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初中生物鲁教版八年级上册专项综合全练(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选择题
1.人们在运动中难免会遇到意外伤害。下列意外伤害不会影响运动功能的是( )
A.尺骨骨折 B.肌肉拉伤 C.肩关节脱臼 D.皮肤擦伤
2.(2018·成都)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 )
A.杠杆、支点、动力 B.杠杆、动力、支点
C.动力、杠杆、支点 D.支点、杠杆、动力
3.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块骨的两端
B.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
D.动物的运动依靠运动系统来完成
4.(2019·济宁)下列结构对功能的自述,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5.(2019·福建)对投篮动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与神经系统无关 B.关节绕着骨运动
C.需要消耗能量 D.由一块骨骼肌完成
6.如图甲表示屈肘动作,图乙表示投篮动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①是肌腱,②是肌腹
B.图乙所示投篮动作中,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收缩后舒张
C.投篮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7.孔雀开屏的行为属于( )
A.生殖行为 B.防御行为 C.觅食行为 D.迁徙行为
8.小朋友在小时候第一次去打针的时候,往往不会害怕,而且还会和医生聊天,但是经历过几次后,看到医生甚至穿白大褂的人都会哭。关于这种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作用的结果
④由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⑤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A.①⑤ B.②④ C.②③ D.②⑤
9.(2019·安徽)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既有先天性行为,又有学习行为,这些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
B.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C.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学习行为在个体生活经历中获得
10.小明利用孵化箱代替母鸭孵卵,小鸭出生后最先接触小明,因此小鸭就追随着小明,学习小明的一举一动。那么,小鸭追随小明的行为属于 ,小明研究小鸭的方法属于 ( )
A.先天性行为 观察法 B.后天学习行为 实验法
C.先天性行为 实验法 D.后天学习行为 观察法
11.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只蜜蜂在同一朵花上争采花蜜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B.乌鸦将核桃扔在斑马线上让车碾碎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C.大山雀偶然打开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属于先天性行为
D.哺乳动物的吮吸反射属于先天性行为
12.(2020八下·蚌埠月考)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屈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B.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C.蜘蛛织网、公鸡报晓和候鸟迁徙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D.蜜蜂跳“8”字形舞蹈告知同伴蜜源位置,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13.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
A.雄性狮子每天早晨都会在领地周围撒尿
B.大熊猫发情期在树上留下气味
C.课堂上小明不小心放了个屁
D.蜜蜂发现蜜源后回蜂巢跳舞
14.下列动物的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
B.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
C.羊群中的其他羊都会跟着头羊走
D.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
15.(2019八上·滦南期中)以下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关节囊使关节更加牢固
B.蜜蜂利用舞蹈传递食物信息
C.狒狒不具有社会行为
D.黑猩猩取食白蚁是一种学习行为
16.(2018八上·房山期中)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孔雀开屏不属于动物个体间的信息交流
D.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年长者是“首领”
二、非选择题
17.教育部发布新规定,学生每年需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其中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等是重要的测试项目,请根据图联系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人体各项运动的完成都需要 系统直接参与, 系统的调节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2)如图甲所示,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乳白色的[ ] 两部分构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 收缩时,就会牵动 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3)图丙中,做引体向上动作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牵引身体向上运动。
(4)图乙所示,在你立定跳远的过程中,膝关节中能够减少摩擦、缓冲机械压力的结构是[ ] 。而女生做仰卧起坐时,髋关节在活动中起 作用。
18.材料一草履虫不喜欢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环境,当草履虫在游动过程中偶然靠近水中的一个二氧化碳气泡时,由于气泡酸性太强,它们会停止游动,然后向后游,转动大约30度后,再向前游,如果又游到距气泡太近的地方时,它们便重复上述的方式移动,最后聚集在离气泡较远的微酸性区域。
材料二成年的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到高处够不到时,黑猩猩就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1)据上述材料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的途径可分为 行为和 行为。
(2)材料一中草履虫的行为属于 行为,这类行为是动物, 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行为。
(3)材料二中黑猩猩的行为属于 行为,这类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和 而获得的行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当尺骨肌肉、肩关节受伤时会影响运动功能,而皮肤擦伤不会影响运动功能。
