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曹冲称象 (2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曹冲称象 (2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5 15:12:25

文档简介

《曹冲称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多种识字法识记”曹、称”等14个字,会写“称、秤”等2个字。
2、对比朗读,初步感受曹冲的机智、聪慧。
3、总结识字方法和书写规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据故事情节发展推测曹冲的思维过程,感受其聪慧机智的人物形象。
难点:搭设台阶,开展多层练习,指导学生借助动词及顺序词准确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趣导入文本。
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
你们听过《三国演义》吗?在这本书中有宅心仁厚的刘备,忠义千秋的关羽,横勇无敌的张飞,还有壮志未酬的曹操。
说到曹操啊,话说有一次,孙权送了一头大象给他,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并好奇大象到底有多重?正当官员们议论纷纷时,七岁的曹冲想出了办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去看一看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吧!
请你读一读课题。
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惑吗?(曹冲是谁?他为什么要称象?大象什么样子的呢?曹冲又是怎么称象的呢?)
读中质疑,渗透识字方法。
你看,这个小孩就是曹冲,《三国志》中记载:“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说他从小就十分聪明,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如同成年人,被人称之为“神童”。他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曹操的儿子,深受曹操喜爱。
曹是曹冲、曹操的姓氏,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我用联系生活的方法认识了它,我的表弟叫:曹荣,于是我记住了曹。)
是的,那么每日一小曲你知道谜底是哪个字吗?没错也是曹字,编字谜识字法也可以帮我们记住它。
学贵质疑,接下来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
同学们,既然要称象,我们就先来了解大象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听老师朗读第2自然段,圈画出生字词。
在这一段中,你圈画了哪些生字词?同学们可能圈画出“四根、柱子、官员、议论、到底”这五个词语,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呢?
(我发现议论这两个字是形声字,他们是言字旁,说明和说话有关)
是的,你真会思考。如果是每个人都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意见,这就是议论纷纷。
(我发现根和柱也是形声字,左边都是木字旁,代表和树木、木材有关)
是的,像这样木字旁的字,课文中还有一个“杆”字,器物上较细长的棍状物,我们称之为“杆”,比如笔杆子。而柱,一般指建筑物的支撑构建。
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大象的样子,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大象的高大?
(我找到是“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我感受到大象十分的高大。)
没错,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象的身子比作一堵墙,将腿比作柱子,突出了大象的高大。开动脑筋想一想,大象的耳朵像什么呢?
大象的鼻子又像什么呢?(我觉得大象的耳朵像一把大扇子,鼻子像一根长水管。)
是啊,你可真会想象!这样一头高大的大象,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不禁好奇,曹操和官员们也非常想知道。请你读读这句话,如果把“到底”去掉,对比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到底”让我感受到官员们十分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所以“到底”应该重读。
生2:“到底”让我感受到想称出大象的重量很困难。所以我会这样读: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接下来我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同学一定圈画出了这些字词。
你们见过古时候的秤吗?你瞧,古人用的秤叫“杆秤”,这部分又细又长的,是秤杆。
秤杆上的金属小圆点叫“秤星”,秤杆上的小铁钩就是秤钩。下面的小铁块就是秤砣,右边的圆盘就是秤盘。称东西的时候当秤杆平了的时候才是所称物体的重量,所以秤的右边是一个“平”字。
孩子们,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是这样称东西的(出示称的古文字),就像一只手提起一条鱼的样子。称完东西后就要把重量报出来,所以“称”又有说的意思,比如:称病,就是说自己病了。又有“叫”的意思,比如:名称、号称,还有“赞扬”的意思,比如“称赞”。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多有意思啊!现在老师把它们放到句子中,你能选对吗?我们一起来填一填吧!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我们家有一杆秤,妈妈叫我拿来称苹果。
三、对比朗读,感受曹冲机智。
屏幕前的你,都读对了吗?这么大一头象,到底怎么称呢?瞧,大家开始献计了!请你按下暂停键,思考表格内容,用横线画出官员们和曹冲给出的方法,用圆圈出曹操的反应。相信同学们画出了这些句子。
通过表格对比,曹操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发现他对曹冲的方法更满意。小朋友们,曹冲的办法到底好在哪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四、书写指导,知训练习反馈
这节课,我们用了多种方法认识了很多生字,小朋友们真是太棒啦!生字不仅要会读,还要写得规范。本课的一类字,你会按照结构特点给他们归类吗?
