多少个中学生?
[]
(三)地球内部的结构
1.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煮熟的鸡蛋很相似,各层分别相当于鸡蛋的哪一部分?
2.根据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及86页第一段内容,归纳地球各圈层的特点。
圈层名称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平均约为17千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呈固态地幔上地幔17千米至1000千米处存在软流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1000千米至2900千米处地核外地核2900千米至5000千米处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5000千米至6371千米固态
根据教材分析找出
根据动图及活动中的实验分析
根据教材分析归纳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读图归纳
合作分析
计算
尝试连线
读图及文字分析完成
了解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分析整理资料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培养
读图归纳能力的训练
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培养
用数字更形象的体现地球的大小
培养根据所给资料,分析得出所需答案的能力
归纳整理能力的培养
【课堂练习】
1.(2018·浙江金华)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C.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
D.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2.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在2019年1月21日拍摄的月全食在不同阶段的照片。月全食景象可以反映出( )
A.地球公转的周期
B.地球绕月球自转
C.地球的大小
D.地球的形状
3.(2018?广东深圳)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B.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略长一点
C.地球表面积约为51平方千米
D.赤道周长4千米
4.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是个正球体
②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④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57千米
⑤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5.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是由岩石圈和软流层组成的
B.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幔中
C.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壳最厚
D.地壳内部结构中,地核厚度最小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总结】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教学板书】
【作业布置】
1.如果一个人日行50千米,那么,他绕地球赤道一圈要走
__________天。
2.课后通过科普书籍、杂志或相关网站收集有关哥伦布、麦哲伦等著名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史话,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艰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