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表格式)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_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表格式)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15 09:4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引入的一个全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为后续测定物质密度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更为今后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好铺垫。掌握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法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课标分析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三、学情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而且要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活动中,体悟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即通过多次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进一步认识到,不同物质的比值不同,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与质量和体积无关,这个值可以区分物质,能够描述物质的某种特性。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谨慎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本节内容由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其应用构成,是整个初中物理力学的基础知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密度这个概念相对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单位是一个符合单位,两个不同单位的大小关系需理解记忆,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安排学生动手亲自完成探究实验,并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理解,尤其是对两个物理量的“比”所反映的物理性质的意义的理解。这既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认识、理解、形成密度概念的过程,也是由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本节课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密度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
用实验来探究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并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且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2.教学策略
?首先通过实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根据铝块的M--V图像找规律是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图像,可以得到铝块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进而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把实验结果推广到其他物质,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同一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如果换用其他物质做实验会发现,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引导学生意识到: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物理学中就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通过密度可以分辨不同的物质。
六、教学资源准备。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七、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1.复习提问:在使用天平时应如何调节天平?2.积极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展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纯净水瓶子里装有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能准确判断出水、酒精吗?
学习小组内互查学生针对问题积极思考讨论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1.复的使用。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对问题提出猜想。学生具备“质量与体积有关”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新课教学(20分钟)
一、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1.学生观察,思考,对所得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交流、设疑、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教师拿起一个小烧杯,和学生一起称出小烧杯的质量,天平重新平衡,然后在右盘放入100g的砝码,在小烧杯中慢慢加入100g水,同样的方法称出100g酒精。结论:不同物体,质量相同时,体积不同。学生把天平调平后,一边放铜柱,一边放铁柱,然后把铜柱拿掉,放上铝柱,学生得出m铜
>
m铁>
m铝。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拿出三个体积一样的铜柱、铁柱、铝柱,让学生猜测,它们谁的质量大?(邀请学生来实际测量)大家进行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不同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不同。鉴于以上思考:相同体积,质量不一样;相同质量,体积不一样,这为我们用质量和体积来描述物质提供了可能性。那么要想找到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就必须研究相同的物质,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1.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长方体)铝块的质量和体积,记录数据,绘制表格和图像,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让学生带着疑问,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分组实验并讨论所得出的结论。学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比值相等。2.让学生计算:四个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思考能发现什么?3.学生感受: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感受密度的初步含义)。想想: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有什么差别?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4.理解、领会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比值不同,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即物质的密度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三、密度的定义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分析、领会各物理量的意义,对公式进一步熟悉、理解。观察P115的三个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会查密度表。公式:ρ=m/V,1g/cm3=1×103kg/m3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说说其密度的意义。练习公式的使用及公式的变形,以及在使用中要注意些什么?理解密度的含义:ρ水=1.0×103kg/m3有什么意义,怎么理解?四、密度的应用:学生独立完成课本115页例题。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高37.94m,由413块花岗岩石块砌成。碑心石是一块整的花岗岩,长14.7m、宽2.9m、厚1.0m,它的质量约为多少?讨论:公式ρ=m/V还能用来解决什么问题?这道题告诉我们,物体的质量等于它的密度与体积的乘积。因此,知道了物体的体积,查出组成物质的密度,就可以算出它的质量。对于不能直接称重的庞大物体,这种办法很方便。
学生动手做实验,并在课本表格中填好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进行试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思考并讨论学生体会、总结。组内交流,代表回答思考回答
?从身边的事例出发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使学生对密度的属性有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后面讲密度的概念做铺垫。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让学生感受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相应的知识。从上面的导入实验和探究实验对比,得出密度的定义。从导入实验得出密度的定义,定性的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的大小,使学生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运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课本P116的1、2、3、4、5题。
学生自主当堂完成,教师现场答疑解惑
课外知识的拓展,利用密度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内容按拍从基本的概念开始,由简单逐步加深难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提高。并且规范物理学科的解题步骤。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第2节密度
1.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实验结论:m相同时,V不一样;V相同时,m不一样。
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密度
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
ρ=m/V
单位:
103kg/m3
=1
g/cm3
4.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为体现新课标提出的“注重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身边例子入手提出问题,,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密度概念的教学,是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历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部过程,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建议: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的测量不用单个天平测出,可以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杠杆原理直接放在两边,直到天平两边平衡即可。还有就是相同体积的铜柱、铁柱、铝柱质量的比较,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节约时间,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任务。
十、典题练习
1.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每一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
2.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若将此冰切去2/3,则剩余部分的密度将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空气的密度1.29kg/m3=1290g/cm3,铁的密度7.9g/cm3=7900kg/m3。
4.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是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4.6kg,如果调和油用去一半,则剩余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