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取食行为
初步加工
全部与获得食物和处理食物有关的活动
诱捕食物
贮存食物
利用工具
意义:不断从外界获取食物以保证动物的生存
阅读教材P24-25页
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或巢穴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的行为。
阅读教材P24-25页
特点: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
意义: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繁衍。
小狗抢骨头
梅花鹿抢领地和配偶
意义:有利于动物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
动物通常使用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来警告周围的动物,以保卫自己的领域。
领域行为
阅读教材P26页
阅读教材26-27页
自然界中每一种动物都有一系列的行为来防御捕食者的捕食,这些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
防御行为
特点:动物的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回避、逃跑、断尾等
防御行为能彻底防止自己被捕食吗?
减少、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意义:少来自其他动物的伤害,有利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如何区分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其它敌害的各种行为。
可见二者的本质区别是行为的双方是否同种。
随堂检测
1、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两只雄性盘羊为争夺一只雌性盘羊而发生争斗
B、一只狗和一只猫为争夺一块骨头而相互追赶
C、一只老鹰追赶一只奔跑的野兔
D、龙虾举起蟹钳反击天敌的进攻
2、蜥蜴在被捕捉后往往会自断尾巴,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节律行为
D、繁殖行为
A
B
3、人们养蜂取蜜,是利用了蜜蜂的(
)A、防御行为
B、
攻击行为
C、取食行为
D、繁殖行为
4、下列实例属于领域行为的是(
)A、狗在行进的路上撒尿做标记
B、企鹅对入侵的海豹发动攻击C、猎豹捕食斑马
D、两只雄狐狸在争斗
C
A
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
阅读教材27-28页
繁殖行为
占有生存空间
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
求偶
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
繁殖行为
交配
抚育后代
许多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
阅读教材29页
节律行为
潮汐节律
日节律
年节律
生物钟-----以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复杂机制。
一起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系群体的生活,完成一定的活动。
社群行为
阅读教材30页,思考蜜蜂群体中有哪些成员?分别行使什么职能?
雌蜂(蜂后)
雄蜂
工蜂
主要负责产卵和繁殖后代
专职与蜂后交配
清理蜂巢、喂养幼虫、筑巢、保卫、采集花蜜和花粉。
组织
分工
等级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取食行为
取食行为
领域行为
繁殖行为
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
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和联系
区
别
观察法
实验法
主要目标
描述行为表现
说明行为发生
方法程序
借助工具
直接观察
实验处理
后再观察
材料处理
对动物不
施加影响
施加影响
联系
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基础
随堂检测
5、“蜻蜓点水”与下列那种行为的结果相同(
)A、母鸡孵卵
B、鲫鱼产卵
C、海豚戏水
D、大雁迁徙
6、白居易诗:“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述的是母燕的(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7、公鸡会在每天的清晨鸣叫,这种行为属于(
)A、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节律行为
B
B
D
8、下列昆虫中,具有社群行为的一组是(
)A、苍蝇、蚊子
B、蜜蜂、白蚁
C、蝗虫、蟋蟀
D、螳螂、蜻蜓
9、以下关于社群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居生活在一起的动物一定具有社群行为。B、大雁南飞体现了动物的社群行为。C、狒狒群体中,不同个体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社群行为。D、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B
C
10、用线段连接下列动物的表现和所属的行为类型。
D
11.关于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法中一定没有观察,观察中一定没有实验
B.实验法中一定有观察,观察法中一定有实验
C.在研究动物行为时实验法比观察法好
D.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实验法却离不开观察