故答案为:D。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答案】A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时就会收缩变短,并产生一定的拉力,牵动骨围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所以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杠杆、支点、动力。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功能,熟记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指能活动的骨连接,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所以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到动力的作用。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3.【答案】C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的肌腱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才能牵引所附着的骨,完成运动;不是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如蚯蚓等;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4.【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消化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A.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将两骨牢固地连在一起,A符合题意;
B.哺乳动物牙齿的分化,适应复杂的环境,吃不同的食物,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功能,B不符合题意; C.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C不符合题意; D.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够将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这种可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关节的牢固性与关节囊及其内外的韧带有关,关节的灵活性与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有关。
2、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其中门齿形状似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可以用于攻击、捕食和撕裂食物。
3、 神经元可以分为胞体和突起两个部分,胞体是神经元得代谢中心,突起可以分为轴突和树突,树突用来接受信息, 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
5.【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A.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投篮相关动作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A不符合题意;
B.关节周围有关节囊包括着,密闭的关节腔内有滑液,保证了关节既牢固、又灵活,在投篮运动中是骨绕着关节运动,B不符合题意;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的收缩需要能量,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符合题意;
D.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多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具有运动、支持和保护的作用;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结通常称为关节,人体大部分的骨连结是关节。
2、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中间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腹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6.【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图乙所示投篮动作,是由屈肘到伸肘的过程,所以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舒张后收缩的。
故答案为:B。
【分析】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当人直臂提水时,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须同时收缩;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的求偶行为,属于生殖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8.【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小朋友看 到医生甚至穿白大褂的人会哭,这种行为是在其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行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9.【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A不符合题意;B、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BD不符合题意;
C、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0.【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小鸭跟随小明的行为是印随行为,是动物发育早期的一种学习类型,并有一个明显的学习敏感期。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小明研究小鸭的方法属于实验法。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
11.【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两只蜜蜂在同一朵花上争采花蜜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行为,而不是社会行为;两只蜜蜂跳舞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属于社会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12.【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故A错误。
B.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表面覆盖一层关节软骨,故B正确。
C.根据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蜘蛛结网”、“公鸡报晓”、“候鸟迁徙”都属于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故C正确。
D.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属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动物行为是指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根据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
13.【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人的屁是食物与唾液、胃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混合后,在肠道中被各种产气厌氧菌、产气好氧菌等分解而产生的气体,没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4.【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15.【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关节囊包绕着整个的关节,连接相邻的两骨,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关节囊使关节更加牢固,A正确;
B、蜜蜂利用舞蹈传递食物信息,如蜜蜂通过“8”字舞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远近等,B正确;
C、狒狒具有严格的等级有首领,因此狒狒具有社会行为,而不是不具有社会行为,C不正确;
D、黑猩猩取食白蚁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C.