上面6个字是左右结构,中间2个是上下结构,下面的“底”是半包围结构。
我们回顾一下,一年级我们学过的书写规则:左右结构的字,笔顺从左到右。上写结构的字,书写时从上到下。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写外面,再写里面。
老师挑选了两个形近字“称和秤”,请同学们先认真观看书写示范视频。跟着老师书空。
秤,可组词压秤,电子秤,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掌秤不知斤两短;也是这个秤。
称,还可组词称呼,称号,称兄道弟。
接下来,请大家按下暂停键,打开语文课本30页,先描红,然后在空白田字格中书写,模仿的越像,写出来的字就越漂亮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有联系生活识字、猜字谜识字、形声字识字、词群识字、字理识字。同时,复习了三类书写方法。
现在请大家打开练习册20页,完成第一大题吧。
写完了的小朋友可以自行对照答案,看看你的字写对了吗?
相信这节课同学们一定学有所得,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如何运用动词或表示顺序的词说清楚曹冲称象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发展语言能力,构建思维型课堂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年仅7岁的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用石头和大象等量代换的方法称出大象的体重,其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及创造性着实令人惊叹。为此,本团队成员以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展开教学,形成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自主建构,复述过程;小结反思,感悟形象;应用迁移,发展思维”的基本教学策略,以此发展语言能力,构建灵动的思维型课堂。
【教学目标】
1.准确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获得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2.依据故事情节发展推测曹冲的思维过程,感受其聪慧机智的人物形象。
3.联系生活经验及现代科学,开拓思路提出更多的称象办法,构建灵动的思维型课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据故事情节发展推测曹冲的思维过程,感受其聪慧机智的人物形象。
难点:搭设台阶,开展多层练习,指导学生借助动词及顺序词准确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联系已知,落实语用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
力。”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思维型课堂教学同样认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建构知识及思维发展有重要作用。为此,开课伊始需及时唤醒学生对第一课时已学内容的回忆,具体做法包括:巩固生字新词,教师做好朗读示范,引导学生读好三个问句。
预设: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识字、写字、朗读训练并画出了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肯定了曹冲的建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曹冲称象》,这些词语你们都认识吗?自由读一读吧!
一艘、下沉、沿着、船舷、画线、为止、称一称。
教师:词语难不倒大家,句子呢?下列三个句子,你能读好吗?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称呢?
教师:是呀,这些问题难住了曹操及众人,却没有难住7岁的曹冲。
板块二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根据思维的心理结构模型,积极思维的前提条件是具有良好的环境。它要求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为此这本版块教学会抓住“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这句话进行情境的创设——围观人群是怎么夸赞曹冲的,通过说一说、演一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顺势抛出主问题“曹冲的办法究竟好在哪儿呢”,由此导入重点段落第四段的教学。
预设:
教师:他想出了一个极好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
师:瞧,他说出的办法让父亲曹操微笑地点了点头,请你猜一猜曹操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一旁的官员又是怎么说的?
学生2:曹操应该会很得意,心想不愧是我曹操的孩子,不错!不错!
学生3:官员们会给他竖起大拇指,有的官员可能会大声说出来:“真是太了不起了!”
教师:是啊,大家都说曹冲的办法真好、真妙!那么,曹冲究竟是如何称象的?请打开语文书,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动词及顺序词,并借助动词和顺序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板块三
自主建构,复述过程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结构的发展,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思维发展的层级。以第四段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准确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学时可开展“找关键句—圈画动词、顺序词—完成课后习题—迁移运用”的多层练习,通过自主建构,发展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预设:
教师:相信你和老师圈化的词语都是一样的。与此同时,还有同学把曹冲称象的过程分步骤说出来了。
学生4:曹冲称象一共分为四步。第一步,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第二步,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第三步,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第四步,称一称石头的重量。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教师:善于表达的孩子真棒!课后第二题应该也难不倒你们。请结合课文,填上正确的序号!
