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15 10:2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两台机械,甲的机械效率为80%,乙的机械效率为6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机械一定比乙机械省力
B.?乙机械一定比甲机械省力
C.?甲机械做的有用功一定比乙机械的多
D.?有用功相同时,乙机械所做的总功多
2.
(★★)下列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
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
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
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
3.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工人用力F把重为100N的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提升6m。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这一过程中(??

A:
拉力F的大小为50N
B:
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0.4m/s
C:
拉力F所做的功为600J
D:
拉力F的功率为10W
4.
(★★★)如图所示,用F=50N的水平拉力,通过一个动滑轮,使重为200N的物体A水平向右匀速移动了3m,在这个过程中(?
???)
A.?拉力F做了150的功
B.?拉力F做了300的功
C.?重力做了600的功
D.?重力做了1200的功
5.
(★★★)用下列装置提升相同的重物,不计绳重与摩擦,机械效率最高的是(

6.
(★★★)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A.W1=W2;η1=η2
B.W1=W2;η1<η2
C.W1η2
D.W1>W2;η1<η2
二、填空题
7.
(★★★)一台功率为40kw的抽水机,机械效率为60%,如果要把河水抽到5m高的地方,则每小时抽水机做的总功是______J,其中有用功是______J,所抽水的质量是______kg.(g=10N/kg)
8.
(★★★)如图所示,小明通过斜面用平行于斜面
F=200N
的推力,将质量为30kg
的物体在
5s
时间内匀速推到
1m
高的平台上,斜面一长
s=2m(g取10N/kg).则:推力的功率为
W,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
N。
9.
(★★★)如图所示,斜面长S=10m,高h=4m,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F,将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由斜面底端A匀速推到顶端B,运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100J的功,则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为______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推力F的大小为______N.
10.(★★★)如图所示,物体重180N,动滑轮重10N,小明用100N的拉力(方向不变)将物体匀速提升2m,用了10s,额外功是__
_J,拉力的功率是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11.(★★★)如图所示,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在20s内将重为540N的重物匀速提升3m,所用拉力为200N,则他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额外功是________J,拉力的功率是__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
12.(★★★)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将两个相同的钩码提升10cm,若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______装置更省力(选填“甲”或“乙”).甲装置的机械效率______乙装置的机械效率(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13.(★★★★)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300N的物体,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60N,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绳的重力和绳的摩擦,使物体以0.1m/s匀速移动时,水平拉力F=
N,其功率P=
,若拉力实际大小为40N,则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
14.(★★★★)如图所示,A物重100N,在力F的作用下。以2c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右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则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N;拉力F为___N;拉力在10s内所做的功为___J.(不计绳子与滑轮、轮与轮轴之间的摩擦)
三、实验题
15.(★★)如图所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物体重为5.4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且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若物体上升高度为10cm,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中所示,是_____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2)若仅增加物体的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
16.(★★★)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做
运动。
(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
(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4)小组同学再用第2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试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绳端移动距离s漏记,但仍然计算出第3次的机械效率
(保留1位小数).
(5)从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
有关。
四、计算题
17.(★★★)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20s内将重600N的物体从地面竖直提高4m,所用的拉力是250N
,在这个过程中,求:
(1)有用功是多少?
(2)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18.(★★★)如图所示起重设备的滑轮组,已知在匀速起吊810kg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求:
(1)该物体的重力是多少?(取g=10N/Kg)
(2)使物体匀速上升15m,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3)绳端的拉力F是多大?
19.(★★★)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在10s内将质量为100kg的重物匀速提升2m,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在提升重物过程中克服摩擦所做的功是294焦耳.(g=10N/kg)
求:
(1)工人做的有用功;
(2)总功;
(3)工人的拉力的功率;
(4)动滑轮重.
20.(★★★)已知斜面倾角为30?,斜面高为2m.小兵同学用绳子沿斜面将重为400N的木箱由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大小为250N,绳重不计。求:
(1)小兵对木箱做的有用功;
(2)斜面的机械效率;
(3)斜面对物体施加的摩擦力。
11.3怎样提高机械效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D
2.
【答案】B
【解析】A.
机械做功的多少与功率和时间有关,不知道做功时间,无法确定做功的多少,故A错误;
B.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故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故B正确;
C.
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不一定大,故C错误;
D.
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与做功的多少无关,故D错误。
3.
【答案】C
4.
【答案】B
5.
【答案】A
6.
【答案】
二、填空题
7.
【答案】1.44×108
8.64×107
1.7284×106
8.
【答案】80
75%
50
9.
【答案】400;80%;50.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乙;等于
【解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股数无关
13.【答案】20
6
50%
14.【答案】20;40;4.
【解析】(1)两段绳子上拉力相等,故物体A受到的拉力等于测力计的示数,即A受到的拉力为20N,A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作用,则A受到的摩擦力f=FA=20N;
(2)不计绳子与滑轮、轮与轮轴之间的摩擦,且两段绳子上的拉力均为20N,拉力F作用在轴上,故拉力F等于两段绳子拉力之和,即F=20N+20N=40N;
(3)物体通过的路程sA=vt=2cm/s×10s=20cm=0.2m,
则拉力F通过的路程为:s=12sA=12×0.2m=0.1m;
故拉力在10s内所做的功为W=Fs=40N×0.1m=4J;
三、实验题
15.【答案】(1)匀速;2.4;75%
(2)增大
16.(1)【答案】匀速直线

越低
83.3%
物体的重力
四、计算题
17.【答案】2400J
(2)
200W
(3)
60%
【解析】
18.【答案】(1)物体的重力为8100N;
(2)使物体上升5m,所做的有用功是1.215×105J;
(3)绳端的拉力F是3375N.
【解析】(1)物体所受重力:
G=mg=810kg×10N/kg=8100N;
(2)使物体匀速上升15m,所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8100N×15m=1.215×105J;
(3)由图知,n=3,绳端移动的距离s=3h,
由η=W有用W总=Gh/Fs=GhF3h=G3F得拉力:
F=G3η=8100N3×80%=3375N.
19.【答案】(1)工人做的有用功为2000J;
(2)总功为2500J;
(3)拉力的功率为250W;
(4)动滑轮重为103N.
20.【答案】(1)800J
(2)80%
(3)50N
【解析】(1)有用功:W有用=Gh=400N×2m=800J;
(2)斜面倾角为30?,斜面高为2m,所以斜面长为s=2h=2×2m=4m,
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250N×4m=10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
η=W有用W总=800J1000J×100%=80%;
(3)使用斜面做的额外功:
W额=W总?W有用=1000J?800J=200J,
由W额=fs得摩擦力:
f=W额s=200J4m=5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