【分析】(1)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和滑液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关节囊及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2)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同种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3)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4)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5)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6.【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A符合题意;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如果不及时强化就会减弱甚至消失,而不是就不会改变,B不符合题意;
C、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异性,因此属于动物个体间的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身体最强壮的是首领,而不是年长者是“首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比较: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7.【答案】(1)运动;神经
(2)1;肌腱;刺激;骨
(3)收缩;收缩
(4)3;关节软骨;支点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1)人体的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直接参与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以及其他系统的配合。
(2)骨骼肌是由中间的2肌腹和两端乳白色的1肌腱两部分构成的,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3)做引力向上动作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牵引身体向上运动。(4)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3关节软骨能缓冲运动时的机械压力,还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分析】图中:1肌腱,2肌腹,3关节软骨,4关节头,5关节腔,6关节囊,7关节窝,8肱二头肌,9肱三头肌。
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8.【答案】(1)先天性;学习
(2)先天性;生来;遗传物质
(3)学习;遗传因素;生活经验;学习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材料一中草履虫的行为是草履虫生来就有的,是它们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属于先天性行为。
(3)材料二中黑猩猩的行为是在黑猩猩出生后的成长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1 / 1【五三】初中生物鲁教版八年级上册专项综合全练(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选择题
1.人们在运动中难免会遇到意外伤害。下列意外伤害不会影响运动功能的是( )
A.尺骨骨折 B.肌肉拉伤 C.肩关节脱臼 D.皮肤擦伤
【答案】D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当尺骨肌肉、肩关节受伤时会影响运动功能,而皮肤擦伤不会影响运动功能。
故答案为:D。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2018·成都)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 )
A.杠杆、支点、动力 B.杠杆、动力、支点
C.动力、杠杆、支点 D.支点、杠杆、动力
【答案】A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时就会收缩变短,并产生一定的拉力,牵动骨围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所以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杠杆、支点、动力。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功能,熟记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指能活动的骨连接,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所以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到动力的作用。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3.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块骨的两端
B.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
D.动物的运动依靠运动系统来完成
【答案】C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的肌腱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才能牵引所附着的骨,完成运动;不是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如蚯蚓等;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4.(2019·济宁)下列结构对功能的自述,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消化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A.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将两骨牢固地连在一起,A符合题意;
B.哺乳动物牙齿的分化,适应复杂的环境,吃不同的食物,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功能,B不符合题意; C.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C不符合题意; D.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够将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这种可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关节的牢固性与关节囊及其内外的韧带有关,关节的灵活性与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有关。
2、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其中门齿形状似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可以用于攻击、捕食和撕裂食物。
3、 神经元可以分为胞体和突起两个部分,胞体是神经元得代谢中心,突起可以分为轴突和树突,树突用来接受信息, 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
5.(2019·福建)对投篮动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与神经系统无关 B.关节绕着骨运动
C.需要消耗能量 D.由一块骨骼肌完成
【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A.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投篮相关动作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A不符合题意;
B.关节周围有关节囊包括着,密闭的关节腔内有滑液,保证了关节既牢固、又灵活,在投篮运动中是骨绕着关节运动,B不符合题意;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的收缩需要能量,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符合题意;
D.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多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具有运动、支持和保护的作用;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结通常称为关节,人体大部分的骨连结是关节。
2、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中间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腹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6.如图甲表示屈肘动作,图乙表示投篮动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①是肌腱,②是肌腹
B.图乙所示投篮动作中,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收缩后舒张
C.投篮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图乙所示投篮动作,是由屈肘到伸肘的过程,所以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舒张后收缩的。
故答案为:B。
【分析】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当人直臂提水时,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须同时收缩;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孔雀开屏的行为属于( )
A.生殖行为 B.防御行为 C.觅食行为 D.迁徙行为
【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的求偶行为,属于生殖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8.小朋友在小时候第一次去打针的时候,往往不会害怕,而且还会和医生聊天,但是经历过几次后,看到医生甚至穿白大褂的人都会哭。关于这种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作用的结果
④由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⑤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A.①⑤ B.②④ C.②③ D.②⑤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小朋友看 到医生甚至穿白大褂的人会哭,这种行为是在其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行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9.(2019·安徽)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既有先天性行为,又有学习行为,这些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