教师:所以,曹冲称象的过程简单、准确来说就是……
学生5:首先,赶象上船;接着,在船舷上做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上岸,
往船里装石头;最后称出石头的重量,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教师:她运用了“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顺序词,把曹冲称象的过程全给说清楚了。同学们,《能力训练》第三大题正好与这个知识点有关,我们争取在两分钟内完成!
顺序词的正确使用能让你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准确,把话说得更生动、吸引人。例如,整理书包是我们经常做的事,不过你能把收拾书包的过程说清楚吗?都来试一试吧。
学生6:我会把书本、作业本放进妈妈给我准备的文件袋,接着把铅笔、橡皮、尺子都装回文具盒,然后把文件袋和文具盒放进书包并拉上书包的拉链,最后我就背上书包开心地排队回家啦!
教师:说得真好。其实表示顺序的词还有很多。例如:“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又或者“先、再、然后、接着、之后、最后、其次、再次……”你能用上恰当的顺序词把“洗袜子”这件事说清楚吗?
学生7:要想把袜子洗干净,可以这样做。第一步,把袜子放进装有洗衣液的水盆里;第二步,拿起已经浸湿的袜子反复揉搓洗;最后用流水冲洗。这样,袜子就变得很干净啦!
板块四
小结反思,感悟形象
思维型课堂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重视教师的思维自我监控以及课堂上的知识与方法小结,特点强调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为此,本环节教学要求学生自行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认知的结构,并借助加点词语体会每组句子的不同意思,进而感受曹冲聪慧机智的人物形象。
教师:谢谢你们的分享。课文学到这,你能把本节课的收获也用合适的顺序词表达出来吗?
学生8:第一,我学会了借助动词和顺序词说出称象的过程;第二,我了解到表示顺序的词还有很多;第三,今晚我想用上面提到的办法洗洗自己的袜子。
教师:哇塞,你的收获可不小呢。
学生9:老师,我也有不少收获。我希望自己能像曹冲一样,遇到问题会想办法解决。
教师:你的感悟真深刻。是呀,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曹冲当时才七岁呢。
出示:曹冲七岁。
曹冲才七岁。
教师:你读出这两句话的区别了吗?你觉得哪句话更好呢?
学生10:第二句更好,一个“才”字更能体现曹冲与众不同的智慧。
教师:这个“才”字是“仅仅”的意思,起强调作用,能增强语句的感染力。
请你们也用“才”字说一句话吧,按下暂停键,开始吧。
学生11:小明才学完《田家四季歌》,就会背诵了。
学生12: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才能有更大进步。
教师:说得好极了。当然,在新华字典里“才”还有能力、才干以及表示事情发生在前不久或结束得晚,如“他才刚写完作业、这场雨才下完不久。”所以,要记得正确使用这个“才”字哦。
板块五
应用迁移,发展思维
思维型课堂教学不仅强调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监控反思,同样重视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与迁移,具体包括应用迁移的环节是否与所学内容相关,是否考察了知识与方法的应用迁移,是否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是否抓住知识、方法之间的渗透和与迁移……为了达成上述要求,我们设计了“自主练习和素材补充”等教学环节,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训练第四大题,再认识一位智慧少年——徐文长。请按下暂停键,自主阅读并开始练习吧。
教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曹冲的聪明离不开平时的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同样出现过很多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小朋友,例如破瓮救友的司马光、不摘道旁李的王戎、机智应答的杨氏之子,他们长大后都成为了顶天立地的大人物,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与爸爸妈妈一起找出相关的故事读一读。
教师:现在,又到了每节课的固定写字时间了。上节课我们具体学写了“称、秤、杆、柱”等左右结构的字,这节课我们来学写两个上下结构的字:岁、然,请仔细观察它们的结构和占格位置(出示胡一帆生字视频)
教师:提笔正是练字时,请拿出写字本写好“岁、然”二字吧!
教师:好啦,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小朋友们请记得把《曹冲称象》和《文长取物》的故事说给家人听,注意用好表示顺序的词。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