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质的变化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文化和技术交流。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用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科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元素组成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4.下列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
A.我们观察到的物质的宏观变化,本质上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结果
B.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发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
D.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5.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科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科学物质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物质的应用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氧气支持燃烧,可用于气焊
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
C.氮气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可充在食品包装袋中作保护气
D.木炭燃烧会放热,故可用木炭取暖
二、填空题
7.小淼同学平时善于观察和思考,下面是她在家里观察到的一些现象:①厨房中的菜刀生锈了;②煤燃烧,残余一堆灰烬;③用天然气作燃料;④把盐放进汤里会溶解;⑤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滴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地面上产生气泡;⑥冬天在窗户的玻璃上出现“冰花”。
请你和她一起进行分析判断:
(1)其中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
(2)寻找以上化学变化发生的证据:有颜色改变的是 ;发光、发热的是 ;有气体生成的是 。?
8.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变化Ⅰ属于 (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下同);变化Ⅱ属于 。?
9.高铁酸钾(K2FeO4)是具有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它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
℃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有
。?
(2)高铁酸钾的化学性质有? (写1条)。?
(3)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保存高铁酸钾时应注意 。?
(4)完成高铁酸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K2FeO4+10H2O4Fe(OH)3+8KOH+3 ↑。?
10.氟利昂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氟利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层的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上述反应可以简化为臭氧?氧气,这个变化是 变化,原因是 。?
(2)仔细分析上述反应,在①②③的反应中,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 (填“减少”“增加”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11.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①观察木炭的颜色、状态:黑色固体;
②另取一块体积相同的煤块比较它们的质量:煤块的质量较大;
③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④将木炭砸碎;
⑤把木炭放入水中,浮于水面上。
(1)上述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2)由此可知木炭的物理性质有 (用文字叙述,下同);化学性质有 。?
12.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木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的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的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由该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3)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的沸点 (填“>”“<”或“=”)硫燃烧时的温度。?
13.[2020·温州]
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银白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
14.[2020·湖州]
下列转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雪消融
B.汽油挥发
C.煤矿自燃
D.干冰升华
15.[2020·金华]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可获知物质的性质,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变化、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可寻找物质发生变化的证据,分析各种证据能加深对物质变化和变化规律的认识。经引燃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支持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最主要的证据是 。?
16.[2020·湖州]
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
(1)甲烷是①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在1500
℃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④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上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
(2)请模仿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写出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C [解析]
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A [解析]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无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
3.C
4.A [解析]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变化的内因,故外界条件不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物质的性质才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发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同样发生相互作用,只是微粒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也可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C [解析]
变化①中,变化前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变化后为水分子,变化前后分子不同,变化产生了新的分子,属于化学变化;变化②中,变化前为A、B两种分子,变化后仍为
A、B两种分子,分子种类不变,不属于化学变化;变化③中,变化前为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变化后为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有新的分子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6.B [解析]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木炭燃烧会放热,这些都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
7.(1)①②③⑤ (2)① ②③ ⑤
[解析]
铁生锈是化学变化,生成的铁锈是红棕色的,颜色发生了改变;煤燃烧过程中发光、发热,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天然气燃烧过程中发光、发热,并有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食盐溶解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洁厕灵的主要成分盐酸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冬天在窗户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玻璃上形成的冰,是物理变化。
8.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9.(1)具有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
(2)受热易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或具有氧化性,合理即可)
(3)+6 保持干燥、低温 (4)O2
[解析]
(1)高铁酸钾(K2FeO4)是具有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2)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由“它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可知其具有氧化性。(3)在K2FeO4中,由于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因此,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由于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
℃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氧气,因此,在保存高铁酸钾时应注意保持干燥、低温。(4)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反应前有8个钾原子、4个铁原子、20个氢原子、26个氧原子,反应后有8个钾原子、4个铁原子、20个氢原子、20个氧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气体为氧气,且分子个数为3。
10.(1)化学 有新物质生成 (2)不变
[解析]
(1)该变化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2)将反应①×2后与②③相加得到总反应为2O33O2,则氯原子在反应前后的个数不变。
11.(1)④ 没有新物质生成 ③ (2)木炭是黑色固体,硬度小,密度比煤块和水小,不溶于水
可燃性
12.(1)气态
(2)沸点 沸点低于燃烧时的温度 有
(3)<
13.D 14.C
15.产生黑色固体
16.(1)①②
(2)C3H8+5O23CO2+4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