B.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C.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学习行为在个体生活经历中获得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A不符合题意;B、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BD不符合题意;
C、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0.小明利用孵化箱代替母鸭孵卵,小鸭出生后最先接触小明,因此小鸭就追随着小明,学习小明的一举一动。那么,小鸭追随小明的行为属于 ,小明研究小鸭的方法属于 ( )
A.先天性行为 观察法 B.后天学习行为 实验法
C.先天性行为 实验法 D.后天学习行为 观察法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小鸭跟随小明的行为是印随行为,是动物发育早期的一种学习类型,并有一个明显的学习敏感期。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小明研究小鸭的方法属于实验法。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
11.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只蜜蜂在同一朵花上争采花蜜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B.乌鸦将核桃扔在斑马线上让车碾碎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C.大山雀偶然打开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属于先天性行为
D.哺乳动物的吮吸反射属于先天性行为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两只蜜蜂在同一朵花上争采花蜜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行为,而不是社会行为;两只蜜蜂跳舞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属于社会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12.(2020八下·蚌埠月考)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屈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B.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C.蜘蛛织网、公鸡报晓和候鸟迁徙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D.蜜蜂跳“8”字形舞蹈告知同伴蜜源位置,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故A错误。
B.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表面覆盖一层关节软骨,故B正确。
C.根据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蜘蛛结网”、“公鸡报晓”、“候鸟迁徙”都属于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故C正确。
D.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属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动物行为是指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根据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
13.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
A.雄性狮子每天早晨都会在领地周围撒尿
B.大熊猫发情期在树上留下气味
C.课堂上小明不小心放了个屁
D.蜜蜂发现蜜源后回蜂巢跳舞
【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人的屁是食物与唾液、胃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混合后,在肠道中被各种产气厌氧菌、产气好氧菌等分解而产生的气体,没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4.下列动物的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
B.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
C.羊群中的其他羊都会跟着头羊走
D.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
【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15.(2019八上·滦南期中)以下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关节囊使关节更加牢固
B.蜜蜂利用舞蹈传递食物信息
C.狒狒不具有社会行为
D.黑猩猩取食白蚁是一种学习行为
【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关节囊包绕着整个的关节,连接相邻的两骨,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关节囊使关节更加牢固,A正确;
B、蜜蜂利用舞蹈传递食物信息,如蜜蜂通过“8”字舞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远近等,B正确;
C、狒狒具有严格的等级有首领,因此狒狒具有社会行为,而不是不具有社会行为,C不正确;
D、黑猩猩取食白蚁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C.
【分析】(1)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和滑液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关节囊及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2)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同种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3)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4)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5)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6.(2018八上·房山期中)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孔雀开屏不属于动物个体间的信息交流
D.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年长者是“首领”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A符合题意;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如果不及时强化就会减弱甚至消失,而不是就不会改变,B不符合题意;
C、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异性,因此属于动物个体间的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身体最强壮的是首领,而不是年长者是“首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比较: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二、非选择题
17.教育部发布新规定,学生每年需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其中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等是重要的测试项目,请根据图联系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人体各项运动的完成都需要 系统直接参与, 系统的调节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2)如图甲所示,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乳白色的[ ] 两部分构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 收缩时,就会牵动 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3)图丙中,做引体向上动作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牵引身体向上运动。
(4)图乙所示,在你立定跳远的过程中,膝关节中能够减少摩擦、缓冲机械压力的结构是[ ] 。而女生做仰卧起坐时,髋关节在活动中起 作用。
【答案】(1)运动;神经
(2)1;肌腱;刺激;骨
(3)收缩;收缩
(4)3;关节软骨;支点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1)人体的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直接参与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以及其他系统的配合。
(2)骨骼肌是由中间的2肌腹和两端乳白色的1肌腱两部分构成的,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3)做引力向上动作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牵引身体向上运动。(4)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3关节软骨能缓冲运动时的机械压力,还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分析】图中:1肌腱,2肌腹,3关节软骨,4关节头,5关节腔,6关节囊,7关节窝,8肱二头肌,9肱三头肌。
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8.材料一草履虫不喜欢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环境,当草履虫在游动过程中偶然靠近水中的一个二氧化碳气泡时,由于气泡酸性太强,它们会停止游动,然后向后游,转动大约30度后,再向前游,如果又游到距气泡太近的地方时,它们便重复上述的方式移动,最后聚集在离气泡较远的微酸性区域。
材料二成年的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到高处够不到时,黑猩猩就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1)据上述材料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的途径可分为 行为和 行为。
(2)材料一中草履虫的行为属于 行为,这类行为是动物, 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行为。
(3)材料二中黑猩猩的行为属于 行为,这类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和 而获得的行为。
【答案】(1)先天性;学习
(2)先天性;生来;遗传物质
(3)学习;遗传因素;生活经验;学习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材料一中草履虫的行为是草履虫生来就有的,是它们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属于先天性行为。
(3)材料二中黑猩猩的行为是在黑猩猩出生后的成长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